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08年應屆畢業生求職現狀 底薪比去年再大降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京、滬、深、穗4城薪酬平均下降1000元,最高的上海,剛達到3000。北京郵電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一些與壟斷部門「對口」的高校,就業形勢普遍較好。

2008年應屆畢業生求職現狀
    
    
    
    北京郵電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一些與壟斷部門「對口」的高校,就業形勢普遍較好
    
    3月28日的一場春雨讓北京降溫10攝氏度,也再次澆滅了孫健求職的信心。「早上七點起床就趕去徵才會,企業雖多,可不是要求有項目經驗,就是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的營銷類工作。幾圈轉下來,我發現自己能做的職位不多,到頭來只投了3家企業。」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應屆畢業生孫健雖然早知道找工作不容易,可沒想到會這麼難。
    
    
    
    連頭驢也找不到
    
    
    
    「很多人告誡我們這些應屆生,說要騎驢找馬,不能光想著一步到位,騎上高頭大馬。可現在的問題是,我連頭驢也找不到呀。」
    
    孫健中午回到學校後已是午後一點,匆匆泡了一包方便麵就了幾塊餅乾後,又馬上動身去參加下午一家企業的面試。
    
    「原來聽前幾屆學長說,從我們學校畢業後去做IT行業的程式設計師,一般都是3000多起薪,好的能到4000元左右,本來對找工作充滿了希望的。可是從1月份考研失利,開始發簡歷找工作起,到現在已經3個月了,經過了無數的筆試和面試,到現在,連跟用人單位談工資待遇的機會都還沒有過。」
    
    孫健考研之前沒覺得找工作有多費勁。考研之後開始發簡歷,「一開始我的標準還是沒聽說過的公司不進;100人以下的公司不進;不在辦公大樓辦公的不進。」就這樣挑三揀四地每天只發三四封簡歷。
    
    「這麼發了兩周後,一共只有兩家企業讓我去參加筆試。我就開始降低了標準,再小的公司也開始投了,一天能發20來封。現在,我現在已經完全不看公司名字了,只要有職位我基本符合,就發過去,一天投個50封一點也不稀奇。」
    
    「這幾周,我們成長的速度比過去3年還快。」「天天去各種徵才會投簡歷,去各家企業面試、筆試;擠地鐵、在外面吃飯,花費的時間金錢不說,關鍵是日益臨近的畢業日期讓我們負擔太重了,一下子就長大了。」
    
    「挺好的,6月就去上班了,你們放心吧。」和孫健一個寢室的王皓就這樣一次次地用「善意的謊言」安慰父母。
    
    「我不敢跟他們說我找不到工作。我學的計算機,可是到畢業才發現自己還是什麼都不會,想去找別的工作,可是又沒有專業背景,現在就連做銷售的都要有經驗的。到6月底再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先去麥當勞打工,一邊干一邊找工作了。」
    
    
    
    底薪繼續下跌
    
    
    
    「我不想簽約,但是為了讓爸媽看著高興我還是跟公司簽訂了勞務合同。即使到時我走時交點違約金,但為了父母滿意我還是要簽。」他們的同學楊嬌,家在四川。父母總是惦念著楊嬌的工作問題,隔三差五就會打電話過來問。楊嬌本想去做保險推銷員,但她父母覺得這種工作「太不穩妥」,要求她放棄。
    
    「雖然很不喜歡程式設計師枯燥的生活,雖然交完亂七八糟的稅和保險,只有不到2000塊錢,就為了讓父母看到一紙合同,我還是簽了。」
    
    2000元月薪,是大家入學時想都想不到的。孫健算了一筆帳,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北京現在房租價格升高,即便4個人合租一套最差的二居室,每人每月也要支出600元左右。再加上飯費,每月1700元是生存的底線。
    
    「現在應屆生還不如退休工人掙的多,原本想畢業就有工資孝敬父母了,可現在發現即使工作了也還要父母來幫。」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對2008年應屆生來說,最糟糕的是在通貨膨脹形勢下,起薪水平未增反降。中華英才網4月5日發布的對京、滬、深、穗4城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薪酬調查顯示,4座城市招聘企業為應屆畢業生開出的薪酬都有所下降,平均下降幅度達到1000元。
    
    在應屆生薪酬最高的上海,平均月薪剛剛達到3000元。收入最高的金融行業,月薪也不到4000元。大專以下學歷畢業生薪酬待遇下降了23.86%,碩士畢業生的薪酬下降了7%左右。
    
    
    
    就業率維持去年水平
    
    
    
    鑑於就業形勢,早動手,早解決是大家的共識,從3月中旬考研成績出來,到3月底,是應屆畢業生簽約的高峰。
    
    以孫健所在的班級為例,全班36人,其中30人打算工作,已經簽約8人,在公司實習的有4人。該校最「火」的專業----對外經貿某班,全班31人找工作,已有18人簽約,其中3人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5人去銀行,3人去外企,其餘在其他公司。簽約率因專業不同,在26%到54%之間。
    
    人民大學畢業分配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尚無精確統計。但多數班級已經簽約六成左右,其中財經類專業情況比較好,達到80%。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校團委書記萬一向本刊記者介紹,該校截至3月底簽約率各專業平均在四成左右。機械、化工等該校傳統專業就業率較好,特別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專業簽約率已過50%。萬一說,這個專業的學生在大學裡就多次在中石化進行集體實習,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很強,也對整體行業有一定了解,所以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北京物資學院就業辦負責人介紹說,該校簽約率與往年基本持平。「考慮到今年畢業生人數增加,就業形式已算不錯。」該校的物流、運輸、會計等專業就業形勢依然看好,已經有就業意向單位的同學在一半左右。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團總支書記、就業輔導員崔凱說,該校計算機類專業簽約率在四成左右,現在很多同學都在公司實習,可能實習期過後就會留在公司,所以具體數字尚不明確。可以肯定的是,在計算機類專業中,如果是交叉性學科,就業形式就明顯好於單一學科。例如該校計算機審計專業的同學既掌握計算機知識,又有審計、會計學基礎,很受企業青睞。
    
    北京郵電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一些與壟斷部門「對口」的高校,就業形勢普遍較好,在各高校較為黯淡的就業形勢中一枝獨秀。「我們這樣行業特色比較鮮明的學校比較特殊,近兩年的簽約率都比較樂觀,與電相關的專業畢業生已經所剩無幾,非電專業也已經解決大半。」華北電力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孟大偉告訴《?望東方周刊》。
    
    第三方就業調查機構前程無憂網的初步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3月底,全國大學畢業生平均簽約率接近50%,人大、對外經貿大學等重點院校簽約率在60%左右,一般高校簽約率未及半數。
    
    
    
    抑制就業新因素
    
    
    
    「隨著宏觀經濟從高速發展期向穩步調整期過渡,以及新勞動法的實施,多數行業開始了新一輪洗牌,企業要在這一輪洗牌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嚴格控制成本,這種變化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大學生就業。」智聯招聘高級職業顧問郝建對本刊記者分析說。
    
    前程無憂網人力資源部北京中心主任金虹告訴本刊記者,「《勞動合同法》的出台,規範了企業用人標準。以往很多企業都存在違法用工現象,隨著新法的出台,很多企業的招聘策略必定更加謹慎。」
    
    金虹認為,「大企業保險機制健全,問題可能會發生在眾多中小企業身上。」而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就是中小型企業。
    
    北京資訊科技大學就業輔導員崔凱向本刊透露,從用人單位反饋看,學生技能水平較往年有明顯的下降。「擴招的負面效應在2008年可能爆發式地顯現。」
    
    教育專家沈曉霞認為,從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至今,中國大學教育已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完全轉變。
    
    十年前的擴招,並非簡單解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問題。從某種角度而言,1999年大學擴招迅速減小了適齡青年湧向就業市場的壓力,轉而將其暫存校園,推遲了其就業的時間。但師資並未同步增長。
    
    崔凱則認為,生源質量隨擴招下降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因素。 「我們學校一直在業界有著極好的口碑。往年外地學生報考我校,都是外省市600多分的清華、北大落榜生,生源質量一直較好。」2004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擴招的大背景下,北京市要求市屬院校把北京生源的比例由最初的20%提高到50%。「2007年入學的部分北京市屬高校,北京生源的比例甚至達到了70%,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沈曉霞說,「可怕」的理由很簡單,北京生源的基礎知識顯然沒有外地的學生紮實,學習習慣也不如後者。
    
    隨著北京生源比例的提高和擴招後總體招生人數的井噴式增長,畢業生技能水平下降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變化。「2008年只是一個開始」,崔凱頭疼的問題是,如果畢業生技能水平繼續下降,以後用人單位還會不會來該校招聘。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