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小病硬挺 大病等死」:中國新醫改路在何方?


此前的醫療改革讓許多人「小病硬挺,大病等死」

醫療福利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利益。也正因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4日發表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徵求社會意見。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對即將出台的新醫改發表意見,提出建議。新醫改能否像其目標所設定的那樣,真正保障每一個中國人都享有醫療衛生服務,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前一段時間網上曾公布一項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中國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醫療保健問題。中國政府多年來也在致力於出台一項新的醫療衛生制度改革,以便適應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社會變化趨勢,解決人民抱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006年6月,中國國務院成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及相關部門參加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工作小組。在同專家、相關部門進行討論研究後,起草了醫改總方案。今年9月10日,工作小組聽取國務院常務會議意見,對方案進一步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初稿。

引人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10月14日發表"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至11月14日,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對新醫改的初稿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認為,政府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顯示了中國社會的開放和進步:「目前中國倡導開門立法,而不再是過去的部門立法,官僚立法,而是向廣大群眾徵求意見,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過去部門立法,官員立法,最終很有可能損害公民的,消費者的利益,保護了官員的利益。向公民徵求意見,就有可能使得法律更完善,不至於淪為官僚特權利益集團的工具。」

新的醫改徵求意見稿中指出,總體目標是:"到 2020年,建立復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努力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重點還包括"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那麼中國在過去幾年,甚至幾十年裡多次嘗試的醫療改革究竟失敗在什麼地方?

胡星斗教授認為,主要原因是政府將醫藥過於產業化:「一切都推給市場,而且還不是一個完全乾淨的市場,而是一個多層次的醫藥市場,中間環節非常多,層層加價,最後到老百姓手中藥價非常高。過去一些合理制度,比如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卻沒有堅持下來。最後成了,只要給錢就納入國家新藥清單。對新藥上市把關不嚴,只要給錢就可以上市。作為新藥,又可以要價更高。」

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完全將藥品放手於市場的弊端,所以在新醫改中強調要"堅持公平效率的統一,實行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相結合"的重要原則。胡星斗教授還補充說:「醫藥衛生是准公共產品,不完全是公共產品,對於這種准公共產品,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政府不能為了減少財政支出,把醫藥衛生事業都推向社會。這次政府提出以政府為主導,我想是對的。在世界任何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醫療保障都是政府的責任。」

即將出台的新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否能像其目標中希望的那樣,保障全民享有醫療衛生服務,以及規範醫藥價格,使得老百姓不再深處"有病不敢看,有病看不起"的僵局。這些還都是尚待解答的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聯合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