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胡江權力糾纏 中共十七大人事妥協色彩濃

中共十七大專題報導 會後觀察(三)(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二十二日在北京舉行,選出了新一屆決策層領導人,綜觀這份名單,可發現充滿妥協色彩,較缺開創新局氣象。

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退而不休」,發揮他作為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的影響力,對現任總書記胡錦濤的人事安排進行干預,是十七大權力分配的最大特色。

在政治局常委會的層次,深受各界矚目的兩位新人:五十四歲的習近平和五十二歲的李克強,被視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雙核心」,外傳是江澤民插手的結果。

有報導說,在陳良宇案發後,習近平從浙江省委書記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即出於江澤民大力推薦。而在胡錦濤打算讓共青團出身的李克強,先在十七大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十八大接任總書記,也遭到江澤民的異議,江澤民建議李克強未來接國務院總理,由習近平接總書記。

十七屆一中全會選出的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排名在李克強之前,顯示他將繼曾慶紅之後,分管中共的組織與人事,如同十四大的胡錦濤,習近平儼然成為中共第五代接班人。顯然,這就如香港「開放」雜誌所說「江澤民干預,胡錦濤妥協」。而這種安排會不會影響今後權力運作的圓潤,很值得觀察。

除了習近平之外,本屆中共政治局常委會中,至少還有吳邦國賈慶林、賀國強與江澤民關係匪淺,顯示江澤民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未能建立制度化的權力移轉機制,是這次中共高層人事安排的第二個特點。

十七大的一個要點就是看中共如何預為安排五年後十八大的權力移轉,究竟是建立年輕一代領導人先進政治局磨練,屆時再經由選舉決定誰出線,還是延續以往人治做法,由上一代領導人指定接班人。

如今習近平和李克強以五十多歲的年齡進入政治局常委會,擺明了是未來新一代的領導核心,雖然解決了中共日後權力移轉的難題,但是同時也反映,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共產黨,還是沒有辦法擺脫舊習,仍然要由老一輩領導人指定接班人。

本屆中共人事安排的第三個特點,就是派系色彩濃厚,「共青團」、「太子黨」相持不下。

如眾所知,胡錦濤的用人哲學就是拉拔一批「共青團」成員,李克強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是胡錦濤的最愛。新一屆政治局委員中,王兆國、劉延東、李源潮、汪洋也是共青團出身,「團派」已成中共權力組合中獨領風騷的一大派。

與「團派」並駕齊驅的是「太子黨」,例如習近平是中共元老習仲勛之子,王岐山是中共元老姚依林女婿,李源潮的父親李干成是前上海市副市長,俞正聲的父親是前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俞啟威,張德江的父親張志毅曾任濟南軍區炮兵副司令員,薄熙來的父親則是中共元老薄一波,劉延東的父親是前農業部副部長劉瑞龍。

暫且不論「團派」或「太子黨」成員的能力,僅看中共決策層有這麼多具有明顯背景的成員,而非政績有多麼突出,本身就不是一件什麼好事。文化大革命時強調「血統論」,有一句名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充份說明了這種觀念的封建性。講究出身或造成講究出身的用人氛圍,會對應有的「五湖四海」氣度造成長遠傷害。

當然,這次中共新的人事安排也不能說毫無是處,以新當選的政治局委員而言,多人具有碩士或博士的高學歷,以及在地方擔任黨委書記的經歷,有助於他們能更深入、更全面的制定政策。

尤其習近平今年五十四歲,李克強五十二歲,李源潮五十七歲,汪洋五十二歲,再加上五十一歲和五十二歲的中央書記處書記令計劃及王滬寧,使得中共的領導層在新血注入之下,能平穩過度,走向未來。

綜合上述,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的人事安排的確充滿權力平衡和妥協的痕跡,儘管年輕化或專業化略有新意,但在太過強調「革命化」:把紅色江山交給信得過人的思路下,卻無法接受民主洗禮。長此以往,一旦流弊滋生,勢必阻礙和平發展的前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