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疑點重重! 「深圳億萬富翁炒樓破產」再調查

  ■通過「零首付」方式從銀行貸款,用三四百萬元就買了近百套房,可能嗎?

  ■李金東有50套房購於2006年年底,深圳房價並未跌到當時水平,怎會虧本?

  《深圳一炒家囤房上億慘破產?》昨日本報轉載報導,「深圳一炒房客囤房69套資產上億,誰料樓市大跌終告破產……」此消息最近被國內媒體廣泛轉載,網上網下議論紛紛。報導中詳細講述了一位名叫李金東(化名)的深圳炒樓客,自2004年年初到2008年年中,在深圳炒樓,從暴發到破產的過程。這則「刺激」新聞,也讓人產生一些疑點:文章主人公「李金東」是否真有其人?當初他用三四百萬就買了近100套房,就算是「零首付」,是否也有點誇大?既然是全職炒房客,按理說有多少錢都投入了房市逐利,又怎會「隨時有上百萬資金揮灑」?

  昨天,本報記者多方進行了再調查———

  追尋線索

  當事記者拒絕提供李金東電話

  昨天下午,記者終於輾轉聯繫上了采寫該報導的記者之一。

  據該記者介紹,幾個月前,她通過一個炒房客的QQ群聽說了李金東的離奇炒房經歷。隨後,兩人通過QQ,談到了更詳細的內容。該記者表示,與李金東「見過、聊過、也查證過」,稿件最初寫了5000多字,後因版面有限,刪到2000多字,「很多細節和事實都刪了」。「不了解市場的人不相信,懷疑也是正常的。就連我自己當初都不相信。」「反正我能保證他的真實性就行了!」

  羊城晚報記者希望其提供李金東的聯繫方式,以便跟蹤採訪李金東,但被拒絕。該記者說道,「我剛才同他說了這個事,但他不想接受別人採訪。因為他的本意並不是想暴露這些黑幕的。」該記者也拒絕提供李金東的QQ號碼和其群號碼,表示「早幾天他們把我踢出群了,懷疑到我了。」

  經本報記者多次要求,該記者提供了李金東所在QQ群的另一位炒房客的QQ號碼。但當天本報記者未能在QQ上聯繫到這位投資客。

  昨日晚上,本報另一路記者再次聯繫該記者,但她還是以李金東不願意接受採訪、需要尊重採訪對象、該報領導不讓透露等為由,拒絕提供李金東的電話。本報記者再三苦求,該記者給了一個自稱是李金東的QQ號碼,但對方已設置為「拒絕被加為好友」。

  網友質疑

  多處有出入記者不肯多作解釋

  有網友在網上對該記者文章中的一些數據提出質疑。

  網友稱,該記者在文中寫道:「李金東2003年買入2套房子,2004年和另外4個同學共同買進十幾套,2005年初全部賣掉;2005年中期,李等5人買進100套房子,2005年年底拋出;而 在沒有交代李金東再買房子的情況下,直接寫李金東在2006年5月留有20套房子沒動。網友稱不知道怎麼一下子就冒出了20套房子。」

  記者就此問題詢問該記者時,她開始回答是李金東在朋友處協議買進的,但記者告知文章中提到協議買進的20套房子是在2006年8月份時,她又說是分的,但記者再次告知文章中5人買進的100套房子在2005年年底全部拋出了,什麼時候又分了20套,她又回答是在2005年年底至2006年5月之間買的。

  另有網友質疑,按照文中提供的數據,李金東到最後手頭應該有80多套房子,而不是69套。網友稱,文章中寫道「李金東2006年9月手裡握有50多套房子,2007年5月,賣了20多套,只剩下30套,但6月份又大舉買進,手頭共有60多套,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又捕手了近20套。」而這段時間內,文章並沒有提到李金東賣出房子,所以李最後應該有80多套房子,而不是69套。

  本報記者就此問題詢問該文記者,她以「這段時間有賣出的,反正最後就是69套了」予以回答。

  按照該記者文章提供的數據,李金東的房子有50套是在2006年年底前購買的,但深圳目前的房價並未跌到2006年年底的水平,所以這50套房子不存在虧本之說,應該還是有賺的。有網友就質疑,就算另外20來套房子都跌去30%,但若用前50套賺的錢來彌補,也不至於讓李金東變成民工。該記者以「不多作解釋」回絕了記者的這個疑問。

  已有炒家停止向銀行支付月供

  深圳樓市可能出現「斷供」危機

  李金東的故事或許過於傳奇,但是,深圳樓市進入下行通道,一些投資者被「套牢」已經成為明顯的事實。

  據深圳香地諮詢公司總經理半求調查,目前,深圳大約有6000名炒房者被套牢,被套房產大約70萬平方米。如今有一部分投資者已撐不住了,準備「割肉」。

  美聯物業策劃主任和建興則認為,這些被套牢的都是業餘投資客,數據僅是一家之言,缺乏可信度。和建興認為,職業投資客或者投資機構對市場的把握靈敏度極高,他們早在深圳普通住宅陷入低迷期之前就退出了這塊市場。「對於職業投資客和投資機構而言,『撐不住』之說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中原地產深港研究中心總監張偉稱,目前所謂被套牢的炒家只是在去年第三季度房價頂峰階段買房的人。而去年第三季度全深圳的一二手房交易量在3萬套左右。張偉分析認為,這其中投資比例達到70%,有20%的人有投資經驗,估計已經脫手,而其他的估計就需要撐一下了。也就是說,目前估計有1.5萬套左右房產面臨價格估值下降壓力。被套人的規模和損失程度都遠沒有達到外界想像的那麼嚴重。

  而 興業銀行(行情 股吧)深圳分行高新區支行行長余永堅告訴記者,據他了解的信息,已有炒家停止向銀行支付月供。目前,停止還貸還屬於個別現象。如果房價繼續下跌,不排除深圳樓市會出現「斷供」危機。

  兩大疑點

  「零首付」各有說法「協議轉讓」都稱太險

  李金東的炒樓經歷可謂傳奇。這樣的炒樓手法能否實現?或者僅僅為傳說?本報記者諮詢了多位相關行業人士和炒房客,發現其中存在一些有待考證的情節。

  ■零首付?

  據稱,李金東在2003年,通過「零首付」的方式,從銀行貸款,用三四百萬元就買了近百套房。平均一套房子只要投入三四萬元,這樣的傳奇能否實現?

  銀行職員:一般不可能

  深圳某銀行個貸中心一位職員表示,零首付屬於違規操作,銀行會因此背負很大風險,一般不可能。允許「零首付」或低首付是十分危險的做法,房價小幅波動就有可能導致原本不具備還貸能力的購房者斷供和棄貸。開發商只是承擔小額的風險,而大額的風險則由銀行和政府承擔。

  樓市火爆時期,更多的炒房客是採用做短期貸款來加速資金流轉過程。例如,投資客手裡有多套房產,可以房產為抵押,從銀行申請為期一至五年的短期貸款,再用這筆資金購置其他房產,並在短期內出手變現,獲利後還款給銀行。

  由於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導致的銀根(銀行資金)緊縮,目前,很多銀行已經停止了此類短期貸款的業務。

  投資客:完全有可能

  另一位從2005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投資的吳先生則向記者表示,2003、2004年,銀行信貸業務指標重,信貸員為了完成任務,請開發商、購房者吃飯是較普遍的現象。為了完成信貸任務,多家銀行也會展開價格、服務上的競爭,「零首付」完全有可能。

  ■協議轉讓?

  投資客:水分很大

  投資房產的吳先生介紹,自己身邊有很多炒房失敗的案例。有朋友去年9月份時在深圳灣口岸附近購得一處房產,60平方米總價150萬元,首付50萬元,月供8000元,但目前該房產已跌至90萬元左右。李金東的事例感覺基本屬實。但是文中提到,2008年1月以後,「李金東只好把他的69套房子全部協議轉讓給以前的炒房團朋友,協議價格就是幫他還剩下的銀行貸款」,未交待清楚如何轉讓,感覺水分很大。

  「不去房地產交易中心辦理過戶,對捕手房子的朋友來講,風險很大。產權仍然是李金東,一旦房價回暖,李要求要回房子,其朋友將得不到法律支持。」吳先生分析,辦理過戶手續時要交納交易房價款8%的稅費,對於交易雙方來講,都是筆巨大的開支。儘管協議轉讓可避免該筆開支,但協議轉讓僅相當於朋友幫助李金東為處於下跌通道的房子進行還貸。一旦形式發生變化,協議內容很可能會有變數。

  律師:不合常理

  對此,廣東中益達律師事務所徐德軍律師也認為,全部協議轉讓的做法不合常理。「按手中存有69套房產算,即使擔心房產全賣掉仍不足以抵銀行貸款,李金東也完全可以不還貸款,等候銀行清算其資產。如此一來,銀行會背壞帳,但對李本人影響有限。將房產協議轉讓,並且不辦理產權過戶,李金東和其朋友的這次巨額交易似乎是筆糊塗帳,究竟是報導有誤還是他們有別的想法,我很想知道真相。」徐德軍律師對此也表示不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東方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