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共差點把漢字拉丁化 華人世界會變何樣?

小檔案-吳玉章拼音化文字主要推手
中時更新日期:"2009/03/20 03:07"亓樂義

你曾想過,漢字如果拉丁化,華人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以下是一段簡單範例。

「新文字,不斷地寫,慢慢地,會熟練起來的。」漢字拉丁化就變成「Sin wenz, buduandi sie,manmandi,xui shuliankilaidi.」

沒錯,這種拼音化文字,即中共漢字簡化最終理想,主要推手是前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一九一三年,他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同年流亡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轉赴蘇聯,與林伯渠等制定《拉丁化新文字》,在僑社積極推廣。

到了延安,他開始推動新文字運動。他說,漢字博大精深,但艱澀難懂,不易普及,導致中國人民的文化水平始終無法提升,漢字簡化是改革的第一步,最終要走上拼音文字。

毛澤東首肯,一九五五年他在全國政協會議提出《關於漢字簡化問題》報告,震驚全國。

按吳玉章構想,初期漢字簡化只涉一千多個常用漢字,之後是新舊文字並用,作為過渡。他並不主張消滅漢字,反而將其視為一種古典文字永久保存,供高等學校、科學機關和專門書刊使用。

對於文化傳承的問題,吳玉章建議動用國家力量,把古典著作逐步譯成拼音文字,讓所有人都看得懂,而非知識分子的專利,反而有助於文化遺產的繼承。

不過,一場腥風血雨的文化大革命,在他提出報告後的第十年全面展開,經「破四舊」的政治介入,傳統文化飽受摧殘,漢字被簡化得一塌糊塗,恐非吳玉章所能料到。

目前大陸通用的簡體字,系一九八六年十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作為範本,共收錄二千二百卅五個簡化字。

----------------------------
簡過頭中共差點把漢字拉丁化
中時更新日期:"2009/03/20 03:07"亓樂義/專題報導

去年十二月,第四屆國共經貿文化論壇在上海舉行,雙方氣氛融洽。不料,談到漢字簡化問題時,大陸前文化部長王蒙脫口而出,國民政府時期早已推動漢字簡化,似乎在避重就輕。一位在場人士說,當時他很想糾正對方,國民政府確於一九三五年公布三百廿四個簡體字,後來廢止了。

這和中共建政後推動漢字簡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可謂天差地別。

今年三月,大陸舉行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天津政協委員提案,十年內分批廢除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由於茲事體大,該案通過機率微乎其微,卻再次喚起大陸對繁體字的重視。

參與國共論壇的人士表示,他看過相關檔案,顯示中共曾想分三個階段推動漢字簡化。第一個階段始於一九五六年,大陸通過《漢字簡化方案》,共簡化一千多個漢字(應稱簡化字)。第二個階段在一九七七年底,大陸公布《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實施幾年後,因字形過於簡單、混亂而被迫廢除。

零陵縣變成○○縣鬧出一堆笑話

知情人士說,漢字簡化進入第二階段鬧出很多笑話。比如四川「零陵縣」怎麼寫?既然要徹底簡化,眾人建議不妨寫成「○○」縣,畫兩個圈即可。諸如此類,誰看得懂。

所幸,第二階段漢字簡化遇阻而廢,否則第三階段就要全面推動「漢字拉丁化」,漢字從此變成純拼音文字,中國下一代將完全看不懂漢字,與中華傳統文化斷絕。想到此,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胡錦濤去年底發表「胡六點」講話,很多人關注兩岸經濟與和平協議的問題,忽略胡的第三點─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胡強調,「中華文化在台灣根深葉茂,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

繁體字通往中華傳統文化的臍帶

胡錦濤這段談話,引起兩岸文化界迴響,認為胡肯定是有感而發,說明大陸在繼承中華文化上的不足,而繁體漢字(應稱正體字)恰恰是通往中華傳統文化的臍帶,在台灣發陽光大,台灣成了早年共產主義席捲中國,維護中華固有文化的最後一道堡壘。

這位在場人士原想就此向王蒙「請益」,後擔心破壞會談氣氛而作罷。實際上,就他了解,目前大陸各地國學私塾應運而生,教學資源多來自台灣,這是台灣的「軟實力」,可以很自豪向對岸展現。

易經大師劉君祖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實驗失敗,現在又看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危機,今後中國「回歸本位文化」的趨勢將愈發明顯。中國想要真正崛起,非得在傳統文化上下功夫才行,了解正體字是必要手段。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