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誰在代表我們花錢? 我們要這樣的政府幹什麼?

     作為一名享有各項政治權利與自由的中國公民,我自信有權利提出題目中的問題。 
     
    1980年國家財政總收入為1085億元,1990年為3312億元,2000年為13395億元,2007年為51000億元。2007年的國家財政總收入是1980年的47倍(未扣除物價上漲因素)!  
    
    國家與其人民是不可分離的,沒有人民國家不過只是一片土地。國家的財富,就是人民的財富。國家的錢,不應該有其他用途,只能用於公共產品。這些錢每年都會花完。按這個邏輯,人民的公共用品應當是越來越豐富。換句話說,人民應當感覺,在日常生活方面,需要花越來越少的錢。原來應當由國家支付的錢,國家因為沒錢而支付不起,只能由公民家庭或個人來支付。隨著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國家越來越能負擔得起更多的公共產品部分,人民自己需要掏的錢自然越來越少。然而這只是理論。實際情況是,每個人為了維持日常生活而需要掏的錢越來越多了。原來我們開車是不需要花買路錢的,現在買路錢基本與燃油費持平。收費的公路越來越多,收費的大橋越來越多,很多原來免費的公園,如今也開始收費了,就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烈士陵園,許多也開始收費了。看病,今天的花費與原來相比,已經是天文數字的差距。上學,就算是義務教育的中小學,每年交納的費用也決非昔日可比。1977年我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共交書費0.36元,無須交納任何其他名目的謊稱是為了孩子未來的費用。住房原來是分配,而今商品房的價格哪裡不是天文數字?據稱原來的分配方式不利於實現社會公平,不利於優化配置資源。傻瓜應該也知道,優化配置資源的結果是人們生活的更幸福。實際情況是,我們感覺生活得越來越拮据,無論我們是下崗工人還是失地農民,甚至是略感優越的所謂中產階級,當然,富一代、富二代除外。  
    
    為什麼我們的國家財政收入越來越多,而我們感覺越來越窮,我們需要自己掏錢的地方越來越多?為什麼原來我們就需要掏錢的地方,而今我們要掏更多的錢?國家越來越多的財政收入究竟花到什麼地方去了?公共財政收入的支出方向就是架橋、修路、蓋學校、建醫院,但我們在使用這些公共產品的時候,沒有不掏錢的,而且掏出去的錢相當可觀。那麼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對我們普通百姓究竟意味著什麼?本應讓我們普通百姓個人支付更少的錢的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結果是普通百姓個人支付了更多的錢,那麼兩方共同多支付的錢流向了哪裡?人大是負責每年財政預算、決算的審計的,人大代表本應是代表我們的,但實際上,我們發現,他們在很多時候做出的表決與我們大多數人意志是相背的。一直聲稱賠錢而又待遇超好的壟斷性部門,動不動就搞個「逼宮」,他們賠了誰的錢,他們又拿了誰的錢去搞福利?我們的財政收入是怎麼支出的?都給了誰?給了多少?這些我們不僅應當有知情權,而且應當有決定權。對於許多人大代表,我們不敢再相信,一是因為他們不懂,二是因為他們在表決時只考慮代表他自己的利益,沒有考慮代表我們大多數人的利益,他們作為人大代表的職業道德嚴重缺失。  
    
    愛國是不需要理由,但愛一個政府是需要理由的。政府收錢,是向我們每一個人收的,這裡不要只提納稅人,沒有交稅的人貢獻不一定就少,他們的收入低只是源於強加於他們的分配體製造成的,而不是源於他們的無能。試想,如果廣大不繳納個稅的農民聯合起來,糧食寧可爛了也不出售,那麼最後先要妥協會不會是農民?有些人口頭上常掛著「感恩」兩個字,其實沒有人受到恩惠。如果非得說有人受到恩惠的話,也不是窮人,而是最富的富人,是那些經常盛氣凌人的富人,他們搶了窮人的錢,而法律偏偏又阿附他們。收了我們所有人的錢而又沒有把他們用到我們所有人身上,使我們所有人受益的政府,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政府也需要花光了國家的錢,卻沒有代表我們花錢。政府對這些事情應當有個交代。我們不希望,自來水漲價的情況,就是政府對我們的交待。如果這樣,我們要問的是,我們還要你這樣的政府幹什麼?  
    
    請存在類似情況的政府回答上面這個問題,這是你存在的依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網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