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郭宇寬:CCTV 百家只有一家 那就是權謀家

——有講壇 但沒有百家

 
央視《百家講壇》打造的明星學者左起:易中天、閻崇年、于丹、王立群。製圖 |李峰

其實在很多人看來,《百家講壇》的百家只有一家,那就是權謀家,可以說《百家講壇》有講壇,沒有百家。

儘管在宣傳中《百家講壇》的定位是「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樑,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但他們所理解的「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是特有所指的,以往《百家講壇》除了紅樓夢、唐詩宋詞,偶爾再談談家具瓷器收藏,除此以外,它的所有主打節目無不圍繞宮廷權謀、政治鬥爭、帝王霸業,這些主題從市場效果上講是非常成功的,越是在一個政治不透明開放的社會,政治越被人津津樂道,從呂不韋的策劃到神龍政變的密謀,一個科長、處長可以如饑似渴地從中汲取上下5000年的權謀智慧,領悟如何在今天的辦公室政治中運用,而一個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藉此意淫權術,它的收視率自然也頗為叫座。而且這個節目的製作再簡單不過了,一台攝影機架在那裡拍就夠了,從經濟角度來說,它是中央電視台里效益和製作成本性價比最高的節目。

這相當於宜家這樣的商業模式,當它具有了強大的品牌營銷能力和用戶黏合度後,就有了對上游產業的控制力。它可以選擇很多家不知名製造商競價,按照它的方式生產和供貨就行了。更強大的如沃爾瑪這樣的企業,即使你是有品牌的製造商,也可以讓你專門按它的要求生產。

無形之中,《百家講壇》成為了一個在傳播領域強勢的話語平台,中國只有一個CCTV,中央電視台只有一個講壇類節目,於是這個傳播渠道簡直比宜家、沃爾瑪更強勢。有一則報導是這樣描述的:「(06)年初,央視到國內各所大學海選主講人,河南這一站,他們到了河南大學,當時王立群正好在北京,學院致電要求他火速趕回開封。當天面試每個人被要求自擬題材講一個人物,一遍就過,當天一共來了40多人。王立群回憶說他當時請求第一個講,題目是《鴻門宴》中的項羽,想著講完趕緊回家睡覺,因為趕了一夜的車很累。結果,他在海選中唯一勝出。」

不知道一個快60歲的教授,給幾個年輕編導叫去排隊面試、現場表演是怎樣的心理感受,但可以看到的結果是,一個並不出名的學者,一登講壇則身價倍增,曝光率增加,出書,演講,財源滾滾,這個動力是巨大的。所以除了春節聯歡會,也許《百家講壇》可以算作對嘉賓最為強勢的央視欄目。

儘管有一些自詡清高的學者不願和《百家講壇》打交道,言談中提到它甚至帶有不屑,但超級女生般一夜成名的夢想,還是激勵著很多人甘願接受苛刻的條件,排隊接受《百家講壇》的挑選,他們是《百家講壇》的外包製造商。

當然,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更為體面一些的待遇,像如日中天的易中天先生,在收視率方面已經成為了《百家講壇》的定海神針,自然可以享受在話題方面較多的自主權。但即使這樣他也有很多無能為力。

有次,記者出差路過廈門,與易中天在一酒店吃飯。一群服務員一見就圍了上來,一女服務員像見到劉德華一樣,激動地說不出話來,最終蹦出來一句,「易老師,你電視上的聲音好優美啊!」記者打趣到:「你不知道易老師和趙忠祥是同學嗎?」那些服務員更是驚呼:「哇,真的呀?好利害啊!」教了大半輩子美學歷史的易中天被人如此稱讚,很是無奈。在席上,記者問,你不是寫過《美國憲法誕生的故事》,幹嘛不拿出來講講?易中天嘆了一口氣,說,美國憲法誕生的故事也是我最看重的一本書,沒辦法,你又不是不知道央視,他們不讓我講這個啊。

但這些也不能都怪《百家講壇》的製造者們,和宜家不一樣的是,他們不是老闆,除了到一些地方高校,他們可以很有權威地挑教授來講講老少皆宜的權謀,但他們自己並沒有多少空間,他們上面還有更大的訂貨商。2007年有則消息說,一位領導非常愛看《百家講壇》,傳來話:「《百家講壇》講故事很不錯,以後可以多講講革命歷史題材麼。」於是很快《百家講壇》就有了楊子榮的故事、紅軍長征的故事。

其實在這個製造注意力的產業鏈中,老百姓是沒得選擇的,打開電視都是那些拖著大鞭子的權謀故事,哪怕你不愛看也沒辦法,也沒別的可看;《百家講壇》的說書人們,也沒得選擇,因為他們被告知,這些權謀故事是電視觀眾收視率的需要;而那些節目製片人也沒得選擇,至少現在的狀態就過得挺舒服。這是一個循環而沒有挑戰的價值鏈條,而每一個人都是這條鏈上沒得選擇的一顆螺絲釘。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南都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