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奧運金牌就是一切?看大陸體育『三座豐碑任務『

作者:

何謂中國體育「三座豐碑」?陳鏡開,戚烈雲,容國團是也。

陳鏡開(1935-),原籍廣東東莞石龍,1956年6月7日,他在上海參加中、蘇舉重友誼賽,在56公斤級比賽中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美國運動員溫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挺舉世界紀錄。這是當代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個世界紀錄。同年他分別以135公斤和135.5公斤兩次刷新了這項世界紀錄。
    
    戚烈雲(1934-),原籍廣東台山,生於香港。1957年5月1日晚,在越秀游泳場舉行的廣州市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游泳表演賽上,以1分11.6秒的成績一舉打破了當時由捷克斯洛伐克運動員V·斯沃齊爾保持的1分12.7秒的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紀錄,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打破游泳世界紀錄的運動員。
    
    容國團(1937-1968),廣東珠海人。1959年4月5日在西德多特蒙德,榮獲第25屆世界桌球賽男子單打冠軍,是頭一個奪得世界冠軍桂冠的中國人。
    
    正如《廣東體育精英大觀》開篇所言:
    
    陳鏡開一聲怒吼,戚烈雲劈波斬浪,容國團震驚世界,宣告了中國人被誣衊為「東亞病夫」的歷史一去不復返!(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特別版第一頁)
    
    對此,50年代的廣州市長朱光,曾在《調寄望江南》的詞中吟唱道:
    
    廣州好,體育惠同群。人健國強情奮發,容陳戚藝冠全軍,大任豈斯文。
    
    這三位廣東健兒,擔當了改寫當代中國體育史的「大任」,不僅為南粵鄉親父老爭光,更為億萬炎黃子孫爭氣,堪稱「輝耀千秋」!
    
    然而,體育事業只是一個國家社會生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畢竟不能作為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奧林匹克運動雖然以「更高,更快,更強」作為競賽口號,其根本精神卻是「志在參與」,終極目標在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增進各國運動員和人民之間的友誼。
    
    從這個意義上,50年代大陸提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是完全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即所謂勝負是暫時的,友誼是長存的。無論國內國際的比賽,均應貫徹此方針,這樣才能達到和諧。
    
    至於體育,當時毛有個題詞,道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也講得很好,上述朱光市長的詞:「人健國強情奮發」,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應由於毛罪惡累累而因人廢言。
    
    可惜,在極左路線肆虐下,大陸體育事業扭曲變形,淪為政治的工具。在「友誼第一」的幌子下,中國桌球隊「打假波」,賽前就由領導內定了冠軍人選,如要求保證莊則棟「三連冠」,其他隊員哪怕與莊各有千秋,臨場發揮得好完全可能取勝,但也硬性規定「許敗不許勝」。
    
    1987年第38屆新德里世乒賽,何智麗拒絕讓球給隊友管建華,最後勇奪冠軍。由於違背了領導意旨,事後她當然沒好果子吃,以致負氣離隊出走日本。但此次進入決賽之前,她本人也曾接受陳靜讓球。
    
    這種「打假波」,最大的受害者是焦志敏。她在1988年漢城奧運女單半決賽中,讓球給李惠芬。可是,決賽時陳靜擊敗了李,奪得首次成為奧運項目的桌球冠軍。焦只獲銅牌,成為終生遺憾。之後焦退役留學瑞典,過了一年遠嫁韓國,從此再未參賽。
    
    緬懷往事,她說:「八年的國際比賽,我讓了五次球,所以不想再打了。」
    
    大陸國家隊非但內部「打假波」,對北韓也曾「照顧」,把小型國際賽的冠軍讓給「朝鮮戰友」。這些無疑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極大褻瀆,對國內外廣大觀眾的侮辱與輕蔑。
    
    不過,近年來北京當局又改變了「既定方針」,再也不講什麼「友誼第一」,而是宗奉錦標主義,金牌掛帥。尤其爭奪奧運金牌更是不遺餘力,志在必得。
    
    歸根結底,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讓體育從屬於政治。通過在國際重大賽事奪標,轉移民怨沸騰的百姓的視線,增強「凝聚力」,從而增加其執政的「合法性」。
    
    2004年雅典奧運,大陸奪得32面金牌,次於美國的36面,而較俄羅斯的27面為多。但若計算金銀銅獎牌總數,則大陸所得63面,遠低於俄羅斯的92面(美國是102面)。為了突出戰果,北京將獎牌榜按金牌多少排序,其位居俄之前。這裡面,似乎有點鴕鳥心態。
    
    有人估算,32面金牌投入經費高達上百億元。這筆錢可以興建多少間希望小學!
    
    嗚呼,奧運金牌「含金量」如斯巨大,值得嗎?
    
    文末還要提一下,以「人生能有幾回搏」的豪言知名的容國團,擔任中國女隊教練,勇於改革,該隊於1965年首登世乒賽女團冠軍寶座,容厥功至偉。但文革中不堪虐待,與姜永寧、傅其芳相繼自殺。這與上述金牌「含金量」超大一樣,屬於體育政治化的惡果,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匪夷所思的可悲現象,不能不令人慨嘆。
    
    (08-7-4)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