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外資正在逃離 富豪正在拋售 中共國正被拋棄

中行被蘇格蘭皇家銀行出清、招行遭摩根大通拋售、亞洲赫赫有名的富豪李嘉誠和郭鶴年都在大陸各地拋售物業,還有外資正在把工廠遷出中國大陸……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大陸正在被外資拋棄!

    雖然外資撤出最顯而易見的理由是套現自保,但後續效應卻可能在大陸掀起另一波海嘯,股市再陷拋售壓力,樓市還會繼續下跌,熱錢出逃,以及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

外資拋售中國資產 熱錢加速大逃亡

外匯存底突然大幅下降,外資機構拋售中國資產,地下錢莊資金湧出,種種跡象顯示熱錢在加速撤離中國。各界關注熱錢何時回流,廣東社科院學者黎友煥就表示,中國熱錢流出速度逐月遞增,短期之內不會回流。

  台灣《工商時報》報導,據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教授、熱錢研究專家黎友煥表示,根據對地下錢莊的跟蹤監控,2008年12月份熱錢呈現加速流出態勢;而自2008年9月份以來,熱錢實際流出速度就在逐月遞增。

  而近期外資也開始拋售中國資產。日前摩根史坦利、李嘉誠等出售上海物業的消息陸續傳來。摩根大通於年初減持了244.6萬股招行H股。瑞銀和美國銀行也分別減持了中行和建行股票。

  深圳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表示,近來國際投行持續拋售國內物業和股票,可能說明他們對中國經濟前景開始謹慎,此外也表明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可能有限,同時,熱錢持有者本身也存在財務危機。

  業內人士對熱錢已大幅流出取得共識,但對它們何時流回來則爭議頗大。近日,有消息指出,不排除數月後熱錢再次出現回流,進而對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注入資金,將市價推高。

  部分學者對反對以上觀點。黎友煥表示,「熱錢數月後會再度流入」的說法沒有根據。熱錢流入是為了盈利,他們要等到經濟發出復甦信號後才會進來。

*************************

中國吸收外資回落 去年10月來連續同比負成長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5日表示,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吸收外資呈現回落態勢,十月以來實際使用外資連續同比負成長。他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衰退帶來的嚴重衝擊仍將持續,中國吸收外資困難將增多,形勢不容樂觀。

  據中新社報導,姚堅透露,12月份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562家,同比下降近2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9.78億美元,同比下降5.73%。
 
  儘管如此,2008年全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仍達9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23.58%,吸收外資水平連續十七年居開發中國家首位。

  姚堅表示, 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在2008年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吸收外資占同期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的逾四成一,總額達381.2億美元。中西部實際使用外資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近八成。

  從投資來源看,去年,香港、英屬維京群島和新加坡占據了對華投資前三甲的位置。其中,香港實際對華投資占中國全年吸收外資總額的逾四成四,同比增長超過四成八。

******************************

中資銀行成外資超級提款機

面對外資大量搶進中國銀行市場的潮流,相關學者早在持股解禁期到期前,就紛紛撰文表示憂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就認為,幾乎所有中國重要銀行股權,都被賤價出售,簡直就是外資的「超級提款機」。

  台灣《工商時報》,左大培指出,在與國際接軌、股份制改造的訴求下,當年各大銀行為了爭取與外資合作的機會,幾乎都賤價出售股份,目前所有中國銀行都被18家外資銀行參股或控制。而這些外資在短時間內就獲得了高額溢價,無異是中國的超級提款機。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則認為,中國銀行業在改革的過程中,給予了外資「超國民待遇」,這樣的改革過程,不僅造成了國民財富的流失,並對金融安全構成威脅。

  他舉工商銀行的例子指出,2006年美國高盛、德國安聯、美國運通等公司,以每股1.16元人民幣(下同)收購工行10%的股份,共約295億元,但是2007年初這些股份的市值就達到2755億,外資不到1年就淨賺了2400億以上。

  儘管學者的炮火猛烈,但是中國銀行業向外取經、與國際接軌日深的趨勢,是難以倒退的,與其批判賤賣國家資產,不如加快研究的腳步,積極建立防止外資掠奪式投資的管控措施,才是真正的管控之道。

*****************************

外資出清中行 中投200億港元全吃進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14日宣布全數拋售中國銀行H股的所有持股,並使得中國銀行股在15分鐘之內達成200億港元(下同)的成交值,據了解,這是中國的主權基金中投公司以巨額轉帳方式,捕手英格蘭銀行出清的持股。

台灣《工商時報》報導,蘇格蘭皇家銀行在14日,全部出清3年前持有的中國銀行108億股H股股權,該股當天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顯著放大近12倍,成交金額更是高達235.7億,占股市總成交比重近36%,且在15分鐘內達成近200億港元的成交,造成港股的震撼。

  近期中資銀行H股屢受原先參與投資的外資機構拋售持股,致股價走跌,但中國銀行卻有利空出盡氣氛,14日逆勢走揚,漲幅2.7%;而昨(15)日在港股大跌461點,跌幅3.37%之下,中國銀行仍持續反彈上揚,以1.95港元作收,漲幅2.63%。

  市場指出,RBS拋售的中國銀行H股能被快速捕手,是激勵該股反彈走高要因,甚至讓市場吃下定心丸。而究竟是個機構承接這些股票?引起市場關注。

  《證券時報》指出,根據相關配售數據顯示,RBS此次是通過摩根史坦利和荷銀(亞洲),全部配售所持約108億股中國銀行H股,並最終以上限1.71港元配售。

  RBS是於2005年以15.7億美元、每股作價1.135港元,透過RBS(中國)入股中國銀行,這些持股的禁售期,已於去年底屆滿,RBS可獲利約62億港元。

  根據相關的成交數據顯示,中國銀行在本周二(13日)成交量為10.3億股,而前天(14日)成交量則放大近12倍;而周二成交額約19億港元,而昨天的成交額高達235.7億港元,增長也超過10倍。

  如此巨大的天量背後,究竟有多少是增量成交,成為市場關注度焦點。同時面對如此龐大的量能與金額,市場認為,不排除有資金雄厚的大型機構暗中吃貨。

  市場分析家認為,稍早來自中國央行的官員曾對外表示,面對外資機構大幅調節、甚至以清倉方式售出中資銀行持股,他認為,中國的中投公司可以理直氣壯的買進中資銀行H股。

  市場人士表示,此次RBS賣出的中國銀行H股,中投公司是最有能力護盤、捕手的機構之一。

*********************

李嘉誠的接盤手:溫州人

據了解,外資從上海樓市抽離的痕跡越來越明顯。而新來的接盤手,大多是溫州人。他們或者在房價尖端時刻接盤,或者在此時「抄底」。

  入套「富豪遊戲」

  一個典型的外資開發樓盤就是李嘉誠的御翠豪庭。柳速(化名)是高端價格進駐的一個縮影。

  「我要跳樓了,三套馬車套住了。」柳速(化名)所說的三套馬車指的是房子、股票、資金。當他聽說朋友以2萬多的單價買到了半年前他進駐的樓盤御翠豪庭一套房子的時候,簡直捶胸頓足。

  御翠豪庭處在上海市長寧區古北。這一帶是境外人士聚居區域,而御翠豪庭曾經是這個區域的房價標杆。如今走在仙霞路一帶,沿著人行道兩側,依然可見該樓盤的促銷掛幅,密密麻麻地在冷風中飄揚著。

  當時,柳速經常往返在上海和溫州之間,事業重心已經向上海挪移。他是衝著香港和黃地產而來的,否則也沒有那麼衝動。

  與一些中低價位樓盤不同的是,御翠豪庭玩的是低調的「富豪遊戲」。

  柳速稱自己購買之前還頗費周折。御翠豪庭售樓處設於長樂路898號世紀商貿廣場,得預約才能獲銷售接待。

  曾經電話一整天,售樓處只有人工留言稱銷售人員暫時不能接聽電話,「請留下姓名和電話,我們將回復您。」

  大概過了三天,才有銷售人員主動聯繫了他。「除了網上房地產的數據外,這類豪宅的銷售、信息都和公眾完全脫離。」柳速最終決定,買下了該樓盤一套170平方米的房子, 4.2萬元/平方米,全額一次性付清。

  柳速還記得開盤當日,推出黃金城道688弄16、17、18三個單元的房源共174套,參考價為49716元/平方米,房源建築面積從160-230平方米不等。這個價格跟之前比,起碼上漲近四成。

  低谷里徘徊

  2009年開年,御翠豪庭推出36套黃金城道上單套建築面積在48-2200平方米不等的商鋪,報價(參考價)是5.2萬-12萬元/平方米出售。之前,他清楚地記得,開發商稱這批商鋪是自己持有出租,不準備出售。

  在柳速的眼裡,李嘉誠旗下這個樓盤資金的撤離跡象,在去年以來就開始顯露痕跡。當時御翠豪庭「熱銷」的房源,多為建築面積約70平方米的一房二廳,成交總價約在250-300萬元,售樓處為購房投資者設定的預計租金為10000-12000元/月。

  他認為,這更像是一種變相降價。而且,他結合6月份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分析,跟之前相較之下,新房源的成交均價降幅達到24.4%。雖然開發商有關於戶型、位置不同等多種解釋,但市場認為最高達到24%的跌幅仍可說明李嘉誠降價套現的初衷。

  降價和拋售的真相基本是兩種可能,或者本身資金緊缺,不看好後市。這是市場人士第一次對李嘉誠拋售物業的揣測。

  外資「拋售」

  另一名溫州人賈珍(化名)卻於半月前衝進了御翠豪庭,購置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總額也只有480萬元左右。這個與柳速近一年前的170平方米總價為714萬比,簡直令他捶胸頓足。

  另外,她通過中原房產仲介公司一名徐姓經紀人處了解到,另有套三室兩廳兩衛房子,面積在154.97平方米,總價為449萬元。

  有消息人士透露,據了解,商鋪最高價格在10萬元/平方米左右,兩三樓商位的售價相對較低,預計和黃本次拋售的商鋪價值超過10億元。此次拋售的2萬多平方米商鋪中較大比例由溫州投資客收購。

  「我買的房子主要是投資的,現在買進當然還有很大的市場風險。果真出現大幅跌價,權當為李嘉誠接力了。」賈珍笑稱,之前,她也有意向投資該上述商鋪,但最終放棄了。

  令賈珍猶豫不決的主要因素是最近在當地媒體上頻頻出現的外資拋售現象。

  摩根史坦利推出的資產包內含有辦公大樓、商場、住宅等多種類型物業,打包出售的上海廣場商場、東海廣場和安信商業廣場經營狀況都不佳。

  2008年內地樓市受信貸緊縮政策影響萎縮嚴重,摩根史坦利中國業務區域陷入內外交困境地,早在去年下半年起便陸續傳出轉讓名下物業的消息,其拋售項目的行為一度引發對外資撤離市場的擔憂。

  「上海畢竟是中國境內一個外資最為匯集的區域之一,他們的動態也代表了樓市的主要走向。」賈珍的話說出了大部分投資者的時下心態。(21世紀經濟報導)

******************************

拋售股份!

    蘇格蘭皇家銀行清空108億股中國銀行,摩根大通拋售招行H股,小摩大手筆減持中鋁,中資銀行股拋售潮轉眼到來。

蘇格蘭皇家銀行清空108億股中國銀行

又傳出有重量級角色大手賣出中國銀行股的訊息。多位中港資本市場人士證實,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在1月13日香港聯交所收市之後,以盤後交易的形式向多家投資者盡數沽出手中的中國銀行(03988.HK,601988.SH)。負責此項配售工作的經紀商是美林、荷銀與瑞銀。 

  

  《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稱,對于禁售期滿的108.1億股中國銀行,RBS每股作價1.68-1.71港元,較當日中國銀行1.85港幣的收市價,折讓7.57-9.19%。換言之,RBS在是宗交易中可望套現181.44-184.68億港幣。儘管按中行近日交易市價相較,這一價格並不誘人,但相對2005年RBS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中行付出的約8億英鎊成本,已獲利頗豐。

按較早前中國銀行官方渠道的消息,昔日入股中國銀行的RBS China由RBS、李嘉誠基金會附屬公司、美林等6個股東組成,合計持有中國銀行H股209.4億股。這部分戰略入股在上個月禁售期滿。除卻RBS本身持有的108.1億股,其餘5間股東均已向中行知會了減持事宜,其中李嘉誠基金會附屬公司更在上周徑直沽售了20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8日、9日、12日三日間,中國銀行H股交投異常火爆,三日換手率分別高達2.14%、2.04%和2.27%。有香港本地經紀商向記者透露,由於戰略配售股東減持壓力巨大,目前中國銀行H股已在淨資產以下交易,因而大量長期投資資金與舊有股東在盤中展開了「超低空接力」。

 

  近日有傳聞稱,昔日將股份配售予RBS China的匯金公司,其母公司中投在近日擇時吸入RBS手中的中行股份,其佐證是,上周RBS行政總裁Stephen Hester訪華,特別前往匯金拜會。

 

  但接近是宗交易的投行人士稱,擔任本次配售的經紀商高達3間,顯見接盤者若干。該人士表示,一些旨在長期配置的國際基金與對沖基金是該交易的主要買手。對於前者,減持壓力下的超低估值構成良好買入機會;而曾在較早前於中國銀行股票建下大量空頭倉位的後者,則可以通過低價買入配售股份換回對手商而獲取雙倍收益。

 

  在去年英國政府國有化其58%股份之後,已公開聲稱將保守回歸本土市場。因而市場對RBS於中行股份期滿之後收手離場早有預期。

*************************************

摩根大通拋售招行H股套現6895萬港元

招商銀行(03968,HK)似乎成為近期機構投資者進出最為頻繁的中資銀行股。繼瑞士銀行增持之後,招行又被摩根大通和韓國基金MiraeAsset(未來資產管理)申報減持。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香港聯交所權益披露顯示,摩根大通於1月9日(上周五)拋售了507萬股招商銀行H股,每股作價13.6港元,套現6895.2萬港元,該行最新持股量為16.96%。

  就在摩根大通減持的第二個交易日——本周一(1月12日),韓國投資大師朴炫柱旗下的未來資產也減持了252.1萬股招商銀行H股,每股作價為13.694港元,股份總值3450萬港元。在減持股份後,未來資產的好倉持股量也從12月31日的7.09%降低至6.99%。

  在未來基金減持之前,瑞士銀行於1月8日申報,以每股13.891港元增持了541.73萬股招商銀行,最新好倉持股比例也從7.95%升至8.15%。不過,最新資料顯示,在1月12日,瑞銀又將其好倉持股比例從8.15%降低至7.97%。

 

**************************************

小摩大手筆減持中鋁 中資股可能輪番大跌

在多家外資行減持中資銀行股後,摩根大通大量減持中國鋁業等中資股的港股股份,中國鋁業昨日大跌8%,收報4.14港元;此外,江西銅業也因大行下調評級而下跌7.04%,短期資源股的沽售壓力或將集中釋放。

財華社報導,據香港聯交所的資料顯示,摩根大通已於1月6日以4.88港元的每股平均價減持了近1379萬股中鋁H股,涉資6729萬港元,減持後其持股比例由早前的6.01%減至5.66%。摩根大通曾於12月兩次出手增持中國鋁業,分別是在12月4日和18日,以3.58港元和4.92港元增持了約2106萬股。

  分析人士表示,港交所公布的摩通減持該股行為,令市場對外資行再度減持中資股的憂慮大幅加深,預計短期內中資股各板塊將輪番大跌,因而中資股將繼續領跌港股。

  瑞士信貸昨日發表研究報告,維持中鋁「中性」的評級,但將其目標價由4.4港元降到4.1港元,相當於0.9倍市淨率,與其最新市價持平。瑞信預計,中鋁將進一步縮減產量,其上半年產量或已觸底,因過剩的產能遇到了疲軟的需求。該行預計中鋁2008年純利為10.7億元,但2009年將出現淨虧損8.05億元,因商品價格的下跌足以抵消營運成本壓力減輕的影響。瑞信還預計全球氧化鋁價格09年將降至0.80美元/磅,此前的預估值為1.15美元/磅,2010年則為0.90美元/磅,也低於此前的1.20美元/磅的預估值。

  遭瑞信下調評級及目標價的不僅是中鋁,江西銅業也被該行下調評級至「弱於大盤」,同時瑞信還將其目標價從4港元調低至3.9港元,並其將2008-2010年每股收益預期分別調低17%、25%和36%。瑞信稱,在全球同行中,江西銅業的成本高居前列,這使得該股最容易受銅價下跌的影響。瑞信將2009年銅價預期從原先的每磅1.80美元調低至1.75美元,將2010年的銅價預期從每磅3美元調低至2.25美元。瑞信稱,該股估值相當於價格與帳面價值比為1倍,但預計2009年江西銅業將勉強實現盈虧平衡,而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的收益動力將繼續減弱。

***********************

拋售物業! 


    李嘉誠、郭鶴年開始拋售中國的物業套現,一方面顯示外資看空短期的經濟形
勢,一方面看出外資急於周轉資金。

李嘉誠第四次拋售上海物業


有知情人士稱,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最近又啟動了第四次拋售上海核心區域物業
的步伐。此次被拋售的是御翠園8棟商業別墅。李嘉誠「現金為王」  溫州客接盤

  

  《每日經濟新聞》消息,易居中國的報告顯示,2008年12月26日,御翠園推出
了其位於浦東新區芳甸路上的8棟商業別墅5509平方米,報價為5.35萬~7.5萬元/平
方米。

  李嘉誠在上海唯一剩餘的建成物業四季雅苑在持有收租多年後也可能會被改造
出售。

  據了解,在上海中環附近,最近1個月內,有15處左右的商用物業正在整體求售。


  

***************************

外資退地首現大單 郭鶴年「吐出」唐山地塊

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旗下公司宣布放棄購買唐山市地塊之權利。按照金額計算,上述項目算得上是2009年外資退地的第一大單。

 
半年前支付訂金7.8億巨資拍下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放棄購低權利的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家族旗下的嘉里建設和香格里拉兩公司。為此,兩公司將合計支付2390萬港元的退地罰金。

  2008年7月21日,嘉里建設子公司嘉里置業中國、JIPL、香格里拉中國及敦年國際共同於公開掛牌中成功摘牌競買河北省唐山市之項目地塊之土地使用權 (買價約17億元),並已支付訂金7.8億港元。

  該項目地塊包括三塊面積分別為1.89萬平方米、20.02萬平方米和7.59萬平方米的土地。按照此前計劃,該三塊地將分別用作酒店、住宅和商業物業開發。上述4家公司擬成立合資公司經營該項目,投資總額最高將達約73億元,嘉里置業中國、APL、香格里拉中國和敦年國際將分別持有合資公司40%、25%、20%和15%股權。

  郭鶴年家族近年來對於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大大增加,去年至今年的擴張動作尤為頻繁。分別在成都、南昌、上海及南京等地購買土地並計劃投資商業項目。

  受累市場衝擊寧交罰款也要退地

  去年下半年以來,內地房地產市場急劇降溫,使得地價大幅下跌,這很有可能是郭鶴年家族寧肯被罰款也要退地的主要原因。

  嘉里建設和香格里拉表示,鑑於目前的市場狀況及上述發展項目地塊可能需要的投資規模,各合資方已經決定就屬於大規模發展的項目採取較保守的策略。但兩公司公告又稱,仍有興趣在唐山市投資。因此,若上述地塊以可接受條款推出並進行公開掛牌,嘉里建設集團及香格里拉集團可能考慮重新掛牌競買部分地塊。

  深圳眾廈地產品牌總監、知名地產專家林曉華分析指出,單一項目來看,此次退地金額較大。這可能更加說明境外資本受金融危機衝擊的嚴重性;外資在金融危機下的連鎖反應更為強烈,因為很多機構相互之間存在擔保、互沖,關聯性比較大,對資金依賴性更高。

  財富同道會首席經濟學家王亮也認為,郭鶴年此舉更加說明了這些地產大亨們的收縮戰線策略。在經濟逐漸步入低谷之時,現金為王是最好的決策,許多地產商不得不斷臂求生。

******************

高盛賤賣在華資產 下一個目標或是工行

在瑞銀、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按捺不住的減持衝動背後,高盛也坐不住了。除了減持西部礦業的股份外,高盛正急於低價出售北京的京匯大廈,一連串的跡象顯示,高盛正著急套現。而下一步,它會不會減持占股票總發行量的4.9%的工行H股呢?

「割肉」賣資產

1月13日,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601168.SH,以下簡稱「西部礦業」)發表公告稱,該公司股東高盛(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Delaware) L.L.C.)於2008 年8月7日至2009年1月9日期間,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競價交易系統出售西部礦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78040968股,占西部礦業股份總數的3.27%,減持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114259032股,占西部礦業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79%。

  到目前為止,高盛的不減持行動似乎還僅僅停留在中資銀行股上。近日,北京某房地產企業處透露的信息顯示,高盛正急於低價處理其位於北京CBD繁華地段的甲級辦公大樓——京匯大廈。據該企業內部參與談判的消息人士說,該企業最近曾數次通過仲介與高盛就京匯大廈交易價格問題進行商討,且高盛已做出多次讓步。

  該消息人士不願意披露有關的細節詳情,僅告知最新的價格已與高盛2006年時購入的價格相差無幾。從高盛之前多次的讓步來看,其認為高盛繼續降價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當然,我們並不急著買。」該消息人士稱,雖然該公司內部認為這一價格水平已經可以接受,但仍期待有進一步砍價的空間。「我們知道高盛不只是和我們一家談,但我們也不是只有一個項目在手。」在現金為王的時期,該消息人士及其所在企業的信心滿滿。

  最近在中國忙著賣物業的投行不止高盛一家,摩根史坦利也在上海急著拋售錦麟天地,且久未能成交。

  上述消息人士所在公司判斷,高級辦公大樓市場起碼在今年內,買方市場的局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因此他們並不著急。但他們公司內部對高盛的積極態度仍頗感意外:「我們之前也沒想到他們可以讓步那麼大、那麼快。北京最近的房價雖然掉了一些,但總體水平比起2006年時還是要高不少的。高盛現在的這個報價,估計他們可能是缺錢了。」

 

與京匯大廈的例子有些類似的是,高盛選擇這個時候減持西部礦業也很有「割肉」的味道。西部礦業的股票曾在2007年8月時創出歷史的最高價68.5元。而高盛出手賣出的時期,該股的價格在5.5到11.5元的區間,以均價9.53元計算,僅有歷史最高價的13%左右。

  首現季度虧損

  一連串的跡象顯示,高盛似乎有些著急套現。它真的不缺錢嗎?根據高盛2008財年第四季度財政報告,該季度的淨收入為負15.8億美元,虧損21.2億美元。相對於2007財年第四季度攤薄後每普通股盈利7.01美元和2008財年第三季度攤薄後每普通股盈利1.81美元來說,2008財年第四季度攤薄後每普通股損失為4.97美元。這是高盛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且虧損程度巨大。

  高盛2008年12月15日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08年11月28日,高盛年度淨收入為222.22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的459.87億美元減少52%。其中,因投資中國工商銀行導致浮虧4.46億美元,2007年同期,該數額為浮盈的4.9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投資工行導致的虧損記錄在第四季度的金額為6.31億美元,高於全年總損失。

  談到虧損的原因,高盛董事長兼執行長勞爾德·貝蘭克梵認為,「第四季度的業績反映了非常艱難的營運環境,包括各級資產估值的大幅下跌。」

  雖然目前披露的信息中都沒有反映出高盛最近的現金流狀況,但其他投資銀行在出現首度虧損後都發生了現金極缺的情況,令人不得不懷疑高盛會否重蹈覆轍。

  遠水未解近渴

  在首度出現虧損、未來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高盛是否如其他金融機構一樣,需要變賣資產自救?如果是這樣,是否會變賣在華資產?變賣在華資產的遠水是否能解近渴?

  國內某外資銀行資深財務人士黃女士分析說,根據中國的外匯管理制度條例,若高盛要將套現得來的現金轉移到國外,將面臨不少操作困難。

 

首先,外匯管理制度條例中規定,境外金融機構能匯出國外的資金只能是所獲利潤部分。對於高盛來說,套現得來的現金中,只有扣除掉成本後的利潤才能匯出去。以西部礦業的案例為例,則能匯出的金額只有套現總金額的一半左右。

  其次,中國嚴格的外匯管理機制要求,大額的匯出款必須經過有關部門審批,其過程將花費不少時間。如高盛總部出現現金緊缺的情況,時間將是一個關鍵問題。

  再次,根據國內的法規,境外機構在華投資所得利潤,如不在中國進行再投資而需匯出國外,將被徵收相應的企業所得稅。這對匯款出境的企業而言,是不小的利潤損失。

  而據黃女士介紹,如果出售的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則便利很多,不會有上述的諸種難題。

  有可能減持工行

  資深投資分析師程先生同意黃女士的意見,認為高盛若真要套現匯錢給美國總部,減持H股是更好的選擇。他預測,高盛近期內減持工行H股,是相當有可能的事情,現在之所以還沒有採取行動,很可能是因為「沒溝通完」。

  程分析師稱,境外機構投資者減持中資銀行,並非因為看空中資銀行的未來前景,而主要是因為其母公司的資金壓力造成;而且,冒著與中資銀行和中共政府搞僵關係的風險,也不是境外機構投資者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各機構一直都否認減持的傳言。

  更重要的是,這些減持行動必須要事先與中方的股東溝通和協商。程分析師認為,高盛到現在還沒開始減持,很可能是因為「還沒溝通完,沒排上隊」。

  可以說,境外機構投資者要賣出所持有的中資銀行股票,最需要的是與中方股東方的協商和配合。雙方也有合作的需要:一方面,中方股東不願意看到大規模減持導致的股價大幅下挫,影響各方對中資銀行的信心;而同時,股價的大幅下挫更無疑會給減持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

拋售實體!

    玩具巨頭德林國際撤離江蘇轉戰越南設廠,兩成德企有意撤離中國,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外資眼中的香餑餑了。

克萊斯勒要撤離北京奔馳 戴姆勒10億補償

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下稱「北京奔馳」BBDC)內部消息透露,戴姆勒與克萊斯勒已經就北京奔馳的問題達成協議,克萊斯勒年底前撤離北京奔馳,「中美德」三方結合的格局將不再。有傳言稱,作為補償,戴姆勒將追加10億投資。

  克萊斯勒300C基本停產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北京奔馳表示,目前戴姆勒與克萊斯勒已經就北京奔馳的問題達成了協議。雖然雙方最終如何拆分的細節不為外人所知,但是從目前各方正在進行的動作來看,克萊斯勒淡出北京奔馳將是最終的結果。

  北京奔馳內部的一位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克萊斯勒在北京奔馳的生產車間只保留了4名技術人員,監督克萊斯勒300C以及鉑銳的生產,其餘大部分美方技術人員已經撤離。

  「戴姆勒方面正在就一些生產設備改造,以滿足生產奔馳產品的標準。」上述人士表示,「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拆分工作到年底應該初步完成。」

  克萊斯勒亞洲總部的相關人士也透露:「克萊斯勒在中國已經在和潛在合作夥伴謀求共同發展,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克萊斯勒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的消息也不絕於耳,包括奇瑞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企業都被列入了克萊斯勒的考慮範圍。

  此前,對於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股權關係結束後,雙方在北京奔馳的未來如何的問題上存在諸多猜測,其中包括雙方以獨立股東的方式存續在北京奔馳內部,使北京奔馳變身為三方合資的公司;也有猜測認為上述方式不會得到戴姆勒方面的同意,而可能以克萊斯勒退出北京奔馳。

  上述北京奔馳的相關人士表示,由於克萊斯勒300C和鉑銳兩款產品的銷量不盡如人意,「現在的產量已經很小了。」據他透露,「克萊斯勒300C目前已經處於基本停產的狀態,鉑銳還在小量生產。」

  2010年投產新款奔馳

  克萊斯勒的淡出從另一方面成就了北京奔馳的未來發展。對北汽控股而言,只剩下中德雙方的「二人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戴姆勒在這段關係中更加投入與專一,這無疑是北汽控股一直所期待的。

  北汽控股的一位高層認為,戴姆勒原來在中國是小規模的思路,現在從戰略上已經發生了明顯轉變。繼戴姆勒將旗下的最暢銷的整車產品——奔馳C級和E級車型引入到中國並實現國產後,在零部件方面也正在考慮和中國企業的合作。戴姆勒正有意與該企業討論在發動機方面的合作事宜。

  不僅如此,北京奔馳的內部人員說,現在公司內部已經有傳言:戴姆勒將投入10億美元作為因戴-克分家對北汽控股造成損失的補償。該人士表示:「雖然現在該傳言並未得到證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戴姆勒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首先在德方的技術人員方面,就將大大增加。」

  對戴姆勒而言,克萊斯勒退出後,將為奔馳產品提供更好的生產環境。目前,北京奔馳生產車間同時生產國產奔馳E級、C級和克萊斯勒的鉑銳以及300C等多款產品,2010年將投產新款奔馳。

**************

生產成本激增 兩成德企有意撤離中國

由於工資上漲等因素,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當中1/5有意撤離,轉進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尤以日常消費品和紡織業的情況最為顯著。

《每日鏡報》報導,德國運動用品大廠愛迪達,近日才宣布有意減少中國工廠的產量,把產能外移到其它亞洲國家;隨著工資上漲、環保規章日趨嚴格、節稅空間有限、專業人才缺乏、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在中國生產的成本不斷上升。

  據德國工程師同業公會估計,在中國投資的1600家企業當中,大約1/5計劃撤離。

  德意志銀行派駐北京的專家亨寧表示,連中國企業也開始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國外,「只生產T-Shirt的廠商,寧願到越南或非洲」。

  資誠會計的顧問凱瑟也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物價上漲8%,帶動薪資上揚幅度可達20%,對一些企業來說,孟加拉國、印度或哈薩克反而比較划算。

  除了日常消費品和紡織業等勞力密集的產業,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廠商,也一樣考慮撤離中國;亨寧就說,在中國生產量少而且質高的產品,不一定比較划算。

  不過,報導說,中國市場實在太重要,出口金額明年可能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一,因此很少有廠商能完全背離中國,德國企業不至於大規模出走。

  亨寧就指出,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還是相當龐大,就算有部份廠商外移,對整體的影響也不大。

******

運輸成本暴增 美國廠商從中國搬回墨西哥

隨著中國等亞洲地區船運費用水漲船高,曾經離開墨西哥的諸多美國製造企業重新回到與美國毗鄰的墨西哥。

  《紐約時報》報導,由於國際油價的走高,船運費像滾雪球般大漲,全球化進程也開始變得退縮。現在,將約40英尺長的貨櫃(最大運載量約30噸)從中國上海運送至美國東部海岸的船運成本費用約達8000美元左右。然而,十年前該費用僅為3000美元。

  由於運費的日漸走高,實際上各家企業在承受著相當於全球關稅提升9%左右的負擔。故曾經瞄準亞洲低廉的勞動力市場設籍亞洲地區的諸多配件生產設施,重新移回到與消費市場較近的地區。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式減少運費的「鄰里效應(neighborhood effect)」再次受到全球關注。

  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 Motors放棄了於今年年初設定的「全球化」生產新車計劃。該企業原定在泰國製作電池、英國組裝,然後再進口至美國。然而,取而代之,將所有工廠全部集結到加利福尼亞總公司附近。另外,以DIY(自己動手打造的家具)家具聞名的瑞典宜家(Ikea),於今年5月份在美國國內維吉尼亞州丹維爾啟動了第一家工廠。以前,其工廠在亞洲地區。

  此外,中國產鋼鐵產品對美出口量在最近一年間減少了20%左右。與此相反,美國鋼鐵產量卻呈逐漸恢復趨勢。加拿大投資銀行「CIBC(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世界市場」在今年5月份報告中擔憂稱:「如今全球貿易的最大障礙不是關稅而是運費。照此下去,過去三十年間貿易自由化的努力將化為烏有。」

  然而,大多數主流經濟學者尚不同意上述觀點。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說:「運費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全球化趨勢退步則為大錯特錯的解釋。」

*******

生產成本激增 兩成德企有意撤離中國

由於工資上漲等因素,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當中1/5有意撤離,轉進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尤以日常消費品和紡織業的情況最為顯著。

  柏林《每日鏡報》報導,德國運動用品大廠愛迪達,近日才宣布有意減少中國工廠的產量,把產能外移到其它亞洲國家;隨著工資上漲、環保規章日趨嚴格、節稅空間有限、專業人才缺乏、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在中國生產的成本不斷上升。

  據德國工程師同業公會估計,在中國投資的1600家企業當中,大約1/5計劃撤離。

  德意志銀行派駐北京的專家亨寧表示,連中國企業也開始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國外,「只生產T-Shirt的廠商,寧願到越南或非洲」。

  資誠會計的顧問凱瑟也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物價上漲8%,帶動薪資上揚幅度可達20%,對一些企業來說,孟加拉國、印度或哈薩克反而比較划算。

  除了日常消費品和紡織業等勞力密集的產業,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廠商,也一樣考慮撤離中國;亨寧就說,在中國生產量少而且質高的產品,不一定比較划算。

  不過,報導說,中國市場實在太重要,出口金額明年可能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一,因此很少有廠商能完全背離中國,德國企業不至於大規模出走。

  亨寧就指出,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還是相當龐大,就算有部份廠商外移,對整體的影響也不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