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作者: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這句流傳甚廣的話誰能給個史料出處?究竟是何人在何地於何時向哪些人說的?有網友認為:1927年8月8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了國民黨中央緊急擴大會議,放棄了和平分共的政策,通過了「武力分共」決議案。在武漢開始了大肆逮捕處死共產黨人,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在此次會議上汪精衛說了「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這句話(也有另一版本為:「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其實在初中時代筆者就知道這句話是汪精衛在武漢分共時候說的,當然,忘記了哪本書仲介紹的。後來查閱過社科院近史所編撰的《中華民國史》和《中華民國大事記》,在這兩部官方最為權威的民國史文本中,都找不到相關記錄。而1927年8月8日召開的,不是「國民黨中央緊急擴大會議」,應該是國民黨中政會44次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開除了參加第二次南昌暴動(即「八一起義」)的國民黨員(譚平山、林伯渠等)之黨籍並予以通緝,並開除了毛澤東鄧穎超等人的國民黨籍,但未予以通緝拿辦。在秋收暴動中,毛曾經被當地民團逮捕,根據官方說法,他是扔了銀元才得以脫身的,當然這是文過飾非的說法,因為以毛當時的年齡和手中的銀元,一看就是暴動分子的長官,民團抓了他是可以得到更多獎賞的,事情的真相就是,毛當時在民團總部就已經招供,並且因為不是通緝要犯,於是寫了保證書就得以脫身。

汪精衛的武漢政權控制的湖廣、江西進行的是「和平分共」,即使第二次南昌暴動和秋收暴動以後還是不改初衷,導致汪系革命軍對於蘇俄支部的兵變十分寬容,這正是後來贛南7年糜爛的根本原因。直到1927年底廣州暴動之後,汪才猛然醒悟,不過可惜為時已晚,汪也為此黯然下野。這時整個國民黨的各個派系才發現只有早先被逼引退蔣介石才是先見之明和明智決斷的,於是群情洶湧,請蔣復職,而此時,蘇維埃紅軍已經開始在中國南部燎原。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史海鉤沉凱迪網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