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危險!信用卡的「安全守則」,您了解多少?

    隨著信用卡的普及,使用信用卡消費、取現,已經成為許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由此引發的各種民商事糾紛也層出不窮。法院和銀行提醒廣大消費者及商家,注重用卡安全,並學會在發生糾紛時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密碼與簽名哪種更安全?

  簽名、密碼,哪一種更符合持卡人的利益?應不應該把個人詳細信息提供給銀行?信用卡是不是越多越好?一旦糾紛發生,持卡人要承擔什麼責任?持卡人對這些問題的一些誤解,往往損害了他們自身的利益。

  誤解一:信用卡越多越好

  銀行間在信用卡業務上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發行的信用卡種類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多、申領信用卡的贈品也越來越多。許多消費者禁不住誘惑,申領了一張又一張,也給自己造成了不小的「理財負擔」

  


   資料照片 中國人的環球卡

  廣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營銷總監陳淑儀說,手頭的信用卡太多,持卡人很容易混淆各張卡消費了多少金額、還款期是什麼時候,從而造成費用拖欠的現象。一旦欠費超過90天,持卡人就有可能面臨被發卡行起訴的風險。

  誤解二:密碼比簽名更安全。

  以簽名作為信用卡的消費憑證是國際銀行業的主流,但很多國內持卡人認為,密碼比簽名更安全。陳淑儀說,使用簽名,核對簽名的責任在商家;使用密碼,保管密碼的責任則轉嫁到了持卡人身上,也就意味著「損失自負」。因此,一旦發生信用卡被冒用的事件,使用簽名的持卡人的權益往往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補償。

  誤解三:只向發卡行提供最簡單的個人信息就夠了。

  張先生丟失了自己的身份證,別人撿到後拿去廣發銀行申請信用卡。而張先生碰巧也是廣發卡的持卡人。陳淑儀說,就是因為張先生留下了詳細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銀行方面才很快確認了這是一宗冒領信用卡事件,張先生也因此免遭損失。

  「如果銀行可以隨時與客戶保持聯繫,就能夠避免信用卡冒領、惡意欠費等不愉快的事件,對客戶的切身利益很重要。因此,持卡人最好能向銀行提供儘可能詳細的個人信息。」

  如何在信用卡民事糾紛中維護個人權益?

  據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徐躍介紹,信用卡民商事糾紛主要有兩大類別,一是銀行起訴持卡人的欠費糾紛。這類糾紛數量多、標的額小,爭議往往也不大,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另一類糾紛往往是持卡人起訴商家或銀行,要求其賠償自己丟失的信用卡被他人冒用的損失。徐躍說,在這類糾紛中,舉證說明對方的過錯責任,是持卡人能否獲得商戶賠償的關鍵。

  廣州市民薛某丟失了信用卡,被他人冒用消費了4468元。薛某認為商戶在接受信用卡消費時沒有盡到審查義務,於是把商戶告上了法庭。

  在這起案件中,因為薛某的信用卡已經丟失,所以無法核對卡片背後的簽名是否與涉案簽購單上的簽名相同。但因為薛某在《信用卡領用合約》及其以前消費的簽購單上的簽名是其本人簽名,因此足以作為比對樣本。

  法院經過比較認為,薛某本人的簽名與涉案簽購單上的簽名,在字體和運筆上存在明顯不相符。因此,足以認定被告商戶沒有盡到審查義務、仔細核對持卡人在簽購單上的簽名與信用卡背面預留的簽名是否相符的,商戶應對薛某的損失承擔過錯賠償責任。

  而在廣州中院審理的另一起同類案件中,因為失卡人招某沒有保存此前的《信用卡領用合約》和其他帶有其本人簽名的簽購單,進而沒有任何證據證實被告商戶沒有盡到審查責任、存在過錯,導致招某17938元的失卡損失得不到任何賠償。

  徐躍說,「誰主張、誰舉證」是民事訴訟的通用原則,在信用卡糾紛中,持卡人應當注意留存必要的文件和單據,以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廣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營銷總監陳淑儀指出,在持卡人的權益受到侵害時,銀行有義務向其提供協助。如果有持卡人懷疑信用卡被冒用而手頭沒有證據,可以向發卡行申請「調單」服務,查閱過去一段時間的消費清單或《信用卡申領合同》等文件資料。

  持卡人的謹慎可杜絕大部分潛在不安全因素

  總體而言,信用卡是一種安全高效的支付工具,持卡人的謹慎可以杜絕大部分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法院和銀行針對各自所處理業務的特點,也向持卡人提出了不同的建議。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廳長徐躍介紹,在持卡人拖欠銀行費用的信用卡糾紛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告人把自己的身份證借給他人開卡,從而也背上了別人的債務。因此,不要輕易地把身份證借給別人,一旦丟失了身份證也要及時掛失。

  徐躍還提出,商戶對持卡人在購物單上的簽字存疑時,通常會要求持卡人出示身份證,因此,持卡人最好把身份證和信用卡分開保管,以免為他人提供冒用信用卡的便利。

  廣東發展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營銷總監陳淑儀指出,不少銀行都已經推出了信用卡交易簡訊提醒的業務,銀行只要一收到商戶傳來的交易請求,就會向持卡人發出提醒簡訊。持卡人在收到銀行發來的簡訊息時,務必要仔細閱讀。如果持卡人更換了手機號碼或其他聯繫資料,也應當儘快通知銀行。

  徐躍和陳淑儀還特別提到,當前已出現了多起消費者的存摺、儲蓄卡或信用卡被「克隆」的案例,這實際上是不法分子利用消費者的疏忽,通過「側錄」技術竊取了存摺或卡片內部的信息。陳淑儀指出,信用卡持卡人在刷卡消費時,應當儘量避免信用卡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以防遭到「側錄」。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經濟參考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