評論 > 存照 > 正文

馬克思故居專為中共幹部準備的中文提示

座落在特力爾市的馬克思故居

 

在馬克思故居的入口處,為中共幹部們專門準備的中文提示

 

「一個正宗的共產主義戰士向祖先——馬克思致敬!」
你可以是一個正宗的共產主義戰士,但卻不是一個正宗的中國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是不會管一個德國人叫祖宗的。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韶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來到馬克思的故居特力爾的時候,我就想,這裡升起來的,才是照著全世界的太陽。

我的家離馬克思的家並不遠,十多年前,當國內來的幹部聽說到馬克思的故居不過兩個小時的車程,便都踴躍著想去看看。隨著中國的幹部們腰包越來越鼓,對窮人的代言人馬克思的感情便淡漠了許多。現在讓他們去看馬克思,他們總是推說兩個小時的車程太累,就不去了吧!我想,既然馬克思對已經富裕起來的幹部來說,不過是過河之橋,馬克思畢竟不象釋迦摩尼那么小氣,非要人還願不可,不去也罷,免得惹馬老爺爺生氣。

來到馬克思的故居前,這是一座很普通但卻很精緻的樓房。按了下門鈴進了門去,迎頭便是馬克思的塑像,入門口上,赫然特意為中國的幹部們用中文寫著入門的提示:「禁止吸菸,禁止吃零食,親愛的遊客,請您注意外邊的!」 瞧瞧,馬老爺子生氣了吧?怎麼教育出這麼一批不孝的子孫,來朝拜竟然敢在這裡的房間放肆的吸菸甚至吃零食,您是想告訴馬克思,您已經徹底地翻身到了胡作非為的程度,甚至養成了吃零食的習慣麼?!馬克思當年可沒那麼富裕,他的生活曾經窘迫到流連於香檳酒和當鋪之間,您到這裡吸菸吃零食,不尊重馬老爺爺,所以馬克思對您也就不客氣,不僅用「禁止」來代替了「請不要」的婉轉,而且還提醒您要注意外邊的交通,別因為在這裡大不敬,太放肆,出門被車撞了,遭了報應!

馬克思的故居幾經磨難,房間裡的物品已經蕩然無存,能夠提供參觀的,只是一些圖片以及關於馬克思本人和當年無產階級革命的介紹。馬克思有三個女兒,一個早逝,另兩個女兒都參加過革命活動,又都先後自殺身亡。馬克思還有一個和女傭人的私生子,直到馬克思和燕妮去世以後,才和他的女兒們見面,也名不見經傳。馬克思在淒涼中逝世,他沒有想到在他的身後,會出現那麼多的崇拜者,更沒想到他會成為一面旗幟,在他的旗幟下,真理和謊言都找到了棲身之處。

馬克思是哲學家,他主張唯物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我就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一個無錢寸步難行的社會裡,能不能在不改變現行體制這個「存在」的情況下,通過學習和教育的辦法,讓幹部們對無人看管的銀子無動於衷?

馬克思研究政治學,用剩餘價值的學說,挑起了窮人對富人的仇恨和撕殺。我就想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當幹部成了富人,窮人依然是百姓的時候,剩餘價值的學說是否已經過時了呢?

馬克思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為我們勾畫了共產主義的美景。按需分配是一幅多麼動人的圖畫。可惜的是,人的需求是無限的,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資源根本承載不了人們對生活越來越高的需求。我就想,假如要實現按需分配,為了供養人類,我們還需要開發宇宙間多少星球?

參觀馬克思的故居,三歐元,如果是二十人以上的團體,門票兩歐元。馬克思的家,同其他的歷史遺蹟一樣,已經成了市場經濟中的一個文化景點。走進馬克思的故居,人們用平淡的語調在這裡向人們介紹著,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象介紹一個過去的傳說,象講述一段與己無關的故事。馬克思在德國,已經走進了歷史,而把他的理論鋪在整個故居的展廳里,讓人們去讀,去思考,去選擇。

當我把馬克思的故居掩在身後的時候,我看到了一本精彩的留言簿,言簿上到處都有中國人的留字紀念。
單人來旅遊的簽名,寫得很隨便:「馬克思啊馬克思,您把馬克留在自己的國家,而把思想給了中國!」
集體來旅遊的,則千篇一律是一句內容蒼白,有複製嫌疑但又小心翼翼到無可非議的口號,比如: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萬歲!」
「馬克思的精神永垂不朽!」
馬克思塑像上的面孔毫無表情,我好想問一句馬克思,您看到這樣的口號感想如何?您是一個那麼喜歡思考的人,而在您的思想下照耀著的人們早就沒有了思考的習慣和膽略,您是否喜歡這種味同嚼蠟的祈禱?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天涯社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