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環球》編輯部主任:《環球時報》是糞青大本營

 

環球時報》是中國憤青大本營

作者:章文 2009-4-23

《環球時報》是中國憤青大本營

4月20日,《環球時報》英文版隆重面世。在當日的創刊酒會上,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致辭說,《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社主辦的一份主要報導國際新聞的報紙。1993年創刊以來,不斷向中國讀者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斷滿足中國讀者對國際事務的知情權,得到他們的普遍認同。


《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在致辭中說,《環球時報》這些年的報導加大了中外交流的信息量,使中外看到了彼此的複雜與多樣,減少了彼此的誤判。


我看到以上兩位先生的發言,心裡只想發笑,這實在不是出於什麼陰暗心理,而是作為一個中國媒體人對《環球時報》長期關注的結果。


《環球時報》16年來呈現給中國讀者一個怎樣的「真實世界」呢?在我看來,那是一個虛假的世界,是一個中國被西方列強不懷好意窺視的世界,依然是一個舊世界。


這個舊世界裡,中國依然遭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剿,他們亡華之心不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宿敵仍然敵視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國家都在妖魔化中國。


總之,中國面臨的世界仍然危機四伏,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嚴峻。此情此境下,只會增加中國和世界的誤解和敵意,何談「減少了誤判」?


例如,《環球時報》從來不向中國讀者詳細介紹美國的三權分立機制,不告訴讀者國會和政府的區別。當國會或其他社會團體出現反華提案時,《環球時報》不管總統的態度如何,統統報導成美國的立場。


例如,《環球時報》從來不向中國讀者介紹法國的政黨制度,不告訴讀者巴黎市長的左翼背景,他是薩科奇的反對派,而在市政府門口懸掛「藏獨」分子的「雪山獅子旗」,是薩科奇政府所反對的。
例如,《環球時報》從來不向讀者詳細介紹香港、台灣的民主機制,不告訴讀者這個機制對於保障人權的重要意義,以及這個體制下的社會安靜有序,反而一味渲染港台街頭的示威遊行以及議會裡的亂象。


《環球時報》頭版最愛用諸如「美國戰略包圍中國」、「日本自衛隊視中國為假想敵」、「薩科奇再放厥詞」、「台海烏雲密布」等等聳人聽聞的標題。


一次飯局上,針對大家的批評,一位供職該報的編輯辯解說,《環球時報》的每期頭版內容都是在徵詢各地經銷商的意見後確定的,為的就是迎合讀者的需要。


我則反駁說,固然中國有極端民族主義的土壤,但作為社會公器,報紙應該擔負起啟蒙和引導大眾的責任,不能僅僅為了錢就在受眾面前無原則。


秉持客觀中立的報導立場,照樣能夠吸引大把廣告,南方報系的成功就是明證。《環球時報》的可惡在於它不但迎合,還經常刺激和操弄極端民族主義,致使新生代不能客觀看世界,許多年輕人的國際觀狹隘偏激,《環球時報》成為中國憤青大本營之一


現在《環球時報》又出英文版了。它宣稱「從中國人的視角,以理性、開放的態度,報導、解讀中國以及全球有價值的新聞」。它秉承「《環球時報》客觀、敏銳、對敏感問題不迴避的風格,報導面比中文版更寬更廣。世界能從這裡看到動態的中國,聽到來自中國民間真誠、直率的聲音。」


說實話,我認為它極可能成功,只要和中文版一樣,繼續刺激和操弄極端民族主義,在中國就一定會有市場。只是,它的報導能否「理性」「開放」,它傳遞的聲音是否「真誠」、「直率」,則是令人大為懷疑的。


自娛自樂,自欺欺人,那倒沒關係。但是,如果真像美聯社所說的那樣,「《環球時報》英文版的發行反映了中國正努力推行新的軟實力,以樹立起全球聲譽。」那麼我要講,這種偉大的願景極可能要遭遇失敗,因為西方人是不會買喉舌的帳的,他們可不那麼容易被忽悠。

 

曾任《南風窗》記者,《中國新聞周刊》採訪部主任,《新世紀周刊》副總編,新華社《環球》編輯部主任、主筆,美國國務院訪問學者。篤信自由、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觀必將光照全人類,要作堅定、理性、高效的反對派。 郵箱:zw0052000@yahoo.com.cn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博客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