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賽珍珠的反共小說《北京來信》

 

日前北京的朋友來信告知,爲了慶祝中共的十六大,哪些人被抄家,哪些人被銬走,就是一些可憐無辜的六四傷殘者,也被請進了中國政府指定的賓館軟禁,呼天不應。這些日子,我正在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英文小說《北京來信》,驚訝地發現,中共紅色政權雖然換了不少「領袖」,但其製造的紅色恐怖,卻是五十年一貫制,沒有改變多少,這些在美國作家賽珍珠的筆下早就有生動的描述。《北京來信》是被中共視爲「反共」的一本小說。由於它「明顯地流露出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敵對情緒」,具有深摯中國情結的賽珍珠,在晚年被拒絕訪華。經受了這個沈重的打擊,賽珍珠一年後在鬱郁中去世。近年來,長期被冷落的賽珍珠作品再一次成了熱門文學,中國人開始認識到,這位元諾獎得主原來是「「中華民族的友人」,在推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過很大的歷史作用。但《北京來信》這本「反共」作品,國內大概是不敢翻譯和介紹的。

   其實,《北京來信》是一個相當溫馨的愛情故事。賽珍珠以女性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對超越種族的愛侶的悲歡遭遇。故事情節比較簡單:1950年,共產黨占領了北京,伊莉沙白被迫離開她半中國血統的丈夫格納德,帶著年幼的兒子回到美國家鄉。多年的分離,伊莉沙白依靠心中對丈夫深摯的愛,靠著對未來重聚的夢想,頑強地支撐著、等待著。

   伊莉沙白就這樣等待著,等待著,直到等來丈夫的最後一封來信。在以前的信中,格納德這位熱愛中國甚於美國的混血兒,對共產黨的新政權充滿了信心。他甘願與美國妻子和兒子分離,留在北京一所大學任教,爲母親的祖國貢獻才華。然而,不久他就爲自己的選擇後悔了。在最後一封給妻子的信中,他絕望地寫道:

   「我親愛的妻子:首先我想說我必須說的,讓我告訴你,我愛的僅僅是你。不管我現在做了什麽,請記住,我愛的是你。如果你再也收不到我的信,你要知道,我在心裡每天給你寫信。」

   格納德告訴伊莉沙白,他被迫娶了一個中國妻子,因爲中共新政權不相信他的忠誠,他必須徹底否定自己的過去,必須詛咒自己那一半美國血統。而後,格納德不再給伊莉沙白寫信了,而他新娶的中國妻子梅蘭,卻經常和伊莉沙白保持聯繫,告訴這位美國大姐,她們共同所愛的男人的生活情況。

   故事的結局是悲劇性的。梅蘭在最後的信里通知伊莉沙白:格納德長期被中共新政權監視,他忍受不了那種生活,痛苦思念在美國的妻兒,終於有一天,當他試圖通過逃亡印度回到美國,被中共秘密警察開槍打死。

   今天中國的評論家們解釋說,賽珍珠寫這篇「反共小說」,是「在麥卡錫主義的壓力下講一些反共的話以自保」,這未免太小看了當時已經鼎鼎大名的賽珍珠。當年王瑩夫婦在美國的共產黨員身份被暴露,曾於1954年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罪名下獄,就因爲賽珍珠等人的聲援,使王瑩夫婦回到中國。雖然人們對賽珍珠作品的水平高低評價有異,但她的勇氣和人格魅力,卻是爲大多數人稱道的。

   賽珍珠在她開始寫作時就曾宣稱:「我不喜歡那些把中國人寫得奇異而荒誕的著作,而我的最大願望就是要使這個民族在我的書中,如同他們自己原來一樣真實正確地出現,倘若我能夠做到的話。」(《勃克夫人自傳略》)由此看來,賽珍珠不是要反共,而是要寫真實。

   《北京來信》是賽珍珠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立場的體現,這部小說本質的真實性,至今還在被中共政權的倒行逆施所證實。

  茉莉  11/19/2002 8:42:13 AM

******************************

賽珍珠 攝於1932年

出生 1892年6月26日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Hillsboro
去世 1973年3月6日
美國佛蒙特州Danby
職業 作家
國籍 美國

賽珍珠

賽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作家。1932年借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成為第一位獲得普利茲小說獎的女性;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是唯一同時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獎的女作家,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生平

1892年6月26日,賽珍珠出生在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父親是美南長老會的傳教士賽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1852年—1931年),父母親在她出生4個月時一同來到中國江蘇清江浦,後來搬到鎮江,住在潤州山長老會潤州中學的平房裡(此處故居已經拆除);在那裡長大成人,她是先學會漢語和習慣中國風俗(特別受益於其老師「孔先生」)後,她母親才教她英語。值得一提的是,從幼年起,她就在鼓勵中開始寫作。

1910年,賽珍珠離開中國,到美國維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Randolph-Macon Woman's College)學習。於1914年獲得了學位之後,她又回到中國,並且在1917年嫁紿了一名農業經濟學家,約翰·洛辛·布克(John Lossing Buck)。隨後他們舉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縣,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後來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在1921年底她的母親去世後,全家遷到南京,賽珍珠則在金陵大學教授英語文學,並兼執教於南高、東大和中大時期南京大學英語系。1921年,他們有了女兒卡羅(Carol);不幸的是,這個女孩患有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1925年,她收養了賈尼斯(Janice,後改姓Walsh),之後又接著收養了8個孩子。1926年,她小別中國,到美國的康乃爾大學攻讀藝術碩士學位。旋即回到中國南京。

1930年,賽珍珠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東風:西風》,從而開始了她的寫作事業。1931年,她寫了她最著名的小說《大地》,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農民王龍的生活故事使她於1932年獲得了普立茲獎。她的事業從此蒸蒸日上,並於1935年獲得了威廉·迪·豪威爾勳章。

然而,1934年中國政局陷入了混亂,賽珍珠被迫離開中國。她回到了美國,這時她的丈夫向她提出了離婚,她同意了。之後又嫁給了約翰·戴爾出版公司的總裁里查德·威爾什,並且又收養了六個孩子。在完成了描寫其父母的作品《流亡》和《搏鬥的天使》之後,她於193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

在她的一生中,賽珍珠創作了超過100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地》。她作品的題材包括小說,短篇故事,劇本和兒童故事。她的作品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她試圖向她的讀者證明:只要願意接受,人類是存在著廣泛的共同性的。她的作品主題涵養了女性、情感(廣義的)、亞洲、移民、領養和人生際遇。

賽珍珠於1973年3月6日逝世於佛蒙特州的丹比(Danby,Vermont),葬於賓夕法尼亞州普凱西的綠山農場。

作品

  • 《橋》(A Bridge for Passing)
  • 《來吧,親愛的》(Come, My Beloved)
  • 《命令與清晨》(Command the Morning)
  • 《東風:西風》(East Wind: West Wind)
  • 《流亡》(The Exile)
  • 《搏鬥的天使》(Fighting Angel)
  • 《十四個故事》(Fourteen Stories)
  • 《群芳庭》(Pavilion of Women)
  • 《大地》(The Good Earth)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2 ISBN 7532729273
  • 《歸心》和其它故事(Hearts Come Home and Other Stories)
  • 《匿花》(The Hidden Flower)
  • 《帝國女性》(Imperial Woman)
  • 《北京來信》(Letter from Peking)
  • 《生蘆葦》(The Living Reed)

獲獎

  • 1932年,普利茲小說獎
  • 1935年,威廉·迪·豪威爾勳章
  • 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

 賽珍珠與中國

賽珍珠生前曾入籍中國,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為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奔走。許許多多美國人正是通過賽珍珠的小說了解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解囊相助。

她出生在基督傳教士家庭,但卻反對傳教。在中國、美國許多地方,她公開聲稱她極為討厭那些「喋喋不休的布道」,說傳教士布道只會「扼殺思想,蠱惑人心,在中國教會裡製造出一批偽君子」。

她因批評蔣介石獨裁,國民政府拒絕參加她的諾貝爾文學獎領獎儀式。

由於她堅定反對專制的共產主義和中共的立場,解放後在中國大陸長期被打壓,並受到大陸文化界的攻擊。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兩個月後,賽珍珠也向新聞媒體宣布自己即將訪華,但隨後遭到中國政府當局拒絕。

在中國江西九江廬山、江蘇鎮江、安徽宿州、南京大學,至今保存著當年賽珍珠生活過的故居。

1990年代晚期,中美兩國展開了一系列圍繞賽珍珠的文化交流。2001年羅燕改編賽珍珠小說《群芳庭》並自己擔任女主角,由好萊塢環球電影公司和北京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的電影《庭院裡的女人》在中國和美國同時公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