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WSJ:中國「電荒」折射深層矛盾

國正面臨著暫時的電力短缺,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很快得到解決,則可能會給全球能源市場帶來連鎖效應。造成中國大範圍電力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核心問題是定價和分配體制已經難以跟上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力需求。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周三宣布,已經建立了協調機制解決存在的重大問題,並敦促發電廠和煤炭生產企業努力緩解短缺局面。中國的大部分電力都來自於燃煤電廠。

監管部門周三表示,包括重要工業和出口中心廣東省在內的13個省級電網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全國總計有近7,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約占中國總發電能力的十分之一,幾乎相當於英國的全部發電能力。分析師稱,煤炭儲備已經降到了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

中國一直在努力滿足電力需求的不斷上升,去年共新增了1億千瓦的發電能力,幾乎相當於每周建成一座發電站。但根據規劃,中國還需建設數百座電站。

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表示,當氣溫回升、供暖壓力緩解後,電力短缺局面就會得到緩解。不過夏季將帶來另一個用電高峰,因為到時日益壯大的中產階層將使用空調度過酷暑。除非普遍存在的系統性問題得到解決,否則中國的電網將再度面臨考驗。

中國持續的電力緊張可能影響到全球能源市場。2004年時,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增長了近16%,不僅震驚了全球市場,還推動國際油價大幅走高。當時需求飆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大範圍的電力短缺迫使許多中國工廠使用柴油發電機維持營運。

儘管美國的信貸危機對全球產生了廣泛影響,油價也從每桶100美元的高點回落,但中國對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長可能會推動油價重新回到令人難以接受的高位。

目前尚不清楚今年中國的電力短缺情況到底有多嚴重。但這次的麻煩又多了一樣:中國正在成為煤炭進口大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和生產國,中國78%的電力都來自於燃煤電廠。在此前很多年裡,中國的煤炭生產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還頗有盈餘以供出口,而現在中國已經需要進口煤炭了,尤其是為滿足那些遠離北方產煤中心的南方消費者。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令其運輸基礎設施相形見絀:中國缺乏車皮、港口以及輸變電線路,難以將電力分配到最需要的地區。

這可能會推高澳大利亞、印尼和南非等煤炭出口國的煤價,並有可能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影響範圍甚至會波及遠在歐洲的消費者。

瑞士銀行(UBS)駐香港的高級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最初的影響或許局限於周邊地區,但其影響卻可能蔓延開來。

華中地區15年來最嚴重的降雪損壞了主要的輸變電線路,乾旱也降低了中國數千座大壩的發電量。水電占中國總發電量的16%。

分析師則將電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價格控制。中國已開始對國有電網和供給體制進行改革。政府從2006年起放開了煤炭價格,允許煤炭價格此後每年上浮10%。但與此同時,主管部門卻把電價控制在原位,甚至進行了下調,因為政府擔心如果電價漲幅過高會引起通貨膨脹和社會不滿。

這擠壓了發電廠和輸變電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有些電力企業寧可停業,也不願再購買昂貴的煤炭,在虧損狀態下經營。中國國有煉油企業去年秋天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眼見柴油供應短缺威脅到了經濟增長,中共政府被迫同意提高油價。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問題不在於供應,而在於定價。他說,有足夠的煤炭,也有足夠的裝機容量。

監管部門與生產商之間的不同看法也揭示了中國體制中的另一個矛盾。儘管大部分電廠和輸變電企業都歸政府所有,但這些企業的獨立性正在增強,它們一直在想方設法提高利潤,即便與政府下達的政策發生衝突也在所不惜。中國最主要的兩家電網營運商──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Corp.)和規模較小的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都希望能到海外股票市場上市。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