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幾次百萬逃港事件

四次大逃港

1979年"5·6"事件前,深圳還出現過3次大規模逃港事件。也就是說,在中英雙方於1951年封鎖邊界後的二十年裡,深圳共出現過4次大規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後,實行公社化運動期間,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第二次是1961年,經濟困難時期,一次外逃1.9萬人。第三次1972年,外逃2萬人。第四次是1979年。最後這次外逃3萬人,對於只有11萬勞動力的寶安縣來說,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解放三十年,深圳市的前身--寶安縣的逃港者有多少人呢?官方數據說,歷年來參加外逃的計有119274人次,其中已逃出港的有60157人。一名叫劉寶樹的本地老人卻對上述數字表示懷疑,據他估計外逃成功者至少有30萬人,參與逃港者不下100萬人。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公安的主要任務是監視"三偷":偷聽敵台;偷竊集體財產;偷渡出境。儘管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對這個問題嚴防死守,保持著高壓狀態,但是偷渡之風卻愈演愈烈。

發生在60 年代的那次逃港事件,更是波及全國持續3個多月,寶安縣警局事後調查形成的《寶安縣有關外流情況綜合材料》顯示,1961年8月寶安縣實行對外開放,放鬆邊防管理。也是這次嘗試性的開放,讓本只是在寶安一地的逃港事件發展成波及62個縣(市)及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全國性事件。

1962年 4月26日開始,在寶安縣由東至西150多公里長的公路上,外流群眾成群結隊,扶老攜幼,如"大軍南下",奔向邊境線,伺機進入香港。調查組最後形成的報告顯示,這幾批人大多數是17至40歲的青壯年,有男有女。他們每人均持有一條4尺多長的木棒。他們的總指揮說:"在衝到邊界時,不論誰要阻撓我們的話,我們不得退步,要用棍與他們搏鬥繼續衝過去,甚至開槍也不要後退掉隊,誰掉隊就要用棍打誰。"

據統計,從4月底至7月初的短短時間裡,共十多萬人次湧入深圳,最後51395名來自12個省、62個縣市的外逃未遂人員被收容遣返。當時寶安實行寬鬆的邊境政策只對寶安縣群眾,據統計這次逃港群眾90%以上不是寶安縣群眾。這場風波後來驚動了周恩來總理,最後通過強行遣返、憑證明購買到深圳的火車票等措施才逐漸平息。

據深圳地方史記載,到70年代寶安縣萬豐村的男女青年每晚一夥一夥地泡在萬豐魚塘、石岩水庫、求雨壇水庫里苦練游泳技術,以備偷渡。到金秋收穫季節村里根本沒有青壯勞動力,因為不是偷渡成功已去香港,就是在偷渡中死去了。

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發蛇口工業區時,一次就發現了400多具偷渡者的屍體。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網際網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