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水污染 大陸城市供水類似「三鹿奶粉」

 

中國的淡水資源97%已被污染

自來水安全標準質疑

  113的貴州報紙《天下文摘》報的第06版和16的四川報紙《文摘周報》的第2版都登了這篇文章:http://epaper.scol.com.cn/wzzb/20090106/

  相關機構調查顯示,在水源飽受生物污染、無機污染、有機污染的今天,全國多數的自來水廠仍在沿用百年前的工藝進行加工,城市供水類似「三鹿奶粉」事件的危險正日益集聚。

  中國水協專家沈大年、陸坤明透露,目前我國每年因飲水引起的致病、致死的直接損失或間接損失已經超過當年GDP的1%。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理事長王占生表示:「我國現在99%的自來水廠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規工藝。」

  但這些傳統工藝主要是去除水源中的懸浮物、膠體雜質和細菌,針對的是受輕度污染的II類水質。不僅如此,隨著近20年來中國化工產業急速發展,城市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轉為無機和有機污染物。為國內多個水廠改制提供顧問的國融大通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智慧直言,國內淡水資源實際上97%已被污染。

  王占生說,自來水安全問題不能不歸於國家水質標準的長期落後。內地長期使用的飲用水標準是1984年制定,1985年執行。正是根據這個標準,建設部近些年測定地方水廠濁度、余氯、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4項合格率超過98%。不過,這4項標準主要是微生物指標,可保證居民不發生水致傳染病,卻迴避了有機物污染問題。於是許多地方紛紛上演了 「水廠說水質合格而居民堅稱水被污染」的種種衝突。

  2007年7月1日,國家頒布了新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指標從35項提高到了106項。但讓人憂慮的是,目前除了北京等個別超大城市外,絕大部分城市沒有檢測106項指標的能力。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的一項調查,中國 661個設市城市的3000多家水廠中能安全執行106項檢測的,絕對不會超過10家。

  那麼放棄自來水,改飲用桶裝水與礦泉水是否安全?有關專家表示,天然礦泉水水質標準是1995年制定的,飲用瓶裝水水質標準是1998年制定的,這些標準並沒有達到現在新的2007年飲用水標準。在淨化程度上,廠家大量使用臭氧進行殺菌,不可避免會產生一種副產物「溴酸鹽」,將有可能增加癌症的患病率。據了解,目前國家正在制訂飲用天然礦泉水新國標,將對礦泉水溴酸鹽濃度加以限定,和國家飲用水標準一致。

  相關文章:致癌秘密何以在礦泉水裡隱藏10年之久

  08年6月7的《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的網站鳳凰網都登了本文: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6/0607_23_585690.shtml

  「溴酸鹽」,一個不為消費者所熟悉,但飲用水行業皆知的名詞,隨著《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及國家去年開始為礦泉水新標準徵集意見,這個隱藏在中國飲用水行業中10餘年的「秘密」開始浮出水面。軍事醫學科學院馬秀英教授就標準中的溴酸鹽問題曾對媒體表示,飲用含有微量溴酸鹽的飲用水,短期內不會對飲用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但是長期飲用高溴酸鹽含量的飲用水,將增加癌症的患病率。(《信息時報》6月3日)

  雖然我們不太熟悉這「溴酸鹽」的名詞,但一個事實讓人驚心: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一直以來都沒有「溴酸鹽」的標準。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技師岳銀玲等人,對北京超市中瓶裝礦泉水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兩種瓶裝礦泉水的「溴酸鹽」含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最高允許濃度。其中一種的含量,幾乎是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規定最大容許濃度的5倍,具有一定的潛在致癌性。

  2004年3月,可口可樂公司在英國銷售的瓶裝水,在一次抽查檢驗中被發現「溴酸鹽」含量遠超過英國規定的飲用水標準。公司不得不在歐洲地區全面回收該產品,總計數量有50萬瓶之多。但在中國,雖然在飲用水行業中這是個公開的秘密,廣大消費者卻一點也不知道。去年在上海舉行的全國礦泉水年會,專門就「溴酸鹽」話題進行內部討論時,禁止記者採訪,記者只能以其他身份「混」進會場,得以聽到了一些行業內幕。

  奇怪的是我國礦泉水產品一直無溴酸鹽相關國家標準,更為奇特的是國家對於原有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修改過程。礦泉水國標的修訂版本就是按照行業、企業等各個部門意見總結而成。按照我國礦泉水企業設備目前的現狀,要把「溴酸鹽」的指標降到國際標準的範圍內,更多的企業就有可能要退出市場,可想而知企業是什麼態度。本來在新標準的第六稿中添加了溴酸鹽的指標,但第七稿就被刪除了,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國家和政府有責任保護每一個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才設立了眾多的部門管理和監督飲料食品衛生。但我們的監督管理部門似乎就等著企業「良心發現」,制決標准要看企業的臉色,企業的臉色一不好看,「標準」就難產,更別說執行了。這種情況下,廣大消費者的權益誰來保護?一個「行業秘密」在人們的眼皮底下隱藏10年之久,還讓它一直存在下去嗎?

  相關新聞:我國城市供水管網中37%的主幹管嚴重老化

  新華網和騰訊網都登了此新聞:

  http://news.qq.com/a/20060227/001705.htm

  新華網[新華社的網站——樓主附註]北京2月27日電(記者何雨欣)   記者27日從建設部獲悉,我國城市供水管網中有37%的主幹管存在嚴重老化問題,有32.8%存在材質低劣問題。國家各相關部門將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加強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節約城市水資源。近幾年,我國一些城市供水管網出現老化現象,供水管網鋪設時間大多在50年以上,管材質量差,長期超限運行,造成爆管及各種形式的明漏、暗漏。這部分管網約占全部管網長度的6.2%。

  此外,一些城市將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區的供水管網進行聯網供水,出現管材混雜的情況,還有一些城市中心區或局部地區供水管徑偏小,供水壓力不足,致使斷水現象時有發生,給居民用水帶來不便。

  「針對城市供水管網中存在的問題,國家各相關部門將採取措施,統籌搞好供水管網改造工作。」 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介紹,城市供水管網改造要緊密結合城市建設和改造,把運行使用年限超過50年及老城區中老化和漏損嚴重的供水管網作為改造重點全面推進。要逐步改善供水水質、減少管網事故率、降低供水損失,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

  這位負責人還介紹,改造還應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其中。城市供水企業要加強供水計量和管網維護管理,逐步實行對消防、綠化等城市公共用水的計量管理,採取經濟、技術、管理等綜合措施努力降低管網事故率。

  中國人自己把自己再次變成了東亞病夫!有中國媒體的新聞為證![轉貼]

        如今我們中國人確實自己把自己再次變成了東亞病夫!《北京晨報》公布的「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三分之一的江河湖海、三分之一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廣東省政府公布的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廣東有56%的城市居民身體不舒服時不會去醫院看。這56%的市民說自己是因為「小醫院看不好病,大醫院看不起病」所以才不去醫院看的。(市民中是56%,那整體的收入水平比市民低的農民這一個群體中又是百分之多少呢?那麼比廣東窮的中國其餘的省的這個比例、這個數據又是多少呢[廣東是中國大陸最富的省,據說它的GDP快要和台灣的GDP差不多多了]? 簡直不敢想像!)。還有我們經常在媒體上能聽到的各種各樣的偽劣食品,吊白塊、蘇丹紅、瘦肉精、用松香煺毛煺出來的有毒鴨子、用硫磺熏出來的腐竹、毒大米、毒麵粉、毒食用油、毒豬油、毒鹽、………

  下面的這兩篇新聞和一篇文章詳細談到了我在上面所揭示的三個事實,所以說,我們已經自己把自己再次變成了東亞病夫,別人讓我們辦奧運其實是在鞭策我們。

  

  我國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堪憂  三成水域被嚴重污染

  【來源:北京晨報】

  搜狐「新聞中心」下面這個地址的頁面也登了本新聞:

  http://news.sohu.com/20061110/n246299046.shtml

    晨報訊(記者王大鵬)「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儘管如此,中國某些大城市的大氣污染仍然位於世界最糟糕的城市之列,三分之一的水域受到嚴重污染。」昨天,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北京發布了《OECD中國環境績效評估報告》。

  該報告評價中國的水環境狀況「值得高度關注」,部分河流、湖泊和沿海水體受到嚴重污染,占全國水域的三分之一,污染已經使得水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對人類健康構成了主要威脅,並有可能影響到經濟增長。該報告建議我國加強工業部門的水污染控制、完善流域綜合管理手段、鼓勵水的可持續使用、為農村人口提供安全的供水和衛生設施,並在農村安裝水錶和徵收水費等。(樓主附言:我們這個國家三分之一的水被嚴重污染,按常理,受了輕度污染的水應該比受了嚴重污染的水還要多,中國還有百分之多少的水是沒被污染的?!難道聰明的中國人不知道怎樣才能以很低的環境代價來獲得GDP的高速增長?身體健康重要還是GDP的高速增長重要?)

  2006年5月:省衛生廳

  轉自廣東 省政府的網站的這個頁面——http://www.gd.gov.cn/gzhd/msrx/0200607290053.htm#

  醫療「新方案」將公布:令整體醫療費降2.61%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老百姓的一塊「心病」。調查顯示,有56.1%的市民在生病時寧願選擇「自診」。對此,廣東省衛生廳相關領導昨日(6日)參與「民聲熱線」節目時表示,幾經修改的廣東省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方案已經通過了省政府批准,本月將對外公布。

  據透露,「新方案」可令醫療服務價格將下調2.61%,每年總費用減少2.85億元。

  太貴 五成人生病想「自診」

  昨日上午,省衛生廳相關領導在「民聲熱線」直播室共接聽了七個熱線電話,其中四個是反映「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大部分市民投訴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醫院收費不合理」和「黑診所非法行醫」兩大方面。

  另外,據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今年4月公布的「廣東市民看病就醫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自診自療」成了居民主要的行醫方式。當身體不舒服時,56.1%受訪者寧願選擇「自診」也不到正規醫院看病。理由主要是「小醫院看不好病,大醫院看不起病」。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