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全球金融危機下 大陸人有何理由覺得挺僥倖?

  編者按:Lehman Brothers的最終破產性保護和美林證券的慘遭收購,一時使美國經濟陷入劇烈萎縮動盪,中共媒體此時正開動馬力大大唱衰美國經濟,讓大陸人覺得只有美國發生了重大的經濟問題,進而要"反省"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就差大唱"社會主義好,資本主義遭"了. 認為只有美國才有次貸危機,殊不知自己的次貸危機實際上比美國嚴重十倍,百倍不止,美國這個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感冒,大陸就要住院,美國住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要下病危通知,這是世界經濟的鐵律,拼命鼓吹,唱衰美國的中共,這次必將遭到報應.   面對此次潛在的全球性性的經濟危機,我們建議您縮緊褲腰帶,儘量減少現金支出. 而身在西方的海外華人們衣食住行應該是無憂的. 以美國為例,美國FDIC對商業銀行都有嚴格的管理和保險制度,因此沒有參與次貸的和資金比較充足的商業銀行都沒有太大問題,最多到自己所在的銀行算一算哪些是FDIC保險的那些不是,然後重新調整一下存款結構,就可放心了. 而以中國大陸的銀行和"國家"信譽來講,在面對經濟危機金融崩潰時您如何做?不用我們說了吧.

次債危機源於中國,損失最大的也是中國

文章提交者:tiantianfang

可能很多人看到美國在鬧金融危機,覺得挺僥倖的。暗自慶幸這次危機沒有發生在中國。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這次次債危機源於中國,最大的損失也是中國。

一、前次東南亞金融危機和這次美國金融危機

大家對前次東南亞金融危機還記憶猶新吧。索羅斯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為大家所熟悉的。

那麼這兩次危機有什麼相似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相似之處在於兩次危機都是金融系統漏洞所造成,並被對沖基金所利用。

不同之處在於,東南亞金融危機虧的是東南亞國家,賺的是美國為主的國際對沖基金。錢從東南亞轉到了美國的口袋中。

而此次危機,虧的是美國的一些大的金融機構,賺的也是美國的一些大的金融機構。錢從美國的一個口袋,換到了另一個口袋。

當然,還有一個相同之處是,處於底層的普通老百姓遭到了洗劫。

所以,我對美國救助處於危機的機構不以為然。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更加不應該支持美國救市。因為7000億美元的救助,最終換來的是美元的大幅度貶值,最終是全世界人民買單。

所以,中國應該聰明點,不要去支持美國救市。因為這次金融危機,錢無非是從美國的左口袋轉到了右口袋。

二、此次金融危機的起源

可能有人說,問題出在美國監管機構的鬆懈,沒有盡到責任。

這些都有道理,沒錯。但這些都是外因。

真正的內因是全球失衡,再加上美元的濫發造成的。錢多了,只要找到一個漏洞,就會積累泡沫。無非是這個泡沫在哪裡積累,在哪裡破滅而已。這是不可避免的。

(千萬不要信「要又快又好地經濟」,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仔細看看世界經濟的運行情況,你會發現,這次危機和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有關,和中國的長久以來片面追求高增長速度有關。

看看我們前幾年的(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超過70%)。

我們國家的退稅政策,讓外貿極大增長,賺了大量的美元。

可是,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沒有退稅,還能賺那麼多嗎?很多外貿企業,一件襯衫才賺幾毛錢,如果沒有這種退稅,能活下去嗎?

而美國人養成了習慣,多發美元,就能消費那麼多。更加好的是,有中國這種開發中國家, 願意以那麼低的價格出售勞動力,出售產品。

那麼,我們賺到的美元又幹什麼了呢?買美國的國債,這樣,美元投放的又更多。

可見,這次次債危機,真正的起源在於世界經濟結構失衡,尤其在於有中國這種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國家在那裡推動。所以,美元越來越多。錢多了,無論哪裡出來一個漏洞,就會積累成泡沫。隨後就是泡沫破裂,造成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

(上面的話可以這麼說,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是貢獻給了美國的經濟發展,或者是,我們在替美國人發展經濟,而且有我們國家的退稅政策支持。這是中國用國家稅收補貼給美國人消費。)

我重複一遍,這是中國用國家稅收來補貼給美國人!

更為可氣的是,錢多了,它還會來欺負你,給你來個高拋低吸,來收購你的公司。

這次危機,表面看好像美國很多大金融機構倒了?那麼它們虧得錢跑哪裡去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無非就是機構之間的對賭,有機構虧了,那就有賺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還是在美國啊。只不過是左手倒到右手。

三、此次金融危機,最大的吃虧者是中國

為什麼這麼說?表面上看,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啊,人民有了顯著的提高呢。

不錯。中國人民生活是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關鍵的問題是提高了多少?是否中國人民享受了應該享受的成果?

如果你再仔細研究一下經濟,你發現,原來這次金融危機吃大虧的是中國。中國的吃虧是隱形的,但也是最大的。

首先,美國的救兩房,救其它金融機構,就是在盤剝世界其它人民,尤其是中國。

美國人有錢消費,從中國買進由中國國家稅收補貼的各類廉價的生活品。中國的家具,中國的鋼材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的投資其實最終是從中國那裡借錢來的。

所以,救市就是維持這種關係而已。並且是通過讓債務貶值來維持這種關係。

所以,中國人民用國家補貼的稅收換來的美元在那裡不斷地貶值。

你說,最大的損失是不是中國人。本來就出口一件襯衫才賺幾毛錢的,最後還要攔腰斬一刀。

美國的美聯儲,通過低利率,發行大量美元。這些美元的發行,拉動了中國經濟的變態的高速增長。而這些增長帶來了什麼呢?帶來了中國人民勞動的迅速貶值。

大家都有一個感覺--中國人民很勤勞,但很累,一點都不幸福。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會這樣。

假設你10年前有10萬元存款。那麼,看看現在的購買力是多少?那麼,你現在的100萬存款,在20年後的購買力又是多少?改革開放三十年,肉價漲了多少?

而你的勞動(你積累了那麼多年的勞動),就這麼迅速的貶值。主要原因就在於,經濟發展速度太快了。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就是很多中國人買不起房子的原因。是的,你那麼辛苦勞動,結果還是買不起房子。

想要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讓房價大跌,幾乎是不可能的。連豬肉價格都那麼大漲,何況房子呢?

我們再看看現在的社會問題。離婚率高,自殺率高,就業率不高。所有這些「高」和「不高」因素,都會在今後暴露無疑。一旦危機出來,這些都會推波助瀾。

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要麼找不到對象,要麼結婚了不生孩子。因為結婚和生孩子,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也就是說,美元大量發行帶來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雖然讓人民生活有了提高,但人民的勞動也在大幅度的貶值。

按每年10%的速度來算,7.2年前的勞動就會貶值一半。就是你7.2年前積累的100元,就變成現在50元的消費能力。有可能還不止。

而這些貶值的結果就是,勞動成果被美國人民拿走了。不是拿走了一點點,是拿走了很多。

也就是改革開放讓你的生活提高了很多,但你卻很累很累。其實你原本可以享受更多的你的勞動成果!

四、下一個危機

中國,必須把經濟發展速度降下來。只有能讓人民的勞動成果得到最大的保全的前提下,經濟發展才有意義。

否則,再過10-20年,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時候,危機就會出來了。以前的勞動大量貶值(有一部分轉移給了美國人民),生活會變得異常艱辛。諸多社會問題會一併出現。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幫變老的老人可能掀不起大風浪了,不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危害了。

再說了,沒有民生,純粹的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呢?中國,趕緊把經濟速度降下來吧,把重點放到經濟結構的平衡還有民生上。

不要為了一個純粹的數字。中國已經犧牲了一代下崗工人了,不要再犧牲更多的人了。

經濟發展要適度才是硬道理。

放棄「又快又好地發展經濟」這種幼稚的想法吧。這又是一句忽悠人的說法。

******************************

哈繼銘:泡沫不遜美國

中國國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昨天就美國金融危機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應該在金融危機中汲取一個教訓:即寬鬆的貨幣政策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給日後金融系統危機帶來潛在風險。哈繼銘表示,中國過去幾年的房地產泡沫程度相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需要採取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否則泡沫破滅將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家庭月供收入比居高不下

  哈繼銘在報告中認為,美國本輪危機的根源是2001年IT泡沫破滅後,美聯儲為抵禦經濟衰退而大幅降息,寬鬆的利率條件刺激了房市泡沫,而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品又加速了泡沫的膨脹,最終泡沫破滅造成金融危機。

  哈繼銘表示,中國過去幾年的房地產泡沫程度相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據該報告中對中國幾個主要城市的調查數據分析,2008年樣本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收入為6453元,而在目前房價下家庭月供收入比達到了驚人的75%,房價需要下降42%才能使月供收入比降至40%;即使是對於收入排名前60%的中高收入家庭而言,2008年的平均家庭月收入也只有9311元,這部分人群目前房價下家庭月供收入比也高達54%,房價需要下降19%才能使其月供收入比降至40%。據此可見,房地產的泡沫化程度相當高。

  房地產業下滑系銀行惜貸主因

  美國的房產泡沫破滅留給中國怎樣的警示?對此,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的魯政委指出,從整個宏觀經濟發展來看,中國現在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兩個——一個是外部經濟局勢,即眼下金融市場的混亂以及全球經濟下滑;而另一個風險就是國內房地產業。他認為政府應該審慎評估房地產市場,採取積極措施,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魯政委認為,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從房地產看消費,再從消費看其對經濟的影響,但正確的視角應該是從房地產看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一旦資產負債表惡化,那麼企業融資條件惡化,相比消費而言,對經濟的打擊要大得多,即便消費不走弱,實體經濟也照樣會惡化。

  談到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萎靡,魯政委擔心地指出,「假如房地產普遍下滑10%左右,銀行的壞帳率會顯著上升,資產負債表的惡化會讓銀行出現極端嚴重的惜貸情緒,這可能危及到實體經濟。」

         房貸測試不一定準確反映風險

  目前國內監管層和銀行已經注意到了房地產的風險,並進行房地產壓力測試。根據市場上一種簡單化的估計,普遍認為房價下跌15%並不會對銀行帶來風險。

  對此,某國內銀行房貸部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15%只是一種簡單化的估計,即假定房地產價格的評估沒有出現誤判,但是有的時候這種誤判的確是存在的,比如把150萬的房子最終按200萬、300萬貸出去。尤其是過去轉按揭風行的時候,金融機構為了爭奪銀行貸款,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據記者了解,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的確存在。一位姓張的買房者就曾透露,去年買房時,房屋仲介就為他出點子,首付不足可以把房價抬高,100萬寫成300萬,如此一來其他都可以從銀行貸款。

  上述銀行房貸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類似這種炒作的不規範都是實際貸款中會碰到的問題,因此帳本數據和現實是會有出入的。

  流動性過剩是元兇?

  哈繼銘指出,房地產泡沫形成的根源在於寬鬆的利率條件和大幅降息的政策。對此經濟學家許小年也指出危機的根源在於貨幣供應超出了實體經濟的需要。

  魯政委表示,金融市場周期性的出現價值偏離正常估值是正常規律。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國家的宏觀調控能成功控制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和股市的泡沫,這說明事前難以甄別什麼時候價格過高,貨幣政策過松。

********************************

Epic Selloff: Dow Plummets 504 Points



The Dow suffered its worst percentage loss in more than six years Monday as the markets were slammed by an historic weekend that left Wall Street without financial giants Lehman Brothers and Merrill Lynch.

The momentous selloff came as insurance giant AIG lost more than half its value and crude oil futures plunged more than $5, closing below $100 a barrel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March.

Today's Market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fell 504.48 points, or 4.42% to 10917.51, the Standard & Poor’s 500 lost 58.17 points, or 4.65%, to 1193.53 and the Nasdaq Composite slid 81.36 points, or 3.60%, to 2179.91. The FOX 50 dropped 39.47 points, or 4.37%, to 863.37.

The losses brought the Dow below the psychologically-important 11,000 threshol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July 16. It was the index's sixth-largest point decline ever and the biggest since the aftermath of the Sept. 11, 2001 terrorist attacks.

The markets went into a tailspin in the final minutes of the day, reflecting anxiety over AIG (AIG: 4.76, -7.38, -60.79%), Tuesday's Federal Reserve policy meeting and an upcoming earnings statement from Goldman Sachs (GS: 135.50, -18.71, -12.13%). The VIX, a measure of market volatility, jumped 23.5% to 31.7 on Monday.

「This is a very bad situation and people are justifiably concerned," said Michael James, senior equity trader at Wedbush Morgan Securities in Los Angeles. 「Right now it's sell first and ask question later.」



AIG (AIG: 4.76, -7.38, -60.79%) closed 61% lower as Wall Street continues to fear for the insurer's mortgage-related losses and liquidity situation. Bank of America (BAC: 26.55, -7.19, -21.31%) dove more than 20% after unveiling an unexpected $50 billion bid to acquire financial powerhouse Merrill Lynch (MER: 17.06, +0.01, +0.05%). AIG and BofA combined to account for almost 120 points of the selloff on the Dow. Coca-Cola (KO: 54.75, +0.25, +0.45%) was the lone Dow stock that managed to close in positive territory.

The $639B Bankruptcy

Wall Street emerged from the weekend in crisis mode and with a completely reshaped financial sector.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crisis is Lehman Brothers (LEH: 0.21, -3.44, -94.24%), which after 158 years in business filed for Chapter 11 bankruptcy protection as it becomes the latest victim of the credit crisis. Valued at $639 billion, Lehman's is the largest bankruptcy filing in U.S. history -- easily surpassing the collapses of Enron and WorldCom combined.

The demise of the nation's fourth-largest investment bank comes after potential suitors, namely Barclays (BCS: 21.48, -3.70, -14.69%) and Bank of America (BAC: 26.55, -7.19, -21.31%), pulled out of negotiations over the weeken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resisted calls to offer the same kind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offered when JPMorgan Chase (JPM: 37.00, -4.17, -10.12%) bought Bear Stearns in a fire sale in March. Lehman, whose shares hit 52-week highs of $67 last November, closed at 21 cents on Monday.

「The immediate response is this is a worst-case scenario」 or very close to one, said Art Hogan, chief market strategist at Jeffries & Co. 「Lehman not being able to find a buyer is startling, if not scary.」

While Lehman filed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with the U.S. Bankruptcy Court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the company's broker-dealer subsidiary and other parts of its business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filing. The bank said its customers may continue to trade while Lehman winds down its business.

Lehman has reported a string of massive quarterly losses tied to the investment bank's bad real estate bets. Unable or unwilling to raise cash, Lehman's stock plunged 77% last week as Wall Street began to predict bank's demise.

To help the surviving banks navigate the end of Lehman Brothers, a group of Wall Street banks created a $70 billion lending program to ease a credit shortage. Each of the ten banks, which include Citigroup (C: 15.24, -2.72, -15.14%) and Goldman Sachs (GS: 135.50, -18.71, -12.13%), committed $7 billion to the pool.

"As awful as Lehman is, it's not enough to bring down the financial system. It's one step closer to cleansing the system but… the collateral damage will continue to cause a lot of pain through next year," said Peter Boockvar, equity strategist at Miller Tabak.

Insurer in Turmoil

AIG (AIG: 4.76, -7.38, -60.79%) quickly took over as Wall Street's latest punching bag, seeing its share plummet as it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ver the weekend, reports swirled that AIG plans to sell various assets to raise an additional $40 billion to avoid a potentially-fatal credit ratings downgrade. AIG has sought help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the state of New York and even billionaire investor Warren Buffet, according to published reports.

The selling didn't stop even afte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e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sked JPMorgan Chase (JPM: 37.00, -4.17, -10.12%) and Goldman Sachs to lead a $70 billion to $75 billion lending facility for AIG. The Federal Reserve has hired Morgan Stanley (MS: 32.19, -5.04, -13.53%) to review the central bank's options regarding AIG, Reuters reported.

While Reuters reported that Buffett and AIG are no longer in talks, New York state signed off on a deal allowing the insurer to access $20 billion of its policyholders' assets as collateral. New York Gov. David Patterson said AIG is financially sound and that the plans amount to a bridge loan, not a "government bailout."

AIG reportedly rejected a cash infusion from several private-equity firms due to unfavorable terms. AIG has lost $18 billion over the past three quarters as the insurer was slammed by mortgage-related losses.

Merrill Lynch

Seeking to avoid Lehman's fate, iconic brokerage house Merrill Lynch (MER: 17.06, +0.01, +0.05%) agreed to sell itself to Bank of America (BAC: 26.55, -7.19, -21.31%) for $29 per share in an all-stock transaction that shocked Wall Street. The deal, which is subject to shareholder and regulatory approval, presently values Merrill at $50 billion. Shares of Merrill soared during intraday trading but closed flat and off by $12 from the offer price.

Merrill has also been slammed by bad bets in the housing market, posting $40 billion in write-downs and credit losses over the past year. The selling price represents a 70% premium from Merrill's close on Friday, though the company's shares plummeted 36% last week to its lowest level in nearly 12 years.

The bears on Wall Street appeared ready to set their sights on Merrill following Lehman's demise. While CEO John Thain was unable to turn Merrill around and allow it to keep its independence, he was able to make sure shareholders weren't left completely empty-handed.

Crude Diving

Mostly overshadowed by the turmoil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crude oil plunged as much as $7 Monday morning, closing solidly below $100 a barrel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March. Crude closed down $5.47 to $95.71 a barrel.

Oil prices have been in free-fall mode since eclipsing $147 a barrel in early July. Crude has been under assault from fears a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will further weaken demand.

「There is a perception [that] the economic world crumbling around us [has] done more damage to demand than supply," Phil Flynn of Alaron Trading told FOX Business.

Not surprisingly, energy stocks like Sunoco (SUN: 38.18, -9.67, -20.20%) and Valero (VLO: 31.19, -4.68, -13.04%) took a nosedive on Monday. The energy sector declined by almost 8% as a group.

Another Pivotal Day

Tuesday promises to be another huge day on Wall Street as the Federal Reserve is scheduled to make its announcement on interest rates. In a reversal, the markets are now betting there is a 60% chance the central bank will lower interest rates by a quarter of a percentage point.

Previously, Wall Street had bet the Fed would hold interest rates steady rather than risk fanning inflationary risks. However, over the past several weeks inflation fears have cooled as oil prices have plunged and the turmoil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has only worsened.

Goldman Sachs will take center stage early Tuesday as the financial giant is scheduled to report its quarterly results.

"Whatever Goldman says tomorrow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the Fed can say," said James, the trader from Wedbush Morgan. If Goldman has anything bad to say, "tomorrow could be very ugly."

Corporate Movers

Washington Mutual (WM: 2.00, -0.73, -26.73%) lost more than one-quarter of its market cap on Monday as Wall Street wonders how the nation's largest savings-and-loan will survive the financial crisis. Analysts at Keefe, Bruyette & Woods predicted WaMu will need to raise up to $5 billion to counter expected credit expenses of $23 billion through 2009. The situation at WaMu comes as CEO Alan Fishman enters his second week after replacing Kerry Killinger.

Fannie Mae (FNM: 0.61, -0.13, -17.56%) and Freddie Mac (FRE: 0.39, -0.07, -15.21%) may not be able to give their chief executives "golden parachutes," the Journal reported. The mortgage giants' regulator told the newspaper such severance payment won't be allowed to be made to Daniel Mudd and Richard Syron.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which own or back more than $5 trillion of U.S. mortgages, were seized by the government earlier this month due to fears they would run out of cash.

General Electric (GE: 24.60, -2.15, -8.03%) saw its shares dive to five-year lows on more concerns about the corporate conglomerate’s financial business. GE’s financial-services operations account for almost half of the company’s revenue. There is also growing anxiety over when GE will sell its private-label credit card business.

Electronic Arts (ERTS: 43.30, -1.69, -3.75%) ended its marathon efforts to acquire Take-Two Interactive (TTWO: 16.57, -5.32, -24.30%), the video game publisher of "Grand Theft Auto." Shares of Take-Two lost one-quarter of their value Monday. EA, which makes "Madden" and other video games, had entered into confidential talks with Take-Two last month after dropping a hostile bid for its rival.

Data Dump

The government said industrial output declined by an unexpectedly steep 1.1% in August, the worst one-month decline since 2005. Economists had been forecasting a more modest 0.3% decline. The Federal Reserve said auto production led the declines, plunging 11.9% last month.

Global Markets

European markets plummeted in reaction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Dow Jones Euro Stoxx 50, the index that tracks the 50 largest companies in Europe, plunged 126.85 points, or 3.87%, to 3151.17. The FTSE 100, London's benchmark index closed down 212.50 points, or 3.92%, to 5204.20.
People also read...
Lehman Readies for Bankruptcy
[2008-09-14]
business, lehman,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about that story., lehman readies for bankruptcy, fox business
20918 visitors also liked this.
WSJ: Bank of America to Buy Merrill Lynch for $29/Share
[2008-09-14]
merrill, merrill lynch bank of america, banks, americas, merrill lynch
13258 visitors also liked this.
Banks Roll Out $70 Billion Loan Program
[2008-09-14]
business, lehman, fox business, possible outcomes for lehman brothers, fed moves to combat financial crisis
4976 visitors also liked this.
Report: Lehman Investment Unit Gets Offers From Bain Capital and Clayton Dubilier & Rice
[2008-09-13]
lehman, report jpmorgan in talks to purchase wamu, lehman's fate on the line, business, report lehman's future takes shape
2204 visitors also liked this.
Greenspan: Other Big U.S. Finance Firms May Fail
[2008-09-14]
lehman, lehman readies for bankruptcy, germany urges us to develop lehman solution, click here to read more about that story., lehman on the brink
1204 visitors also liked this.
powered by Baynot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Market Snapshot

* Indices
* Movers
* Loan Center

DJIA

-504.48

10917.51
Nasdaq

-81.36

2179.91
S&P 500

-59.00

1192.70
FOX 50

-39.47

863.37

Symbol Last Price Netchange Volume
AIG 4.76 -7.38 739.45M
QQQQ 42.08 -1.35 616.52M
SPY 120.09 -6.00 478.82M
LEH 0.21 -3.44 464.46M
XLF 19.09 -2.06 451.19M

**************************

美金融爆發大危機,王歧山鐵腕救中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13745.html

發表於 2008-09-16

9月15日,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是處在驚惶中的。反正筆者,很有些緊張,打開電腦,標題就驚駭而至:「雷曼做好申請破產準備,華爾街投行匆忙應對」;「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全球將發生嚴重金融危機」;……

上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的慘烈,筆者只是聽聞;但1993年、1994年中國經濟「疲軟」和1978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兇險,筆者是親歷的。所以,見到「美金融危機百年一遇」、「全球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字眼,如何不心驚肉顫!

新聞報導說,由於美國銀行和英國巴克萊銀行先後退出收購談判,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在9月14日申請破產保護。受消息打擊,美國股指期貨周一在場外交易時段急挫,道瓊斯指數期貨下挫超過三百點,標普五百指數期貨也下挫超過3%,美元匯率也都顯著下挫。歐洲股市下挫3.1%;台北下挫4%;新加坡及菲律賓都下挫超過3%。內地、香港、日本及韓國股市周一休市。全球最大債券基金經理格羅斯表示,雷曼一旦破產、投資者的平倉將掀起金融海嘯。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牽涉太廣,如它破產關門,美國的信貸市場、美國金融危機會進一步惡化。當然,也會導致全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

據悉,美國政府官員和銀行業巨頭12日開始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雷曼兄弟的前途問題,並試圖恢復市場信心。由於美國政府拒絕為這次收購提供保證,兩大熱門買家美國銀行和巴克萊銀行9月14日相繼退出談判,擁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最終申請破產。

接近美國財長保爾森的消息指,保爾森仍然強烈反對動用公帑拯救雷曼兄弟。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的倒閉事件;並指出,一旦出現嚴重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都會造成衝擊。

最近半年以來,美國金融業動盪難平。美國五大投行中的貝爾斯登已經破產,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大房貸融資巨頭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公司正面臨清盤危局,有著94 年歷史的美林又被收購。市場還傳出美國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正考慮出售或拆分資產的消息;美聯儲也宣布了針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新措施。對此,格林斯潘9 月14日說,美國正陷於「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與之印證的有香港明報報導,美8月份法拍率繼續上升,比去年同期上漲27%,上升至歷史紀錄水平。房地產低迷銷售、房屋價值縮水、房貸緊縮政策、走緩的美國經濟以及高漲的燃油價格,已讓美國房主沒有抵禦法拍的能力;自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房地產業頹勢,似未顯出將會減弱的跡象。

彭博社則報導,雷曼事件尚未解決,華爾街正醞釀另一企業危機。美國最大保險企業美國國際集團股價上周急瀉46%。據說,AIG信貸違約掉期差價已經急漲超過150個基點,徘徊850個基點至920個基點之間,信貸違約掉期差價較雷曼還要高。消息引發市場恐慌拋售,股價在9月12日單日急跌31%至12.14美元,創92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

在美國經濟如此兇險的情況下,中國的對策,是國民最關心的事情。

早在美國救「兩房」消息傳出後,《澳門日報》發表評論文章說,環顧全球主要經濟體,一致公認中國最擅長干預市場,這是因為中國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西方國家亦經常基於各種政策目的而指責中國干預市場;美國出手救「兩房」,而內地至今仍堅決不救股市,無疑更像是恪守市場經濟的原則。

文章分析認為,美國以前毋須政府真金白銀救經濟,是基於美元金融市場在全球無可替代的地位。從國家到機構到個人,美元資產一直是最佳保值和避險工具,尤其資產龐大的國家外匯存底,美元資產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全球各地長期送錢上門,解決了美國很多金融和經濟問題。美國有需要時,每每亦以「出口術」調動全球資金,無干預之名而有干預之實。如今形勢轉變,「強美元」魔咒的失靈,一呼百應的黃金歲月不再,導致美國政府最終要走出干預市場的這一步。

回過頭來看中國,雖然股市一跌再跌,但未致於醞釀成經濟危機。更無任何跡象顯示,中國股市一旦進一步下跌會造成更大範圍的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此前提下,意味著中國還有更多空間讓股市完成市場自由調節,不急於干預,是為了更好地暴露隱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有一個宏觀調控的大前提,保有宏調以來經濟降溫成效,仍是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由此,筆者想起1993年中國經濟「疲軟」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人在朱鎔基的率領下,不僅安全地度過了危機,並且在此過程中,中國經濟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所以,筆者不能忘記、並衷心致謝他。

正是這位正直清廉、鐵骨錚錚的朱鎔基總理,在他主政中國經濟的十多年裡,用鐵腕手段、雷霆風格將中國經濟多次拯救於水火之中,被國際社會稱為中國的「經濟沙皇」。現在,他老了,下個月將是他的80大壽。

美國將遭遇金融「百年」危機的此刻,筆者重提這為人民領袖、國家功臣,是希望人們從他的身上吸取到戰勝危機的勇氣、魄力和智慧。

1991 年,63歲的朱鎔基從上海趕赴北京,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主持中國的經濟工作。迎接朱鎔基到來的是中國經濟的「疲軟」狀態。長期來由於市場疲軟,產成品積壓,工交生產中流動資金不足的矛盾很尖銳,企業、單位之間互相拖欠貨款和前清後欠的情況十分嚴重,像傳染病一樣困擾著中國經濟。朱鎔基率領人馬積極調查研究找出「三角債」的成因,以固定資產投資為突破口,層層連環清欠債務,雷厲風行將這項最難纏的活速戰速效。

從1992年開始,中國出成屋地產熱、開發區熱、集資熱,供需脫節令物價飛漲,1994年上漲至21.7%。朱鎔基果斷地三板斧砍過去;一是開糧倉;糧價上漲導致副食品漲價,副食品漲價影響當時物價的2/3,為此兩年內國家放出400億斤儲備糧,通貨膨脹由此剎車。二是緊銀行;1995年7月12日,全國銀行會議頒布16條緊縮信貸,開始堵住貨票進入市場的渠道。三是砍項目;當時砍重複建設項目,砍得利益集團鬼哭狼嚎。

這三招如秋風掃落葉,摧枯拉朽。而且,人們從中可以看到朱鎔基的三板斧,砍的是官僚和既得利益集團,保的是老百姓的平穩生活。其結果,中國的物價增幅一路回落。到1996年回落至6%,1997年10月份居然出現了中國現代經濟史上從未有過的物價負成長。

至今,人們津津樂道朱鎔基的「經濟軟著陸」。他總結了80年代中國的經濟的經驗教訓,力圖既控住泡沫經濟,又讓經濟保持足夠增長。緊縮銀根,朱鎔基把投機倒把、房地產泡沫的資金來源徹底斷掉,但對基礎性生產,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正常生產卻給予保證。宏觀調控,將集中到沿海的過熱過多的資金返流到原來的地方去;這種做法既降低了通貨膨脹,又保持了經濟的必要增長。

在軟著陸的問題上,經濟學界以吳敬璉為代表的主張繼續從緊,以厲以寧為代表的則主張放鬆。自詡為「經濟學大師」的美國在港聞人張五常,那時也對朱鎔基說三道四、橫加指責。——筆者從此判斷,凡比較正直、清廉和有骨頭的學者,總是會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說話,反之則會成為腐朽勢力的代言人。

1997年,中國的通脹率劇降到0.8%,經濟增長是8.8%。當年7月份,爆發了席捲東南亞各國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致使中國經濟增長在第四季度突然發生下滑。一個新階段開始了:抗擊亞洲金融危機。

1998 年春夏之交,朱鎔基視察山西、內蒙的時候,宣布中國出現通貨緊縮。1998年出口變成了零增長,以至於負成長。有的中小金融機構發生了一些危機或者說擠兌,國有企業約有1000萬職工下崗,大多數工業產品生產能力都供過於求。而中國的老百姓逐漸明白,通貨緊縮,取代通貨膨脹成了中國經濟更兇險的最大敵人;而這個敵人也是中共政府從未打過交道的勁敵。於是,朱鎔基改適度從緊的宏觀政策取向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新組合。政策意圖很明顯,一是要保銀行,二是要穩定經濟。相比於羅斯福新政,中國擴張性的宏觀政策顯得更加決心堅定、措施有力,實施起來毫不動搖。

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長持續低迷。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5年後,美聯社卻報導:「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逆風飛揚,對『9.11』後動盪的世界經濟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此時,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美元,整體上從世界低收入國家行列躍入世界中低收入國家行列。

此後不久,使中國經濟在逆境中一枝獨秀的朱鎔基,退休了。至今,人們很少看到他的蹤跡報導。但筆者想,時常在心裡默默念叨他的人,應該極多。

對經濟學問題,該讓類似張五常這樣的經濟聞人去瞎扯,才能夠「扯,並興奮著」。筆者不懂經濟,看到經濟險惡可能來臨時,只會膽顫心驚,只會想到和自己一樣的老百姓怎麼辦。

所以,只好請鐵面無私、心向百姓的「經濟沙皇」朱鎔基出來擺平。筆者聽說,目前主管經濟的副總理王歧山是朱鎔基的學生,得到了朱鎔基的真傳。現在他的行事,也很有朱鎔基當年的風采。

關於「雷曼兄弟」破產,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從短期來看,當然會對整個金融市場調整產生很大的影響,美國政府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似乎他從北京奧運會回去後,也學到了溫家寶的「有保有壓」;但如何「有保有壓」,尚無跡象。

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人們害怕看到美華爾街失火,殃及中國池魚。有消息稱,雷曼兄弟雖然申請了破產,但目前還有一個潛在買家,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中國是否應該出手,筆者不知道。

但有網民說,金融戰的殘酷性,往往比槍炮更加猛烈,中國曾經在這方面吃虧太多了。日本曾經走過的路和遭受過的重創,也很值得我們借鑑。如果金融保衛戰失敗,中國必將淪為拉美國家序列。

筆者想到的是,中國在北京奧運會已經狠狠地露了一把富,此後至少20年內,應該學會怎樣裝窮。——本來麼,中國還真是窮,不用著裝。

況且目前,在王歧山的面前,不僅僅是一個監管的問題,而且面臨著權力、金錢、貪腐三者勾結的鐵血王國,其勢力比他老師當年主政經濟時要強大得多。

不過,絕大部分老百姓即使忍痛割肉,也都在力挺王歧山

********************************

雷曼破產中國深受其害! (2008-09-16 10:3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13d6d0100aasd.html

華爾街曾經的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最終難逃被次貸危機擊潰的厄運,於15日早些時候發布聲明,宣布將根據美國破產法案第11章向紐約南區美國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

  華商網報導,彭博社評論指出,與此同時,雷曼的破產也「創造了歷史」,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破產申請案例。顯然,雷曼、美林、AIG等帶來的美國金融動盪,將令全球及中國經濟受到影響。

  6130億美元債務!史上最大破產保護

  雷曼公司擁有158年悠久歷史,曾經倖免於19世紀的鐵路公司倒閉風暴、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以及10年前的長期資本管理市場崩潰潮。彭博社指出,雷曼擁有超過6130億美元債務。因此,雷曼也一舉超過德崇證券,成為美國歷史上倒閉的最大金融公司。

  市值已跳水逾95%

  由於此前傳出的兩大領先競購者英國巴克萊銀行與美國銀行,昨天相繼宣布放棄收購雷曼計劃,加之美國政府堅拒注資拯救,雷曼最終無奈申請破產。雷曼市值今年來已經跳水逾95%。

  代表雷曼數名債權人的紐約破產法律師Martin J.Bienenstock表示:「短期而言,非常遺憾,包括債權人、投資者和資本市場,都將是輸家。」雷曼公司表示,該公司最大的無抵押債權人包括花旗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等,它們共受託保管1380億美元債券。

  雷曼控股公司在聲明中強調,破產申請將不包括其任何子公司。該公司註冊資產6390億美元。美國威嘉律師事務所以哈維·米勒為首的律師團,向雷曼提供破產申請等相關法律服務。

  曾居美國銀行業市值第四位的雷曼上周披露的三季度財報出現39.3億美元虧損,合每股普通股稀釋後損失5.92美元,主要是受56億美元的資產減記影響。這是雷曼繼二季度虧損28億美元後,連續第二個季度虧損,今年以來已累計虧損約65億美元。

  子公司將繼續營運

  為改變經營狀況,雷曼二季度以來做了很多努力,包括裁員、更換高層主管以及出售旗下盈利部門等,但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擴散,這些努力不足以扭轉雷曼走向傾覆的命運。

  不過,雷曼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旗下經紀自營業務子公司或其他子公司不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列,幷將繼續營運。雷曼稱,將繼續尋求出售旗下經紀自營業務子公司,同時,該行正與其投資管理部門的潛在買家展開深入談判,「母公司的破產保護申請不會牽涉上述子公司,投資組合管理研究及運作也不受影響。」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表示,將會與雷曼共同解決其面臨的問題,致力於保證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轉,將確保雷曼客戶不會受到近期事件的負面影響,與海外監管機構共同保護雷曼的客戶。



  華爾街大行危機四伏

  繼貝爾斯登,「雷曼兄弟」也危在旦夕,「次貸」之熊下個目標又可能會撲向哪家大行?

  華盛頓互惠銀行

  華盛頓互惠銀行是全美最大存款和貸款銀行,但多月來面臨嚴重資金短缺。上周一解僱效力公司18年的總裁基林格,其後穆迪將部分公司債券評級調低至「垃圾級」,指市場對其缺乏信心,股價今年已暴跌八成,一旦清盤,將是美國銀行史上的滑鐵盧。據報摩根大通日前跟其進一步洽談收購方案。自稱有500億美元流動資金。

  美國國際集團(AIG)

  AIG是全球最大保險商和金融服務公司,由穩健的保險業務進軍金融業務,今年錄得巨額虧損達130億美元。新總裁威勒姆斯特德承諾在本月25日前完成業務檢討。股價上周五已下跌二成,擔心公司要再集資。分析指出,由於大量從事按揭貸款、按揭保險、投資按揭相關證券,損失慘重。

  美林證券公司

  美林是華爾街第三大投資銀行,「次按」風暴後,迅速在去年底解僱輕率涉獵「次按」衍生工具的總裁奧尼爾。接任的塞因立即賤賣部分「次按」衍生工具。分析指,這種冒險的投資銀行營運模式,將來未必會再獲投資者青睞。

  【自保】

  歐洲520億美元救市

  新快報訊據美國彭博社9月15日報導,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格蘭銀行,為應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後出現的市場震盪,已經採取相應措施,和美聯儲一起穩定金融市場。歐洲央行表示,其已經舉行了1天期流動性供應快速招標,通過招標歐央行向約30家銀行供應了430億美元。據悉,這一數字三倍於先前的定購量。此外,英格蘭銀行也向數家銀行提供了為期三天、價值約90億美元的短期貸款。而在此之前,美聯儲已經放寬了對證券公司的貸款條件。

  雷曼中國今日談破產

  雷曼

  今年5月,雷曼管理的基金公司的關聯企業與中鐵二局在成都共同投資了一家公司,負責對城市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投資,此次雷曼破產對該項目是否有影響,暫時還未可知。雷曼的公關公司證實,其中國區辦事機構將於16日早上發布統一新聞,內容與破產有關。

  美林

  美林曾擔任多家中國大公司海外IPO的承銷商,曾計劃與華安證券成立合資券商,進行全面合作,但幷沒有獲批。今年有消息稱,安信證券被推薦給美林作為新的合作夥伴,但目前也沒有新進展。

  AIG

  AIG 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直接和間接投資了友邦保險以及友邦華泰基金公司。由於昨日是公眾假期,記者昨日未能聯繫到可以代表相關公司發言的人士就AIG目前的困境發表看法。

  雷曼投資的部分中國企業

  ■2006年11月30日,IBM與雷曼兄弟宣布雙方聯合啟動一項初始注資金額為1.8億美元的「中國投資基金」,雙方分別為該基金注入90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

  ■2007年6月,雷曼兄弟攜手IBM公司投資約1.32億港元購入金蝶國際約7.7%股份。

  ■2007年11月28日,雷曼兄弟私人股權合夥公司主導,數家風險投資機構聯合向「去哪兒旅遊搜索」(Qunar.com)網站注資,投入資金為千萬美元級別。同時,這也是雷曼兄弟在中國網際網路消費市場進行的首筆投資。

***********************************

雷曼破產禍及中國

http://www.stockstar.com/tv/snda/sstv2.asp?id=SS,20080916,30008088&columnid=1223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將申請破產保護
http://finance.ifeng.com/topic/lmpc/
_________________

最後一搏赤裸裸 中國華南地產巨頭集體降價

發布時間:2008-09-26 19:05:38 【來源:東方網】


  在2008年第三季度即將結束之際,對於地產商而言,今年僅剩最後三個月。由於多數新開項目都集中在「金九銀十」上市,最近大開發商的推貨量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峰,與此同時,這些公司不約而同地將寶押在降價促銷上。顯然,地產巨頭們希望一次性降價探底能夠換取成交量,以及不那麼難看的業績。

  地產巨頭全面促銷

  如果說前幾個月開發商降價還在遮遮掩掩中進行,那麼「十一」前後,一些地產巨頭已經不再對「降價」進行任何掩飾。

  9月20日,繼合生的尾貨降價促銷獲得成功後,富力地產也開始了類似的促銷。此次富力旗下九大樓盤每套全線優惠9萬元,同時還送出最高達3%的契稅、高額管理費、名牌家電、參加百萬家電大抽獎等輕鬆置業計劃。

  保利地產則在近郊大盤進行了優惠促銷,其香雪山項目山景洋房推出了預存2萬抵8萬房款,附送2000元/平方米精裝修,按時簽約再優惠2萬元房款的優惠。

  在眾多開發商中,恆大地產在全國範圍內的「開盤特價」策略,可謂促銷降價最為徹底。該集團旗下總共有13個新盤在9月到國慶期間推出,所有新盤除了定價較為保守外,更實施「開盤首日全線8.5折優惠」,此舉被業界視作不惜血本的「成本價賣樓」。

  今年以來一直不動聲色的招商地產、合景泰富等開發商,也悄然進入密集推貨階段。據悉,招商地產近期將有位於深圳、廣州、珠海、上海、南京蘇州、天津和重慶的10多個項目先後開盤。

  合景泰富旗下位於廣州的五大項目匯峰、天湖峰境、上城灣畔、瑜翠園、朗悅君廷在國慶期間都有全新組團面市,其位於珠江新城內的豪宅盤領峰也將在9月底揭開面紗。統計顯示,該集團目前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大推貨時期,僅廣州一地就有近千套新貨面市。因此,除了在價格上進行調整,合景泰富旗下部分產品還打出買房送車位的優惠。

  降價促成交量回升

  在各盤的售價下調後,廣州的成交量逐步回升。從今年年初至5月,廣州全市成交量連續5個月在40萬平方米左右徘徊。但是從今年的6月開始,各開發商開始減價,6~8月的成交量開始穩定在60萬平方米左右,與去年月均67萬平方米的成交量相差不大。

  同時,根據房管局陽光家緣網最新統計,7月廣州成交的一手住宅中1萬元/平方米以下的低價住宅成交量為28.56萬平方米,占總成交量的60.6%,這是1萬元/平方米以下區段占比在近幾個月以來第一次超過60%。

  陽光家緣的數據還顯示,9月第一周的成交量為847套,第二周為935套,第三周為973套,成交量略微放大。大開發商的聯動促銷從9月末開始,預計成交量放大的效應將在「十一」黃金周的統計裡面體現。為此,合富輝煌、中原地產均認為,在「十一」黃金周廣州樓價完成最後一跌後,成交量將有望築穩。

  「售價下調後,發現市場情況比我們預期的要好。」中原地產廣東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表示,在近期中原促銷的荔灣區樓盤中,由於價格下調了10%左右達到1.3萬元/平方米,兩日售出150套單元,顯示大開發商的降價對拉動市場成交量有很大幫助。他預期,在大開發商的聯手價格促銷下,廣州市的9月銷售量會比8月增加,「十一」黃金周后,有望突破70萬平方米的大關。

  衝刺年度業績

  儘管大開發商在「金九銀十」全力衝刺,但完成各自製定的全年業績目標仍有相當難度。不久前公布中期業績報告之時,多數集團都效仿萬科,調低了年度銷售目標,僅有碧桂園、招商地產等少數幾家開發商表示會完成年度任務。

  但業內人士認為,即使一些大開發商調低全年銷售額,但完成情況依然不會太理想。招商地產上半年業績平平,但鑑於9月後有10個新項目推出,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營銷力度,將旗下產品線分為稀缺高端產品、經典成熟產品、創新產品以及區域大盤產品,希望在區分營銷目標的基礎上制定差異化的營銷策略,以便適應市場需要,完成銷售目標。

  依然堅稱能完成全年320億元合同成交額的碧桂園集團,國慶期間有三個新盤推出。雖然該集團一直以來的銷售勢頭頗為凌厲,但上半年成交額不足100億的業績,依然令其全年銷售任務堪憂。

  已經將今年銷售目標從98億元調到68億元的合景泰富,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因為接下來推貨量比較大,完成任務的可能性存在,集團也會努力爭取,但最終能否完成還要看市場。

  陽光家緣數據顯示,今年1~7月廣州全市一手住宅的成交金額同比下降了約24%,而代理行預計,8~10月也會維持成交量同比下滑10%左右的幅度,售價在今年9~10月估計將同比下降20%以上。據此推斷,即使開發商極力衝刺,其1~10月總體銷售業績仍可能會同比下降近30%。

  黃韜表示:「即使開發商再怎麼衝刺,估計他們旗下的廣州公司要追平去年的業績也有難度,最多也就是完成去年業績的70%~80%左右的幅度。更別提達到今年要同比增長50%的業績目標了。」  

******************************

時寒冰:開發商該清醒了
——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2008年第18期(總第62期)
     本刊記者 白菊梅



  今年已註定是市場不平靜的一年。從年初開始,中國公眾陸續經受了房地產市場「拐點論」、「百日巨變」論等各種論調的「轟炸」,但即使在住房交易量已經普遍下降的當前,人們感受到的仍然是房價的高不可攀。


  最近,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又公開宣稱,其房地產項目的價格將全面上調。其上調的理由有三,一是建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二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已經進入底部,是各種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抄底的好時機;三是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房價上漲是必然等。


  就在這種「矛盾」的氛圍中,本刊記者採訪了著名財經評論員時寒冰。他對潘石屹的論調持相反態度,並且明確表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全面的周期性調整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的調整才剛剛開始。
  
    「熱賣」是投機的結果

  《環球人物》:最近,萬科在上海等地又啟動了新一輪降價潮,而潘石屹卻宣布SOHO中國地產旗下的樓盤全面提價,在當前房地產成交量萎縮的形勢下,您怎麼看待這個反差?

  時寒冰:萬科降價的是,潘石屹宣稱漲價的是商業地產。比較這一問題的時候,有必要將兩者分開。儘管如此,潘石屹的漲價仍然不具有代表意義,就連潘石屹自己也承認,單個項目的熱銷並不代表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困局有所改變。


  住宅價格已經遠遠超過民眾的實際購買力,下跌是必然的。商業地產由於其特殊性(商業地產在整個房地產開發總量裡面,比重占得較小;市場對商業地產的需求不像對住宅地產的需求那樣大量和迫切;這次國家調控的對象,也主要是針對住宅地產),會晚於住宅市場的調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商業地產目前面臨空置率上升及招商難等問題,因此,業地產需要謹慎。
  
  《環球人物》:潘石屹的三里屯SOHO項目因為熱賣而廣受關注,您認為其熱賣的原因是什麼?

  時寒冰:其實,這裡所說的「熱賣」,只不過是一種炒作,而且這種「熱賣」僅僅指的是三里屯SOHO的商業地產部分(商鋪和辦公大樓),其住宅部分銷售仍然緩慢。8月29日《新京報》報導說:「7月12日批准預售公寓目前登記售出58套,銷售人員表示還有將近400套可供選擇。」這則報導就是很好的答案。


  至於三里屯SOHO商業地產部分所稱的「熱賣」,我認為是投機的結果。雖然投機短期內給開發商帶來了收益,但商業地產如果未來租不出去,利用率降低,將給這些投資、投機者帶來巨大風險。同時,三里屯SOHO採取的是「散售」的銷售方式,也就是「一賣了之」。有業內人士指出:「散售意味著商場的經營決策權將分散於各個小業主手中,意味著商場定位、業態規劃只是一紙空談。」
  
    高房價已成無源之水

  《環球人物》:您從2006年開始,您推出了《中國房事黑皮書》,那麼,您認為從2006年到今年的這3年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的是怎樣的一個曲線?曲線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時寒冰:從2006年至今的3年中,全國不少地方的房價上漲了一倍多。幾乎是一個直線上漲的行情。只有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地區,房價在今年實實在在的下跌了。


  其實,我國從2005年3月起,就已經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但是,房價在調控聲中反而屢創新高。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地價在此期間大漲。地方政府通過「招拍掛」(招標、拍賣或掛牌)政策吸引開發商的競爭,不斷抬高地價。其次,開發商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囤積,延遲開發,導致面積雖然很大,但有效供給的增加卻受到限制。另外,開發商、炒房者等共同囤積大量住房,也進一步減少了有效供給。再次,保障性住房供應嚴重不足。2006年4月的時候,還有70個地級以上城市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有些地方雖然實行了,但廉租房數量很少。這使得能夠抑制商品房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力量被架空了。

  《環球人物》:您最近推出了《中國房事黑皮書(2008)》,在您看來,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有什麼特點?您有什麼體會?

  時寒冰: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成交量極度萎縮,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這說明,在房價嚴重偏離民眾實際購買力的情況下,房價真的是漲不動了,缺少購買力支撐的房價已經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僅僅成交量萎縮而房價(除了珠三角地區)並未明顯下跌甚至仍在緩步上漲的情況下,以開發商、銀行、地方政府為代表的各種利益主體,就開始遊說中央救市。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維護自己暴利的欲望是多麼強烈。房價的連年上漲,對住房這一民生問題危害極大,同時,房價上漲又助推通貨膨脹,透支民眾的消費,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而內需屢拉不動。可以說,高房價不僅危害民生,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障礙。另一方面,如果房價繼續上漲,盤踞在我國房市中的熱錢就更容易套現離開,很容易引發一場樓市危機。因此,房地產泡沫的擠壓應該趁早進行,漠視泡沫的存在只會埋下更大的隱患。

  《環球人物》:目前市場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房價調整明年年初到底,另外也有專家表示房價下調將是長期趨勢,那麼您認為呢?

  時寒冰:我認為房價在經過以成交量萎縮為特徵的盤整階段後,很可能突然向下。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未來調整的幅度會更深一些。

  《環球人物》:您認為國家最近發布的《關於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會對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時寒冰:國家最近發布的《關於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對開發商囤積土地的行為做了更明確的限制,這將加速現有土地的開發進度,增加市場的有效供給,對房價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開發商仍在抱著幻想死挺
  
  《環球人物》:目前北京的房價構成包括哪幾部分?與國外大城市如紐約、倫敦的房價相比,北京的房價高嗎?

  時寒冰:不僅北京,全國的房價構成都大致相同。在我國目前的商品房成本構成中,建築成本其實很小,其餘的絕大部分成本由三塊組成:一是土地出讓金;二是名目繁多的稅費;三是由權錢交易導致的腐敗成本。


  與國外大城市相比,中國的房價,尤其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的房價是非常高的。數據顯示,2008年3月份,美國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2.76萬美元。這個數據主要指獨棟房屋,即別墅,面積一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據此計算出來的美國住房的單價大約為7000元/平方米。2007年我國新住宅銷售的平均價格為3655元/平方米(未裝修的毛胚房),如果加上裝修,單價大約在41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考慮到美國的房價是包含土地的,而我們的房價只有70年的,再考慮到美國的人均年收入是我們的接近30倍,以及美國的社會保障機制要好於中國等等因素,可以說,北京、上海等地早已和世界已開發國家的房價接軌。

  《環球人物》:房地產市場目前資金緊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房地產開發企業之間的重組、轉讓土地、甚至退地事件也在各個城市不斷地發生。這是不是說明目前的房地產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優勝劣汰的調整?

  時寒冰:是的。當房地產業達到「是個房子都能賣,且賣出好價錢」的地步時,當任何開發商都能賺取暴利時,也就說明,這個行業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了,必須促使這個行業競爭,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

  《環球人物》:您認為目前房地產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時寒冰:目前,中國房地產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沉浸在對暴利的追逐中不願意醒來,當寒冬已經到來時,只有為數不多的開發商降價售房,絕大部分開發商仍在抱著幻想死挺。中國房價有必要來一次調整,讓這些開發商徹底清醒下來。

**********************************

中國大城市房價泡沫排行 誰是「炒房城市」新先鋒


2008-09-29 12:08    來源: 房地產時報

誰是「炒房城市」新先鋒

時下,我國房產市場正面臨著繼1993年海南、北海房產泡沫破滅之後的最大變局。2005年1月,太原商品房價格掉頭之下,降幅高達25.63%;

2004年,青島市內四區商品房總成交面積比2003年狂降26%;

自2004年10月至今,溫州的房產交易量已出現連續下降的趨勢,12月新房交易量比11月下降53%,二手房也下降32%;

廈門的房價也開始在2004年「打擺子」,其中,10月份比9月份均價跌了近900元;

與此同時,大批對本地房價高位失去信心的上海炒房客開始挺進武漢、南昌、重慶等中西部城市,謀求更穩健的投資收益;炒房熱開始波及中小城市,2004年,膠東半島的膠南市房價狂漲37%,江蘇鹽城房價狂漲31%,淮安漲幅達到30%,河北保定上漲25%,粵西的湛江也猛漲19%。

……種種跡象表明,上海、杭州、青島、廈門等一批「老牌炒房城市」的房價在多年高速上漲後,已經把增值潛力透支殆盡,無房者「望房興嘆」,炒房者紛紛轉移。這些「老牌炒房城市」的光環已經不再那麼耀眼。江山有更替,往來成古今。那麼,誰正在成為新一輪的房價升值先鋒?37大城市,哪裡房價泡沫最大

誰正在成為新一輪的房價升值先鋒?先讓我們看看這個命題的反命題:哪個城市的房價泡沫最大?

37大城市平均房價及人均收入排行榜

平均房價排名城市每平方米商品房平均房價(元)2004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收入排名

1溫州9278177272

2上海8627166834

3杭州7210145657

4北京6232156386

5深圳6037275961

6寧波5900158825

7廣州5660168843

8廈門5156144439

9南京49601160211

10天津47601146712

11青島46391108914

12蘇州4460144518

13大連42411037817

14福州33681143613

15濟南31721200510

16昆明3150904524

17貴陽3100898925

18太原3050935322

19西安3007854433

20瀋陽2926888029

21成都28681039416

22武漢2858956420

23長沙28251102115

24南寧2817806034

25南昌2777869030

26重慶2732922123

27鄭州2650936421

28哈爾濱2574894027

29石家莊2470862231

30蘭州2438768436

31海口2330898126

32烏魯木齊2280972919

33合肥2220861032

34長春2191890028

35呼和浩特19601016618

36銀川1930798435

37西寧1821762637

37城市平均380211357

 *******************************

「金九銀十」成前塵往事 樓市回暖恐黃粱一夢

2008-09-29 12:07    來源: 龍財網採編

「金九銀十」一向被視為房地產傳統的銷售旺季,然而自去年年底以來低迷的市場卻令開發商們難有以往的樂觀。近一時期,房地產開發商形成涇渭分明的兩派,一是以王石為代表的「主降派」,另一是以潘石屹為代表的「挺漲派」,其實無論打什麼牌,目的只有一個:推動樓市回暖。不過,多數業內人士認為,9月和10月這兩個月並不能改變樓市從去年底以來就瀰漫的觀望情緒。

開發商:「先降」者「先生」?

萬科中秋節前在上海推出「喜迎中秋、八盤共慶」活動,攜旗下金色雅築、新里程以及四季花城等8大樓盤集中促銷,房價直降10萬元。與萬科率先發動價格戰、在全國頻頻掀起降價浪潮不同,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國卻逆勢而動,自9月1日起全面上調房價,上調幅度為5%左右。

無論是其他開發商,還是打折樓盤的前期業主,對於「主降派」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憂慮。他們堅定地認為「攪局者」來了,更有觀點認為,高喊降價居心叵測,是以降價行為達到行業「洗牌」目的。

時至9月,樓市顯示的情況依然不樂觀。有統計數據表明,在絕大多數城市,居高不下的成交價格與持續低迷的成交量嚴重倒掛。然而,萬科給房價撕開一個口子,形勢似乎將變得更為明朗:「房價只能漲不能跌」的神話被打破,各地房價將如多米諾骨牌一般逐個下跌。

福州市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颳起的一股降價潮就已經很好地闡釋了什麼叫「先降」者「先生」。這位負責人說,今年年初,他的公司曾堅決地站在「挺漲派」一方,房價只漲不跌,而作為他的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從今年春節過後就率先降價。等到了今年5月份結果出來了讓人悔之晚矣,他的樓盤陷入嚴重滯銷,而對手的降價樓盤卻實現了「暢銷」,從而快速回籠資金。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房地產弱市之下的「降價」不失為開發商的自救良方。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9月份以來,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大範圍的房價鬆動,與之前半遮半掩的打折促銷截然不同。(來建強)

******************************

上海樓市遭遇最冷「金九」 美資拋盤引發恐慌


2008-09-29 12:09    來源: 中國經營報

「大摩這些機構才賣幾個樓?對市場的影響,我看頂多是心理影響。」金地集團常務副總裁趙漢忠說。

當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之後,有消息說,摩根史坦利、美國國際集團(AIG)、雷曼兄弟等投行要拋出手中的中國項目。這些傳言一時引發了國內地產業界的恐慌。有媒體報導,因為大摩等拋售樓盤,引起了上海高檔住宅價格的下跌。

不過,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公布的夏季新盤售價變動報告顯示,在上海,價格上漲的樓盤依然占到總數的55.2%。更多的豪宅價格還在上漲。

「只要項目好,外資還是願意投的。」趙漢忠表示,瑞銀已經確定要參股金地杭州項目,持股20%,南京項目也在談。

只有美國人在賣

目前在上海,大摩有新天地旁邊的錦麟天地雅苑以及華山夏都等5個左右的項目,有住宅、酒店式公寓、商業物業,據說這些都要被賣掉。AIG和雷曼兄弟的情況也差不多。雷曼兄弟亞洲業務由日本的野村證券入主後,其在中國的房地產項目,要由野村證券來裁定。

摩根史坦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王慶博客,王慶新聞,王慶說吧)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房屋銷量下滑顯著,未來幾個月樓市將面臨供大於求的風險。如果房地產銷售持續放緩,那麼遲早會表現出房地產投資放緩,而這將對於經濟其他領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王慶還認為,樓市價格的普遍下滑現在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他預測,2008年名義家庭收入增長只有10%,這將低於2003~2007年平均年增長13%的水平。根據他的測算,如果平均房屋價格下降9%,房屋購買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有媒體和專家據此認為,大摩是因為看空中國樓市才拋盤的。但是站在不同立場的人,對這一說法的態度也不同。某歐洲知名機構的中國首席代表孫女士就對記者說:「大摩現在才分析到市場不好,那能力也太有限了,如果他們要賣樓,去年是賣的最好機會,為什麼不賣?大摩今年賣樓,主要還是救美國總部。我們就不會賣中國項目,我身邊的歐洲基金,都沒有賣項目的。」

來自愛爾蘭的基金財富控股就是孫女士所說的堅守者之一,其收購了虹橋大型商辦建築上海城一期以及後續地塊,還收購了中區廣場和華山國際大廈。

關於「回暖」的傳說

上海市場的現狀的確是讓人擔憂。據統計,截至9月20日,9月上海新房的成交量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兩成,預計將是歷年來最冷的「金九」。

「現在的市場是信心沒了,從而抑制了需求。」趙漢忠認為,「其中,有很多是剛性需求被壓抑了,這些需求遲早會重新釋放出來,畢竟,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趙漢忠透露,金地今年的銷售比預計的減少了20%。言下之意,這種市場環境下只減少了20%,很不錯了。

在上海舉辦的京滬房地產高峰論壇上,陽光100的董事長易小迪(易小迪博客,易小迪新聞,易小迪說吧)也說:「現在是信心出了問題。這信心是誰破壞的呢?是房地產公司的恐慌心理,銀行也有恐慌心理。所以,大家希望下一步有一個穩定的政策方向。」

據說,中國房地產協會已經專門上書中央,希望能夠救市。

一直唱衰上海房地產市場的復旦大學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此時也站出來說話:「上海的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加上未來的世博會等因素,上海的房價不會大跌,目前只是調整。」

趙漢忠認為,上海的世博會對房地產帶動作用會非常大,迪士尼項目也是確定了的。而且,目前的市場供應量很少,明年會更少。他認為:「明年下半年市場會回暖。」

易小迪也表示,2008年4月份之後,開發商都減少了供應量,2009年6月份以後,新房供應量會減少,也就是說,屆時市場可能會重新回暖。

不可否認,這些還都是帶有「立場」的發言,願望是良好的,我們姑且聽之。當不確性主導市場的時候,預測未來總顯得蒼白無力,面對現實才是硬道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