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宋朝皇帝御賜金龍白璧出土 千年光彩依舊

這條金龍的外形,與以往流傳的龍有所不同。朱炳火 攝



  宋朝皇帝御賜金龍白璧出土

2月23日下午4點多,工人們在清理仙居縣的括蒼洞時,挖出兩個寶貝。經與史料比對,這是宋朝皇帝御賜的金龍白璧,和《光緒仙居縣誌》描述的非常吻合。

  先被挖出來的是一塊白色的玉璧,接著是一條金龍。金龍長11.3厘米,高7厘米,重79克,為純金製作,長有四腳,三爪,雙翅,二角,三須,麒麟峰,魚鱗。不過,外形與以往流傳的龍有所不同。

  大家很是興奮。因為根據史料記載,這兩個寶貝就是宋真宗御賜的金龍白璧。

  括蒼洞在中國道教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歷代有很多道士到此修煉。《光緒仙居縣誌》記載:括蒼洞宮建於唐朝唐玄宗年間。「唐天寶七年,有慶雲覆洞,太史奏有真氣見於宿,詔建洞宮,榜曰 『成德隱玄』」。「宋天禧二年,投金龍白璧,賜額『凝真宮』」。

  這個金龍白璧,就是宋真宗所賜,括蒼洞也被他由「成德隱玄」改名為「凝真宮」,現在叫括蒼洞。

  「仙居」這個縣名也和宋真宗有關。相傳他有感於括蒼洞的靈驗、括蒼山的靈秀及當地有人得道升天的奏聞,於北宋景德4年將「永安縣」改名為「仙居縣」。

  唐宋年間,括蒼洞被列為全國道教第十洞天(洞天:道教用以稱神仙所居的洞府),從此聲名遠揚。

  按縣誌算起來,這條金龍埋在土裡已經有991年。但前天出土時,依然金光燦燦,耀眼奪目。

  「工藝水準非常高,相當精美、精緻,與同時期皇家製造水平相吻合。」仙居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郭金星說,無論從材質、製作工藝,還是歷史意義來看,這條金龍都彌足珍貴。

  「它極可能夠得上國家級文物,我們將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郭金星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都市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