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倒閉危機下聽聽中國大陸返鄉民工的心理話

11月17日凌晨,從廣州開往遵義的1291次列車擠滿了旅客,車廂過道也站了不少人,行李架上放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這趟列車絕大多數乘客都是從廣東打工返鄉的農民工,「金融危機」使他們所在的工廠減產,甚至倒閉,他們被迫提前踏上回鄉路。記者登上這列火車,傾聽了返鄉農民工的「心裡話」。

「真的不想這麼早回家」

26 歲的貴州省都勻市王司鎮農民羅紹文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蒼老許多,「在外面打工5年多,可今年回家口袋裡的錢卻最少。」他無奈地說,如果不是生活難以撐下去,自己「真的不想這麼早回家」。老闆並沒有解僱我們,可大家不得不走啊。」羅紹文說,他所在的深圳市光明新區四方利塑膠廠是一家生產DVD面板和遙控板等配件的企業,產品部分內銷、部分出口。企業原來生產效益一直很好,可是這段時間訂單越來越少,甚至一些簽好的訂單也撤銷了。

在順德一家食品廠打工的朱德友也有同樣的遭遇。「本來這個時候應該是旺季,可因為訂單的減少,今年的旺季比往年的淡季還要淡。來廠里進貨的貨車不來了,老闆只能用自己的車送出去。」他說,如果不是沒辦法,自己肯定不會主動辭工。

沒有訂單就沒有效益,工人的工資自然沒有保障。羅紹文說,廠里工人的收入由保本工資和計時工資兩部分組成。只要每個月干滿22天,每天干滿8小時,就可以拿到900元的保本工資。其他時間根據勞動量的多少,可以領到計時加班工資。他說,企業效益好的時候,幾乎天天可以加班,算起來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可是這幾個月訂單越來越少,連一個小時的加班都沒有,雖然還能勉強拿到保本工資,但扣除每月交給工廠的400元伙食、住宿費,剩下的錢連基本的生活都不夠, 「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辭工回家也是迫不得已」。

「廠里的工人已經走了一半了。」羅紹文說,以前要辦辭工手續很難,老闆總是推三阻四不給辦手續,可現在一去申請馬上就辦好。為了避開「新勞動法」的規定,給工人額外支付賠償,老闆們也不願意主動辭工,可這麼點收入工人們自然熬不下去,排著隊申請辭工。

「工作輕鬆了,心裡卻覺得很累」

記者在採訪中能夠深切體會到農民工們的無奈和苦悶。雖然他們很年輕,多數在20歲到30歲之間,但少有年輕人的朝氣,說起話來聲音很低,顯得很沉重。

「有活乾的時候,哪怕加班加點很辛苦,心裡都覺得很開心、很踏實;可沒什麼活乾的時候,哪怕整天都休息,心裡都像灌了鉛一樣,很累,很累……」22歲的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土地坳鎮農民熊嬋說出了她的心裡話。

「出門打工,就是想多掙點錢回家,可是現在我們真的沒辦法了。」熊嬋和她的幾個老鄉在深圳市寶安區蓬達興電子廠打工,她告訴記者,工廠是專門生產各種電子遊戲機產品的,產品主要出口美國等地,生產效益一直很好。可前兩個月,訂單卻一下子減少了,「原來晚上和周末都要加班加點,可最近這段時間,連白天都沒什麼事做,流水線停了,心裡慌得厲害。」她說,本想著快到春節了,今年多掙點錢回家過個年,卻沒想到這兩個月只能拿幾百元保本工資,生活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

不死心的她又四處去找工作,可「招工的人看不到幾個,找活乾的人卻排成了長隊」,她說,往年這個時候正是招工的旺季,可是今年,小工廠卻已經「排著隊關門」,「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我真的還是不想回去」。

遵義市湄潭縣高台鎮的林目隆在廣東打工8年多了,「今年是掙錢最少、情況最糟糕的一年」,他說,我們千里迢迢地在外打工,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多掙點錢回家,可今年這個冬天卻好像特別寒冷。聖誕節快到了,不少知名的玩具廠卻接連著倒閉關門,幾千名工人一下子失業,「這幾天連返鄉的火車票已經開始難買了,至少要提前三四天才能訂到」。

「不能守著貧困,總要找些活路干」

擁擠的車廂里,雖然已是凌晨,可是看到記者採訪,不少人圍過來,爭相訴說心裡的煩惱和盼望。列車駛入貴州境內,大家快要到家了,也漸漸興奮起來。不少人說,無論如何,不能守著「窮窩窩」盼致富,最盼望政府能幫助農民找到新的就業出路,找到新的增收門路。

「我想明年情況會有所好轉的!」來自貴州省惠水縣的韋祖華說,農民們守在家裡是賺不到什麼錢的,「要蓋新房子,要過好日子,還得靠在外面打工掙錢。」他說,希望政府能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讓經濟恢復發展,給農民群眾多創造一些在外就業的機會。「現在不少東部的企業也遷到西部去了,」他說,政府應該支持這樣的企業,讓他們能降低生產成本,讓更多農民能就近找到就業機會。

「經濟危機總會過去的,可啥技術都不懂,在外面找活路越來越難了。」貴州省習水縣溫水鎮22歲的農民余寧說,工廠停工的這段時間,每天就在宿舍附近的廣場上看大屏幕里播放的新聞,「農民工也知道了金融危機。」他說,廣州火車站人山人海擠滿了回家的農民工,雖然不知道危機什麼時候才能結束,但是現在更明白,沒有一技之長總難在外立足。「回家後要找機會先學習一些實用技術,等有機會再出去找工作。」他說。

記者手記:

 

讓更多幫扶政策照亮農民工返鄉的路

1291 次列車列車長李忠銀告訴記者,今年返鄉高峰比往年提前了兩個多月,最近幾趟列車都出現了超員。在擁擠的車廂里,記者感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離我們竟如此之近。很多農民工因不能帶更多的錢回家過年,不能為家人實現更多的心願而失望。記者從他們的臉上讀到了疲憊迷惘,但絕不是恐慌和絕望。他們雖然不清楚金融危機還要持續多久,還將怎樣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但他們堅信「危機總要過去」,外出務工才是致富的出路,沒有技術、沒有文化,打工的道路將無法長久。

當前沿海倒閉的主要是一些勞力密集型和「三來一補」型企業,就記者觀察而言,返鄉者絕大多數所從事的也是勞動技能含量低、可替代性強的普通工種,沿海產業結構升級客觀上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據調查,到2006年底,貴州省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79年,文化素質低已成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硬傷」。

我國目前農民工數量已經超過2億,如此龐大的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大軍的一支重要力量,外出農民工的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3,占新增純收入的一半以上。農民工的穩定就業和有序流動不僅關係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更關係著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半月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