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官場餘震:楊湘洪妻個人銀行卡進出現金8000萬

作者:

    「滯留」巴黎的區委書記-溫州就幹部「內部購房」問題提出4條處理意見-溫州:幹部內部購買安置房為多餘房源-外逃官員的「不歸路」-勸說楊湘洪回國的理由是什麼?

    檢察部門發現楊湘洪妻子游捷個人銀行卡進出現金8000餘萬;
    
    在與楊關係密切的某企業家的筆電中,記載有該企業與多名官員的「往來」,溫州市經濟開發區主任戴國森因此被雙規;
    
    楊湘洪妻子游捷被捕前正供職於負責「剩餘」安置房銷售的舊城改建指揮部開發處。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否認「楊湘洪海外舉報」一說
    
    滯留海外半年後,楊湘洪再成溫州官場熱詞。
    
    3月31日,楊湘洪留在國內的妻子、原溫州市舊城改建指揮部開發處幹部游捷,因涉嫌經濟犯罪遭浙江省檢察院執行逮捕。游捷落馬後,旋即傳出多位溫州政商人士遭紀委約談。
    
    溫州市紀委向本報記者證實,由游捷案連帶查出溫州市經濟開發區主任戴國森等官員的經濟問題,而後者已被雙規。據了解,戴國森與楊湘洪均出身溫州冶金系統企業,「是一個小圈子的老相識」。
    
    上述案子的突破口均來自於與楊湘洪關係密切的某企業家,在其隨身攜帶的筆電里,辦案人員發現了該企業與包括游捷和戴國森在內的多名官員的來往記錄。
    
    隨後,4月1日,風聲鶴唳中,一個網絡帖子再度將溫州官場推向更暴烈的風口浪尖。
    
    網帖指溫州市數十個政府部門的高官在舊城改建指揮部的配合下,以極低價格「私分」本該屬於拆遷戶的安置房,其中不乏多位市相關部門的一把手。溫州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檢察院副檢察長等多位官員亦在其中。
    
    兩起事件各自獨立、卻又都似乎和楊湘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前者直接涉及楊湘洪的腐敗,後者的矛頭朝向楊以外的官員、又從楊妻游捷任職的部門泄出。有關楊湘洪在海外幕後操縱、「對政敵反戈一擊」的傳言在坊間一時傳播。
    
    4月13日,溫州市委市政府發布有關「安置門」處理意見,將事件定性為「未按規定程序審批,擅自以暫定價銷售,違反市政府有關規定」;並將由「市紀委牽頭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對該事件進行查處」。
    
    檢察部門發現楊妻游捷個人銀行卡進出現金8000多萬元,有重大受賄嫌疑;在與楊湘洪關係密切的某企業家的筆電中,辦案人員發現該企業與多名官員間的「往來」,其中不乏一些反常的「數字」。
    
    「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對楊湘洪案的追查,查游捷就是為了查楊湘洪。」3月31日,浙江省檢察院相關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
    
    先有前浙江省建設廳副廳長楊秀珠數年前出逃美國,後有前溫州市委常委、鹿城區委書記楊湘洪滯留歐洲,同屬副廳級的溫州「二楊」雙雙上演出逃海外的鬧劇,一度令高層震怒。
    
    今年3月初,浙江省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楊湘洪案專門定性,「這麼下決心的不歸」,「從我們一般的常理上來分析判斷他應該是有錯誤的,如果是沒有一些重大的問題,他不至於」「背叛了祖國背叛了國家」。「中紀委、浙江省委對楊湘洪案高度關注,紀檢部門派出的調查組一直沒有停止工作。」浙江省檢察院人士證實說,「我們一直沒有放鬆對楊湘洪案的監控。」
     
    貪官們便滿世界逃了。一邊是中紀委高喊:外逃貪官必將歸案,一邊是不斷有大小貪官潛逃天涯海角。
    
    3月31日,浙江省檢察院證實,楊湘洪的妻子、原溫州舊城改建指揮部開發處幹部游捷已被浙江省檢察院執行逮捕。「紀檢部門在偵查中發現,游捷在 2007年間涉嫌以炒股等方式接受企業數十萬元的賄款。檢察部門還發現游捷個人銀行卡進出現金8000多萬元,存在重大受賄嫌疑。」
    
    這正與此間官場高層流傳的版本彼此驗證。浙江紀檢部門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游捷確是在向海外匯款時遭銀監部門監控而引發注意,「但數字只有幾百萬,沒有一些媒體說的2000萬那麼多」。
    
    偵查工作最終是從一個小缺口打開的。這位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進一步講述了有關細節。「我們接到銀監部門的通報,發現她給法國的女兒打了這筆巨款。這麼多錢,肯定不可能是她自己的。」游捷旋遭控制,被要求「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內」說明錢的來源。「她沒有承認是自己受賄所得,只說錢是替在海外做生意的女婿借的。」借錢的「朋友」,正是溫州鹿城區某知名的集團公司女企業家。
    
    這位在鞋業和房地產業均有大手筆投資的女企業家,在溫州政商兩界頗具影響力。「很多事情,市里領導都很買她面子。」溫州當地媒體人士舉例說,2005年,這位女企業家曾被盛傳在廣東與幾位富婆開房集體淫亂。在她的要求下,溫州市和鹿城區兩級人大常委會專門派出數人專程去廣東實地調查,予以闢謠。
    
    這名女企業家很快被紀委談話、要求配合調查,隨後,女企業家的兒子夫婦亦遭傳喚,隨後三人在配合調查後均被釋放。
    
    在女企業家兒媳婦隨身攜帶的筆電中,辦案人員發現了秘密。紀檢部門的知情人士證實,這個筆電上記載了該集團與多名官員間的往來,其中不乏一些反常的「數字」。
    
    筆電記載的秘密顯示:2007年中國股市最熱時,游捷和溫州市經濟開發區主任戴國森等人,曾將金額不菲的款項交予這名女老闆「代為炒股」,他們按月獲得炒股的「收益」。
    
    辦案人員很快發現了異常,股市風雲變幻,國內股指更曾一度出現暴跌。奇怪的是,這名「代為炒股」的女老闆卻仿如股神巴菲特化身,每月準時地供給二人炒股「收益」。
    
    戴國森隨後遭到傳喚《中國貪官在海外──楊秀珠秘史》。「當天上午找他談的話,下午三點不到就抄了家。」了解內情的人士認為,這說明紀檢部門對戴案掌握的材料甚是充分。「在他家中的確抄出了諸如LV包和冬蟲夏草等奢侈品,但沒有網絡傳聞的60個和20多斤那麼多。」「在建設土地極為緊張的溫州、當了經濟開發區9年的土地爺,又經常高調和企業家出入高檔場所,他不出事還好,一出事,確定的數額決不會在少數。」與戴曾有過接觸的企業家評論說。
    
    今年53歲的戴國森,與楊湘洪交情不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擔任溫州團市委副書記時便因賭博犯事,但「不知為何,卻沒有降職」。1990年至 1993年間,戴擔任溫州冶煉廠副廠長期間,便與當時尚在溫州冶金廠工作的楊湘洪相識。「兩人同屬冶金系統歷練過的年輕幹部,難免會有共同話語」。
    
    知情人士證實,戴國森落馬後,一位楊湘洪身邊的朋友向其透露,楊至少不止一次曾為其親近的某企業土地問題向戴說項,「楊的圈子很小,能讓他開口的並不多。」
    
    4月13日下午,溫州市紀委常委羅宏圖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證實了戴國森被雙規的消息。他並承認,溫州市外經貿局一位副局長因與戴案有涉亦遭雙規。但他拒絕透露更多的案件詳情,「本周四,市委常委會討論後也許會發布有關戴國森的消息」。
     
    但舉報者通過中間人表示,他將可能在稍後選擇向南方周末等媒體提供這份錄音。
    
    南方周末記者曾遍詢此名單上的所有官員,官員們卻彼此心照不宣般地關掉手機,選擇了集體沉默。
    
    從「外逃門」到「安置門」
    
    年輕公務員們自嘲「我們都是門外漢,還沒資格做門內人」;從「外逃門」到「安置門」,「這是集體信譽的淪陷」。
    
    「這確實是指揮部文件,表格內容也屬實」,溫州舊城改建指揮部國有資產管理處處長金佩靜確認。作為溫州市政府新聞辦指定的唯一新聞發言人,他一遍又一遍地向海水般湧來的記者們重複著這些話。「這些房子的出售過程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房子是2005年時開始銷售出去的,價格是暫定價」,金不斷重申。但他對於暫定價的核定過程、官員們如何得知購房信息等核心的問題,則以同樣的一句話打發,「我2008年9月才調過來,過去的情況不太清楚」。
    
    「溫州市鹿城區大南門、信河街拆遷戶拆遷了3到10年未安置的比比皆是」,官員們卻在「私分」「面積最大」「戶型最好」的房子後,遲遲未見正面回應。憤怒因此席捲溫州民間。
    
    4月10日,溫州鹿城區大南門等處迄今仍未被安置的拆遷戶,集體來到鹿城區政府門口,高聲表達自己的抗議。而此時,在溫州繁華的公園路等處,「拆遷九年,還我店面」等標語則早已屹立多年。
    
    在溫州市府大院裡,有關「安置門」的討論也已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秘密話題」。沒有資格享受「剩餘安置房」的年輕公務員們一邊打聽網絡公布的最新進展,一邊互相揶揄,「我們都是門外漢,還沒資格做門內人」。
    
    「門外漢」們的不滿是可以理解的。安置房的優渥待遇並非人人能有資格分享。
    
    安置房掌握在舊城改建指揮部手裡,除了他們內部的職工,「只有處級以上的幹部才有可能享受此待遇。」而這些官員中,又要憑藉各自的資源、能力各自努力,才能獲得不同類別的安置房。南方周末記者認識的一名溫州市正處級幹部就抱怨,因為路子不寬,他僅獲得了「不到」140平方的公寓,「戶型、採光都很差」。
    
    知情者透露,舊城改建指揮部的操作手法其實很簡單,「先在拆遷戶挑選前預留好戶型好的房子,部分給自己機關的工作人員,其它的則供給市里各相關部門,搞好關係,求個平安。」
    
    在一項網友對獲利前十的排名中,工商局、警局、紀委等要害部門的領導幹部均赫然在列。
    
    「名義上,這些房子是拆遷戶挑剩下的『剩餘房』,實際上,它們都是預留好的,拆遷戶根本看不到。」
    
    留好房子後,指揮部通過自己指定的價格評估機構作出一個有利自己的「暫定價」,「領導們」可以以極低價格購買自住。
    
    如果有人想套現,方法亦如「炒樓花」般簡單,「購房者付幾萬元訂金後,再找下家出錢買房,自己賺差價」,「或者購房者以低價假賣給下家,下家以市場價套現後,所拿差價按比例分成,批房領導拿最多,剩下的二者均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