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廣東二百農民請願 政府門口搭灶炒菜做飯

黨媒報導 僅供參考:

核心提示:10月14日,廣東四會卓東、卓西兩村二百名村民前往江谷鎮政府靜坐請願,向政府施壓,要回瓮缸坑1830畝山地。第二天中午時,便在鎮政府門口燒柴炒菜。



廣東四會卓東、卓西兩村二百名村民前往江谷鎮政府靜坐請願


廣東四會卓東、卓西兩村二百名村民前往江谷鎮政府靜坐請願


村民在鎮政府門口搭灶架鍋,炒菜吃飯


「如果當時你在場,也會覺得很搞笑的。」回想起二十多天前,發生在廣東省四會市江谷鎮政府的一幕幕,小冼仍然感覺滑稽,「鎮政府面子丟大了。」

10 月15日,也就是卓東、卓西兩村二百名村民前往江谷鎮政府靜坐請願的第二天,祖籍卓西村的小冼也跟著大人從四會市區趕到了請願現場。他從未見過這麼亂的場面:一邊是本村人一個勁地振臂高呼「還我山林」,一邊是四會市信訪局某領導苦口婆心地勸說,雙方根本搭不上調。更讓他感到「搞笑」的,是村民在鎮政府門口搭灶架鍋,炒菜吃飯。

這場給年輕人留下些許「滑稽」印象的農民集體行動,在卓西村小組組長冼敬源看來,卻有著嚴肅的目的:向政府施壓,要回瓮缸坑1830畝山地。

權屬說法不一

以冼敬源為代表的江和村委會卓東、卓西村民認為,這次行動不但是嚴肅的,而且也是正當的。名為瓮缸坑的山地,在建國前屬於兩村冼姓祖先所有,建國後由於沒分過山林,因此,「仍然屬於我們兩村所有」。

然而,2006年前後,他們從本村嫁往田心村的婦女口中獲知這樣的消息:瓮缸坑已被田心村承包給一個名叫歐陽文生的老闆,山上的樹木已經被砍伐完畢,取而代之的是新種的桉樹!

其實,早在2001年,歐陽文生便與田心村委會接觸,要求承包瓮缸坑這片林地。對於如此之晚才知道山林被承包的消息,冼敬源的解釋是:瓮缸坑距離卓東、卓西村約九公里,加之國家長時間封山育林,村民很少去查看,以為一直是由國家代為管理。

田心村委會主任鄧勝德提供了另外一種說法:1950年代,國家進行了土改,正是在這一運動中,瓮缸坑被劃入當時名為田心鄉、現為田心村委會的名下管理。1984年左右,四會執行國家的林業「三定」政策,將瓮缸坑林地劃入田心鄉及其轄下的村。

田心村出示了當時政府發的山權林權證存根,這是從四會市檔案局複印出來的資料。根據這些存根,現在的田心村及其下屬村小組,共擁有987.48畝瓮缸坑林地。

這些存根騎縫上蓋的是田心鄉人民政府的公章,卓西村民據此認為這個憑證無效。「這相當於在別人的地盤劃一塊地,說是自己的,然後發給兒子們,蓋上章。」卓西村民認為,林權證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放,因此,「田心村出示的存根都是廢紙」。

三年方下裁決

雙方誰也不能說服誰。2006年12月10日,卓東、卓西兩村向四會市法制局提交山林權屬確權申請書,2007年3月,法制局將申請書轉給四會市林業局。

四會市林業局找到了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詢問。土改時任江谷區農會主席的陸洲提供證詞稱:土改時,瓮缸坑由當地政府沒收後歸江平鄉集體所有,1958年歸江谷公社所有,1962年江谷公社將瓮缸坑山林劃為田心大隊所有,田心大隊一直對其經營管理至今。1960年代,現年74歲的老人鄧金喜曾在瓮缸坑牛場看牛,報酬便是由田心發放。

針對卓西村民認為山權林權證存根無效的說法,四會市林業局山糾辦主任黃桂昌指出,四會縣(1993年四會撤縣設市)政府的章是蓋在封面,而不是蓋在騎縫上,這導致了村民的誤會。

由此,四會市林業局在2007年8月出具了一份《關於江谷鎮卓善村瓮缸坑水庫一帶山林權屬爭議的調查報告》(卓善為自然村,由卓東、卓西組成),該報告支持瓮缸坑權屬歸田心村。

然而,上述山權林權證存根統計的山林面積總共只有987畝,至於剩餘的800多畝憑證何在,林業局則語焉不詳。林業局又搜集了63張田心村的自留山證,但卓善村民發現,這些自留山證登記的山林只有3畝在瓮缸坑範圍內。卓善村民還發現,本來田心村委會的西山村小組僅有13.67畝林地有山權林權證,但2006 年在村務公開時突然多了800多畝林地。細問之下才知,原來當時西山村民反對歐陽老闆的運材車通過本村,四會市林業局出面協調後,將瓮缸坑的800多畝林地劃給了西山。這讓卓善村民認為其中一定有鬼。

充實了證據之後,卓東、卓西兩村於2008年7月再次向四會市法制局提交書面確權申請。然而,直到2009年8月12日,四會市政府才下發決定書,判定瓮缸坑屬于田心村所有。對此,林業局解釋,為了儘可能地收集完善證據,所以「花了一些時間」。而卓東、卓西村民意見很大,認為這是政府在拖延時間。

卓西村民堅持認為,田心村的山權林權證存根由田心自己蓋章,封面雖然蓋有四會縣政府的公章,但公章下面並沒有填寫日期。「這可能是後來蓋的。」在外經商的村民冼東森猜測。

數百村民請願

8月12日下發的決定書,8月18日被送至卓西村小組組長冼敬源手上。當天晚上,冼敬源召集全體村民,在村中曬穀場上宣讀該決定。村民情緒激昂,尤其是上了歲數的老人,更揚言「誓與瓮缸坑共存亡」。老人們提議去瓮缸坑砍樹、斷路,並宣稱要組織一百多人去省府反映問題。

冼敬源頭腦很清醒,他建議國慶前先不要行動,等國慶之後再說,這個建議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10月13日晚,卓西村中一名八旬老人過生日,幾十桌的酒菜將全體村民聚集在一起。酒酣耳熱之際,瓮缸坑林地糾紛之事又被提起,村民的情緒再度激昂起來,大家商量說明天便去鎮政府靜坐請願,時間定為早上八點半。

10月14日早上,卓東、卓西一百多村民湧向兩公里外的江谷鎮政府。他們進入鎮政府大院後,分兩邊坐下,只留一個通道給鎮政府工作人員出入。村民還在鎮政府大門口兩側掛上準備好的橫幅,上書:嚴懲毀林真兇,還我瓮缸坑水庫一千八百畝生態林;誓與瓮缸坑共存亡。

卓善鄉賢冼廣厚,退休前供職於珠海市檢察院,深諳法律的他從珠海打電話給村民代表,告誡他們四點:不要破壞財物,不要妨礙公務,不要影響交通,不要傷害人員。四會市法制局和信訪局也打電話給冼廣厚,請他回家勸說村民返村。

10 月14日晚,村民回到村中,一致認為在鎮圩吃快餐太貴了,還是自己做飯比較划算。於是,10月15日,他們將用大號汽油桶改裝成的灶台抬上,帶上鍋、鏟,到中午時,便在鎮政府門口燒柴炒菜。一些在四會工作的卓東、卓西村民,也加入到靜坐隊伍,請願人數達到了兩百多人。在鎮政府門口起灶的獨特景觀,吸引了眾多過客觀望。

15日下午,四會市信訪局韋局長前來與村民對話,勸村民返村,並承諾會解決好山林糾紛問題。

16 日和17日是周五和周六,18日卓西村中有人擺酒祝壽,這幾天村民都沒有行動。10月19日,村民繼續前往鎮政府,一些在廣州、佛山打工的卓善村民也加入靜坐隊伍中。據卓西村民稱,當日靜坐的人數約為三百人,江谷鎮政府一李姓工作人員證實了這個說法。當天下班時,李想把摩托車推出鎮政府大院,但被村民阻止。儘管他同情村民的遭遇,但他認為村民這樣會妨礙公務。

19日下午,江谷鎮委書記劉標和四會市信訪局有關人士召集15名村民代表到鎮政府二樓協商,信訪局韋局長再次出面與村民對話,承諾將由肇慶市法制局和四會市法制局一起,重新展開對瓮缸坑林地歸屬問題的調查。下午5點,村民終於同意回家。

10月23日,肇慶法制局有關人士前來卓善村調查,試圖說服卓善與田心瓜分林地,被卓善村民斷然否決。卓善村民稱,倘若還不歸還山林,他們「將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編後

請用事實說服村民

農民的集體行動,在「仇官」情緒瀰漫的當下,往往被貼上「抗爭」、「勇敢」的標籤。四會市卓善村民在鎮政府靜坐請願一事,卻是個難以下定論的案例。一方面,村民的請願被克制在相對理性的範圍中,儘管在鎮政府門口起灶炒菜,但並未衝擊鎮府,只是靜坐示威,這相比打砸搶燒的無理性發泄方式,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村民行動的理由也難言充分,建國都幾十年了,仍憑「祖宗山」這個曾經的事實主張自己的權益,而不是去尋找更為有利的證據,這並不值得稱道。

毋庸諱言,此次事件中,四會市政府也有一定責任,一件看似簡單的山林糾紛,卻一拖三年才判定歸屬,讓村民不免對其中的利害關係揣測懷疑,各種流言也隨之而起。建國初的土改,不留文件資料、不通知被調整的對方;林業「三定」蓋章留下漏洞;1830畝山林只有900多畝有權屬證明;林業部門將800多畝山林 「協調」給西山村,這些都給卓善村民以口實。事到如今,有關部門應該盡力做到信息公開,將田心村的山權林權證原件披露,並詳細解釋1830畝山林的具體歸屬情況,才可能消除卓善村民的疑慮。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紫薇

來源:南方農村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