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樓市亂象迭出:退房官司多 小城市房價虛高

    美國次貸危機繞樑一年但餘音未絕,自詡「豬堅強」的中國房企似乎並未等來真正的「解放軍」。 (
    
    退房潮來襲,律師紛紛幫購房者打起退房官司,各房企忙得焦頭爛額;二手房交易低迷,業主轉而求其次,把房子投入租賃市場,寂寞的房屋仲介公司則藉此聊以慰藉;全國樓市都在下行,偏偏還有例外的,三線城市如宜昌等,房價仍在硬扛……
    
    種種不安與變動已籠罩了風聲鶴唳的樓市。截至8月末,空置面積已達1.3億平方米的商品房,如今似乎已經跌入痛苦不堪的躁動期。   
    
    律師忙打退房官司
    
    排隊買房的時候怎麼也沒想到會排隊退房。
    
    作為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的一位律師,徐興廣如今被煩瑣的「退房」官司所纏繞。
    
    2007年,找徐興廣打官司的購房人大都是因為房屋質量問題和產權證問題,且數目不多,「一年也就三四起」。但從2008年開始,情況發生了變化。
    
    2008年1月,北京朝陽區一位購房人安陽(化名)與畢劍(化名)簽訂了一套120平方米、總價180萬元的二手房買賣合同,安陽預先交付了10 萬元的定金。但在銀行貸款辦理期間,全國房價下跌趨勢比較明顯,4月,安陽萌生退房之意。巧合的是,漸漸嗅到樓市不妙氣息的畢劍則心急火燎,暗地裡又以 160萬元的總價將該房賣給另一個購房人。
    
    這是徐興廣經手的一例「退房」官司。雙方產生糾紛的癥結都在於擔心房價下跌而帶來損失。但這只是退房潮中的一粒沙子。
    
    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今年北京房地產市場在1至4月份,新房銷售月平均撤銷次數約1000套以上,截至6月18日上午,北京1439個房地產項目有退房或退定記錄。
    
    真正的退房大潮8月來臨
    
    8月初,王石萬科香港年中報告會宣稱:「萬科不會打價格戰」。然而令業內始料未及的是,緊接著萬科就率先在市場上,打出預存1萬元抵10萬元,預存2萬元抵20萬元的優惠活動,以及加1元送全屋精裝修的優惠購房計劃。
    
    然而就在萬科把這個成功銷售模式複製到全國時,一場聲勢浩大的退房潮立馬在各大中城市掀起,到8月底,包括萬科等知名開發商在內,旗下樓盤都湧現了集體要求退房的情況。
    
    相比那些拉起「還我血汗房錢」等條幅、大鬧房企各地售樓中心的情緒激動的購房者來說,理性者則忙著張羅證據資料,找律師打起官司來。
    
    9月18日,在成都一家律師事務所就職的羅勇也向本報記者坦承,因房價問題而退房的購房人找他打官司的「比以往多一些」。
    
    「從合同的效力來說,這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不存在脅迫、欺詐的情況,合同的雙方都應當遵守。」徐興廣提醒說。購房人在簽合同的時候應該預見到房屋價格的波動風險,試圖以開發商降價為由來解除合同,退還房款,在法律上很難得到支持,很容易落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境地。
    
    從萬科的態度轉變可見「退房」的軟弱無力。萬科剛剛遭遇退房潮時,稱希望能與這部分業主妥協、溝通。可隨著退房的人群越來越壯大,9月12日,萬科則堅定地改口稱,「不接受任何沒有法律、合同依據的補償和退房要求」。
    
    此間,有觀察家指出,房子首先是用來住的,其次才是一種投資對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購房者可以選擇「長期觀望」,也可以選擇「長期持有」。作為買房人,在此時此刻應該冷靜地看待市場變化,不要輕易跟風盲從,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是否購房。
    
    三線城市房價高得離譜
    
    誰領頭降價,以何種形式降價已成為目前樓市的二重奏。相時而動的萬科已不再孤獨。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8月份,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的銷售價格中,深圳以4.1%的跌幅領跌全國。
    
    而上海、北京這兩個最高傲的城市已開始公開化低下頭顱。一項分析報告顯示,7月份,上海商品住宅新盤月成交均價環比下降24%。9月初,北京出現降價型特價房,而坊間開始盛傳萬科第三輪降價即將在北京10月啟動。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成圳鋒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