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德中國問題專家談中共在金融危機中的角色

德國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中國問題專家
約爾格·魯道夫(Jörg Rudolph)教授。(攝影:吉森/大紀元

德專家談中國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的角色

大紀元記者鄭逸文、Florian Godovits德國報導)德國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中國問題專家約爾格·魯道夫(Jörg Rudolph)教授認為,中國本身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1.9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已大部份用於拯救本國岌岌可危的銀行,中國在解決全球金融危機中不會起太大的作用。

約爾格·魯道夫博士出生於1951年生,是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他的研究重點是中國歷史和地理以及當代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同時也是《秀才》雜誌的發行人(www.xiucai.oai.de)。1997至2002年,魯道夫教授作為德國經濟駐北京代表,是在華德國工商總會第一任主任。他曾於1974至1979年在柏林自由大學東亞所主攻漢學。

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魯道夫表示,中國也有類似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只是尚未爆發。他並不相信中國的銀行在本次美國金融風暴中幾乎沒有損失的說法。中國早在如今被收歸國有的房利美、房地美以及摩根·斯坦利和被捲入風暴的歐洲富通銀行投入了幾十億的「賭注」。

記者:剛剛結束的亞歐高峰會議達成了全球金融改革的意向,您認為,中國在這場改革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魯道夫:我認為中國在此起不了什麼作用,起碼不會扮演很多人期望的那個角色,因為中國自己也正處於日漸醞釀而成的經濟危機。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金融機構不會在全球的金融領域有任何作為。

中國1.9萬億的美元外匯存底其中相當一部份,大約1萬億,已經在美國和歐洲用於購買股票和國債,另一部份則用於保障銀行的資金流通,比如支持農業銀行等。這些錢早已用於投資,無法將這些錢再挪作它用,所以說這些外匯存底無法用來減輕,更不用說解決金融危機了。

同時我們還應考慮到,中國國家投資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在過去的一年裡在國際市場上頻頻出手,買進摩根斯坦利和比利時富通的股票,而大量虧損。如果他們也已投資雷曼兄弟的話,虧損也不足為奇。他們也不會放心大膽地再放手一搏,因為那樣的話政治上太危險。這也是我為什麼說中國的外匯不會在這次金融海嘯中發揮任何作用的原因。

記者:哪些是在中國必須要政府拯救的銀行?

魯道夫:很難說。我們知道,中國投入4,000億美元外匯用於購買房利美和房地美抵押銀行的債券。這些銀行現在正是那些即將倒閉而被收為國有的銀行。如果這些銀行真的倒閉的話,那成百億的中國外匯存底就付之一炬,現在他們由美國政府收購,其債券則成了美國國家債券。

記者:美國將房利美和房地美收歸國有是否同中國施壓有關?

魯道夫:我們不妨可以作這種猜測。中共政府在美國投資巨大,購買了美國相當一部份國債。為了保障美國的市場穩定,中共政府不能瞬間撤資,畢竟這個市場是繼歐洲之後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兩者休戚與共,不會兵戎相見。因此我們不無理由說,他們雙方相互協商、共同努力想一起度過難關。

大量的資金已許諾用於救市,但是至今無人知曉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大家只知道這是個天文數字。

魯道夫:還有更新的消息,現在又出現了美國信用卡公司的問題,他們的呆壞帳額極大。按《法蘭克福匯報》的估算,可能有9,000億美元。這些他們已經通過背書轉賣給了中間商,而中間商又把它當產品賣出去了。如果這些信用卡持有人無力支付,那下一個問題就又來了。

問題是,誰最後付帳?錢總是有人要付的,但那會是誰呢?是我們這些賦稅人!這就是經濟(學)的一個原則:你盡可轉動巨輪,如果它碰到牆了,那就是別人的問題了。拿銀行作為例子,你要是欠了銀行一萬歐元不還,你當然會有麻煩,你要是欠了銀行一千萬歐元不還,那銀行就會有問題了。

稍微瀏覽一下各種信息,你就會發現中國現在問題重重。在東莞的公司接二連三地倒閉,工人被解僱,或工資無法支付。我聽說國家通過了一項2,000億美元的計劃修建鐵路,以保障一些人的工作位置。中國經濟下一步的道路荊棘叢生。

記者:您認為有哪些困難呢?

魯道夫:如果很多美國和歐洲人不再買中國的出口產品的話;另外,其中相當一部份本來就沒人要的,比如蛋糕托盤,家裡已經有兩個了,誰還去買第三個呢?這樣的東西當然沒人再要。如果中國出口受創,則問題會進一步惡化。

我認為中共政府或說中國領導層,其實我根本不願意將他們稱作「領導」,因為我對他們是否真有能力領導而感到懷疑。簡而言之,中國現在的當權者所面臨的問題很多,他們要力保全定,也根本無力去關心其它的國際事務。

記者:如果在美國有很多爛帳繞過美國龐大的監督機構而流入市場,這對中國的銀行意味著什麼?

魯道夫:中國所有銀行其實都已經破產了。政府現在向農行注資200億美元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不是印出來的嗎,對不對?

記者:再回到外匯存底這一話題,難道不可以用這些外匯存底解決一點點問題嗎?

魯道夫:中國的外匯存底中國根本就不能用,這些其實是出口商的錢。出口商把出口的美元和歐元帶回中國,兌換成人民幣。中央銀行持有美元和歐元,百姓手裡持有人民幣,也就是說,這些錢已經都在中國經濟流通當中了。這些美元不能再次使用,除非增加印鈔。

記者:中國銀行系統的呆壞帳有多少呢?

魯道夫:有很多種說法。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曾經有過一個數字,後來因為抗議,他們很快又把報告收回了。當時是說9,000億美元。具體的數字可能無人知曉,我甚至不認為,大家不知道這個數字是由於保密的緣故。我們不能忘記的是,中共政府根本沒有經驗。看看胡錦濤溫家寶他們,除了知道權利爭奪,他們還知道些什麼?!他們在這些事情上根本不用心。當然,還有在其它地方出現的損失,如:摩根斯坦利、富通以及其它,再有就是黑石……

記者:有報導說,中國的銀行系統在美國抵押銀行的危機中一點損失都沒有。

魯道夫:真相正在顯現。他們當然參與了賭博。中國人好賭,他們熱衷去賭場。如果他們是家銀行,那無非下賭的數額大幾倍而已。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們雖然不確切知道,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確信,他們丟了很多錢。

記者:最近德國媒體經常引用胡錦濤的一句話:「在危機時刻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魯道夫:還有道德,不要忘了(笑)。但經濟可不認道德,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其它什麼地方。

記者:經濟領域內不應該有道德嗎?

魯道夫:經濟是不講倫理道德的,講的只是創造利潤,沒有比成功再成功的了。中國目前問題紛雜,這些問題正在一點一點地顯現出來:鋼鐵公司賣不出鋼鐵,因為汽車工業萎縮;房價多年來一直在漲,現在已經掉了一些;政府下調按揭比率,跟美國的次貸如出一轍。中國人和美國人走的是同一條路,如果中國所謂的中產階級(有一天)無法償還房屋、樓盤、汽車的貸款,那問題就來了。

德專家談中國在金融危機中的角色 (下)

大紀元記者鄭逸文、Florian Godovits德國報導)德國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中國問題專家約爾格·魯道夫(Jörg Rudolph)教授認為,中國本身正處於經濟危機之中,1.9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已大部份用於拯救本國岌岌可危的銀行,中國在解決全球金融危機中不會起太大的作用。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魯道夫表示,中國也有類似美國次貸危機的情況,只是尚未爆發。他並不相信中國的銀行在本次美國金融風暴中幾乎沒有損失的說法。中國早在如今被收歸國有的房利美、房地美以及摩根·斯坦利和被捲入風暴的歐洲富通銀行投入了幾十億的「賭注」。

記者:本次亞歐高峰會議有什麼成果呢?

魯道夫:我對此不抱太大希望。我能看到的是一些政客,他們以從政為生。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向世人展示他們是多麼重要。美國總統布希肯定也想在他任期結束前多做點好事–終於能做點好事了。在我看來,全是雷聲大,雨點小,卻從根本上解決不了這場金融危機。

記者:除了聽政客們誇誇其談,現在真的就什麼都無能為力嗎?

魯道夫:其實誰都說不清這場金融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這才是可悲之處。引發這場危機的人現在坐在辦公室里不再露面也不出來做任何說明。也許他們自己或他們中的大部份也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做了什麼。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每個人都在那裡慷慨陳詞,信誓旦旦,顯示他們多麼重要,可實際上,都是紙上談兵。

記者: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和這個國家的經濟上。

魯道夫:這只是在所謂的西方社會裡一部人相信中國能有什麼救世良藥。這些人被他們自己在過去幾年中宣傳的東西給欺騙了。他們一直在散布著「大國崛起」的論調。

記者:散布「中國奇蹟」這種論調的名人之一是個叫弗蘭克·澤林(Frank Sieren)的記者和作家。

魯道夫:弗蘭克·澤林連中文都不會,你還能指望他對中國能有多少了解。要了解中國,起碼要會一點中文,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凡是自稱為中國專家卻一點中文都不懂的人,都可以閉嘴了。當然,他們僅憑著中國專家的名頭,就開始寫書了,儘管他們連漢字都看不懂,連中文都不會說,對中國一無所知。

記者:您聽說過香港經濟學教授穆嘉(Carsten Holz)的文章《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都被收買了嗎?》這篇文章嗎?

魯道夫:這的確是篇好文章。驅動人的動力是利益。我倒並不認為,那些中國問題專家、學者、漢學家和其他專家,是直接被中共收買的,但他們多有怕心。他們說,我們是研究中國的,要是寫一些負面的、批評性的,或者哪怕只是現實一點的東西,就不許進中國了。這些人是高估了自己。其實中國的當權者對這些人興趣不大。當然,也有些專家市被禁止入境中國的。

記者:像馬漢茂(Helmut Martin, 德國著名漢學家),就一直被拒簽。

魯道夫:是這樣。

記者:德國總理默克爾不認為自己同達賴喇嘛會晤做錯了什麼。

魯道夫:是這樣。施洛德就不會這麼做,當然他也根本就不會見達賴喇嘛。施洛德只是按照他的利益目標行事。我認為,默克爾夫人有更加客觀公正的目標,摻入的個人因素少。

記者:施洛德當政時期的德中經濟關係真的要比默克爾時期的好嗎?

魯道夫:這個我很難下定論。對德國經理們來說默克爾當政時他們顯然更加惴惴不安。施洛德總是在不停地迎合,看中國當權者的臉色行事。「給足面子」是施洛德的行事風格。默克爾夫人就不這樣。雖然也顧及面子,但這是人之常情。我認為她和施洛德很不一樣。

記者:歐洲議會不顧中共警告將薩哈羅夫獎授予胡佳。中國和歐盟關係會因此會進入「冰凍」期嗎?

魯道夫:不會的。中方已經說了無所謂。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的原話是「這並不重要」。這也說明了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胡佳對他們不重要,只要他還關在監獄裡,就不重要。

其實,這對他們當然重要,他們只是顯得若無其事。我想,他們也就此為止了。像默克爾接見了達賴喇嘛之後在中國網站,包括新華社的網站上喊出的中德關係冰凍期,現在不會出現。

人物介紹:約爾格·魯道夫博士,教授,1951年生,是路德維希港市經濟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他的研究重點是中國歷史和地理以及當代中國政治和經濟發展,同時也是《秀才》雜誌的發行人(www.xiucai.oai.de)。1997至2002年,魯道夫教授作為德國經濟駐北京代表,是在華德國工商總會第一任主任。他曾於1974至1979年在柏林自由大學東亞所主攻漢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