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微妙!中共中新社報導李瑞環改編京劇獲獎

阿波羅網編者註:江胡鬥爭中胡錦濤擁用致勝的武器。首先是江澤民不得人心,在整個權力鬥爭中江曾逐漸處於下風、走下坡路。江曾經排擠過像楊尚昆兄弟、喬石、李瑞環、朱鎔基等這些人,而這些人整個人脈關係還在。 其次,江是帶有血債的。在江澤民執政時期,犯下了重大的血案。對法輪功的鎮壓涉及到全國近一億人,全國大量的財政都投入到鎮壓法輪功當中,江澤民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像參與六四鎮壓、阻擋重議六四的問題,均是黨內和全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李瑞環以韓玉娘獲京劇藝術節特別榮譽改編獎

文化部28日透露,在剛剛落幕的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以一出天津市青年京劇團的《韓玉娘》獲「特別榮譽改編獎」。

(圖片來源:天津日報)

  中新社報導,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將於12月17日至2009年的1月14日登陸北京舞台,共有十三台劇目參加,皆為在本屆藝術節上獲得一等獎的優秀劇目,包括七台新編歷史劇、四台現代戲及二台整理改編傳統戲。

  藝術司副司長藺永鈞在28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本屆京劇藝術節的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湧現了一批現代題材的新劇目,比如武漢京劇院的《吉慶街生活秀》、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的《紅沙河》等都是取材於當下的生活;山東省京劇院的《鐵道游擊隊》和青島市京劇院的《駝哥與金蘭》則是體現抗戰年代中的英雄和百姓形象。

  此外,他透露,在本屆京劇藝術節的特別榮譽獎的評選中,李瑞環以《韓玉娘》一戲獲特別榮譽改編獎,裴艷玲、陳少雲、朱世慧和楊乃彭四位藝術節分獲特別榮譽表演獎。

  據介紹,韓玉娘是梅派名劇《生死恨》的女主人公,全劇已久未上演,李瑞環對《生死恨》進行整理改編,十易其稿,新本的劇名就定為《韓玉娘》,改編本在保留原劇基本內容、主要人物關係和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進行精煉、增潤和新的創造,使得主題更加鮮明,人物更加豐滿,故事更加凝練,演出時間從四個多小時縮短為二小時二十分鐘左右。

  專家評論,這是既繼承原劇精華又脫胎換骨的一出新戲,對京劇流派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

李瑞環:學用哲學 改編京劇

南方周末記者 朱紅軍 

  □實 習 生 孫 濤 蒲 彩

  2003年1月23日,李瑞環在最後一次主持全國政協閉幕式時發表卸任感言,「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 
 
  哲學素養深厚的他,對得失看得淡然,「希望我們所有的同志都能以長遠的眼光、寬闊的胸懷、平和的心態來對待進退去留問題。」

  學哲學 用哲學

  退休後,李瑞環最令公眾關注的事情之一是出了一本書,書名為《學哲學 用哲學》。

  書中收錄了李瑞環1981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有關文章和講話,記錄了李瑞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體會,內容中不乏對當代中國現實的思索和感悟。

  從內容上看,這些講話涵蓋面極其廣泛。大到治國方略,小到工程設計,幾乎包括了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統戰、宣傳等等,凡是李瑞環主管過的工作或是他感興趣的工作,都有所涉及。 

  該書責任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徐莉回憶,「首長(李瑞環)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記錄著我工作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體會,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學原理和哲學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視這部書。」

  李瑞環在書中總結道:「學懂了哲學,腦子就靈,眼睛就亮,辦法就多;不管什麼時候,幹什麼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

  專職京劇改編者

  卸任後,李瑞環多在京津間走動,見諸報端的報導也相對多些,一般都與京劇相關。與江澤民朱鎔基愛好彈唱不同,他更醉心於京劇曲目的改編。最為業內稱道的是,他改編自梅派名劇《生死恨》的《韓玉娘》,先後十易其稿,從整體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節,都作了較大改動,被認為是「既繼承原劇精華又脫胎換骨的一出新戲,為傳統京劇的改編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在他的促成下,歷時17年之久的《中國京劇音像集萃》特輯於2003年底首發,其中收入了他親自修訂的4部戲:《西廂記》、《金•斷•雷》、《劉蘭芝》和《楚宮恨》。一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評價這一特輯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

  李瑞環對天津青年京劇團關愛有加。1986年,時任天津市市長的李瑞環就曾說,「喊一百句振興京劇口號,不如踏踏實實抓一個團」,他親自在青年劇團抓百日集訓,邀請名角,以全封閉、大運動量方式訓練年輕演員,排演名優劇目。退休後,他更親自操刀改編多部劇目,並促成了多次赴京演出。

  該劇團辦公室主任告訴本報記者,就在一個月前,李瑞環還親自去了京劇團的新址考察,這是去年天津市政府為百姓做的20件大實事之一。

  「沒有李瑞環同志的支持,京劇團怎麼會有今天?」團里一位工作人員感慨。

  一份清醒的遺囑

  今年4月,李瑞環10年助學的故事始為人知。《天津日報》報導說,李瑞環10年間拿出個人資產53.3萬元,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資助了148名貧困大學生。今年又捐出一筆稿費,委託天津市教委今後3年內每年再資助100名貧困大學生。

  所有相關事宜,全經天津市委前秘書長方放代為辦理。4月25日,方放向本報記者再次確認了相關事實。

  1996年,回天津探親的李瑞環委託老部下方放,將首筆稿費5萬元交給天津市委教衛工委,再分別發放給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的12名貧困學生。李瑞環特意交代:「一定要替我嚴守秘密。若實在推不過去,就說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但在受助同學的強烈要求下,2004年10月21日,李瑞環與部分受助大學生進行了一場座談。

  會上,李瑞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也解釋了資助學生的原因:「我是天津寶坻人,農村的,家境很窮,弟兄姐妹7人,上不起學,小學畢業後經常去做農活兒。17歲去北京前,種地、趕車等我都做過,12歲開始織布,非常苦。但我很小就喜歡書,到處找書看,親戚、鄰居的書我總是想方設法借來看。」

  他提及了一件辛酸的往事。有一年春節,幼年的李瑞環用賣茬子(註:高粱稈兒根部)的錢買了一本名為叫作「巧合奇緣」的書,而忘了買油條回家過年。母親非常生氣,拿起笤帚就打,他光著腳在臘月三十的晚上往外跑,凍了一宿,「後來母親把我領回家,拉著我的手哭著說,媽知道你喜歡書,讀書是好事,可是咱們家裡哪有錢給你買書呀?」

  至於資助費用的來源,當日的李瑞環給出了解釋:一部分來自稿費,他寫過兩本《為人民辦實事隨談》、兩本《城市建設隨談》,還有一本《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的冊子,以及給京劇團改過若干劇本得到的獎金;一部分是工資,「我每年從工資里拿出固定部分來資助經濟困難學生,就當我沒當過這個官,沒賺過這些錢」。再有就是自己孩子逢年過節孝敬的禮金。

  1998年,他甚至鄭重地把一封遺囑信轉交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信中說,他身後的事要委託天津辦理,他逝世後遺留下來的東西,統統變現資助天津貧困學生。

  當時的方放不禁問他:「你才60多歲,身體又非常好,急著立遺囑幹什麼?」

  李瑞環說:「不少人的遺囑都是在彌留之際立的,很難真實體現本人的意願。我現在頭腦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願告訴他們,如實記錄在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