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住房已成中國社會最尖銳矛盾 專家鳴不平

由《北青行動》連續三天推出的《80後小夫妻住房狀況調查》系列報導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截至25日20時,該報導共收到網友超過10萬的投票,並有數百條網友跟帖與讀者來信。調查的最後,記者採訪了房地產業界的三位專家,請他們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並對80後小夫妻的住房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如果您屬於80後小夫妻,那麼您現在的狀況是?」的投票中,共有38231人參與投票,其中有34.13%的網友已買房正還房貸,有 30.13%的網友選擇「不買了,我就是要租」,21.57%的人表示正準備買房,而已經買了房,並且還清了貸款的人則占14.17%。

  在「如果您是80後,您覺得房子與幸福感有多大關係?」的投票中,共有32678人參與投票,認為「沒房子生活就談不上幸福房子」和「房子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的人共占74.28%,認為房子與幸福關係不大的有23.59%,而只有2.13%的人認為兩者之間根本沒有關係。

  在「如果您是80後,積蓄夠一套房的首付,你還會租房嗎?」的投票中,共有34714人參與投票,其中表示不會繼續租房的人占到77.79%,只有16.79%的人選擇「做房奴壓力太大,租房更輕鬆」,只有5.42%認為租房買房都無所謂。

  對於以上的投票結果,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的王昊博士為我們做了點評。同樣是80後的王昊認為,在中國的文化裡面,買房永遠要比租房強,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買房子是他們最為關注和關心的事情。從投票結果看,多數網友將有沒有房子作為評價幸福與否的標準,可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很物質化,更為重要的是,其幸福與物質的高度聯繫讓其他幸福感顯得相當渺小。

  ◆房產過熱危害產業結構

  ——房地產界知名人士 杜猛 副教授

  80後小夫妻有權利買房,但是他們大部分人是不具備買房能力的,因為他們的收入與房價相差很多。那些買了房子的小夫妻,實際上是加上雙方父母,是六口人,是一個家族在買房。兩代人都成了房奴,賺錢的是開發商和銀行。這對我們國民經濟結構有非常大的危害。

  首先,一套房子把一家六口人的收入都鎖定了,我國的CPI並沒有把這部分消費統計在內,而這個消費又恰恰是家庭消費最大的一項。這將使我國在拉動內需方面出現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只拉動了房地產的內需,而沒有拉動其它行業的內需。結果是房子更稀缺,房價更上漲,房地產業繼續成為暴利行業。這就容易造成其他行業都萎縮,舉國上下熱衷房地產的局面。如果這種局面惡化下去,對產業結構的危害會很嚴重。

  就像歷史上齊國用大量買進魯國生絲的做法滅掉魯國一樣。魯國人看到種桑養蠶很賺錢,就舉國上下養蠶,不再種糧食。10年後,魯國表面上變得十分富裕,齊國卻突然不再買進生絲,並對魯國進行軍事進攻,魯國就因為續糧不足,不戰而降。

  其次,80後是創業的一代,擔負著國家未來產業結構升級重任的一代。如果他們背上了房子的重擔,成為銀行的長工,就會讓這一代人身心不健康,沒有幸福感可言。即使他們在各個行業工作,也永遠是背著包袱在工作,是不愉悅的工作。賺錢還房貸,將成為他們工作的唯一目的,這將是一種扭曲的工作和生活心態。

  ◆提倡租房,要提供保障措施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 開彥 副主任

  中國的傳統觀念,擁有住房是天經地義的,沒有就會不安定,心理不踏實。但是,與其當房奴在經濟上精神上承擔很大壓力,就不如去租房。矛盾的是,目前租房市場很貴,如果要舒適一點,月租也相當於買房的月供,這也讓很多人覺得是在替房東養房,不如自己買。這時候,就需要政府出手,為小白領們提供一個解決住房困難的措施。溫總理在新加坡開會時也提出,大部分人的住房要靠政府來解決。

  住房問題不能完全丟到市場上去解決,政府有責任監管。怎麼去管,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目前,政府已經啟動了廉租房和國民住宅的建設,政策也很明朗,只是現實執行起來,在某些城市某些環節還存在問題。而作為夾心層的年輕夫妻住房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突出的焦點問題,弄不好要出社會問題。他們工作不久,收入不高,又要建立家庭,買房的迫切性很強,急需政府來幫助解決。

  我認為可以從買房和租房兩方面來著手解決——

  個人要買的,政府幫助一下,推出一些類似限價房的房源,讓他們買得起,要擴大房源,根據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分檔次補貼。但目前看起來解決的希望很渺茫,房源很少,矛盾很大,需要政府儘快出台辦法和政策,有計劃地解決。當然,政府也不可能一夜之間解決這些問題,但是要讓大家看大希望,看到解決的可能性。這樣,這些年輕人也不用人心惶惶,擔心今天不買明天更買不起了。急著去買房反倒推高了房價。

  個人願意租的,也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廉價出租房,受薪階級租得起,有品質保障的。我們的傳統觀念也要改改,租房和買房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改善生活品質。房子很重要,但因此背上沉重包袱就不必要。

  關於住房問題,其實國外有很多經驗我們是可以借鑑的。比如日本,為解決戰後缺房問題,國家成立公營住宅,撥款給公營企業,讓他們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缺房問題,建立了大量類似現在國民住宅或簡易房的房子供應給缺房的人。缺房問題解決後,日本又把公營住宅改成公團住宅,建立起國家級的一些城建公司,給政策,給資金,專門開發解決受薪階級的住房問題。從低檔到改善性住房都做,國家有質量、面積、環境、價格等一系列標準。其實受薪階級並不是要多好的豪宅,只要質量好、實用,住得舒服就可以了。

  再比如租房,在丹麥,一套房子,你可以買一半、租一半,租到一定年限,房子就歸你。這樣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去租房。

  這些事情開發商自己不會去做,都需要政府來出手解決。

  ◆年輕人被房子蒙蔽了眼睛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 王浩 博士

  因房貸而影響到家庭生活品質,已是有目共睹的了。新近熱播的電視劇《蝸居》,更是尖銳地觸及到這個問題。我們說國家國家,是國與家的組合。當家庭不穩定的時候,國家自然會出現危機。所以,如果更多的家庭因為房子問題不和諧,破裂了,我們的國家也會面臨社會動盪的風險,這肯定會影響到中國社會的正常發展。現在之所以政府還沒有大力出手,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而解決房價過高給人們帶來的住房難問題,是因為現在的「難度」還沒有危及到社會穩定。記得杜甫的詩歌里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當更多的「寒士」因為住房問題而不能發展,不能為國家貢獻力量和智慧的時候,我們的國家就需要重新思考房地產對民眾的影響了。

  現在的年輕人大都被房子蒙住了眼睛。在中國,特別是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裡,在年輕人眼中,就是三件事:戶口、房子和票子。如果還有精力的話,就可能再算上車子和孩子。大家會發現,中國年輕人的關注層面就這麼些東西。又關注,又得不到,牢騷自然會多。我經常向大家強調,買房子是人生里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它需要用畢生精力和全部的努力來獲得。遠不像買個MP3那樣隨便。因此,從世界範圍來看,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紛紛買房子,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你又沒有積蓄,沒有好的工作,沒有大的發展,你拿什麼來買房子呢?拿父母的錢。這是現在中國年輕人的普遍心態。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還以自己的家庭能夠幫助其買房子為榮。這是很不公平的,特別對於農村出來的,父母沒什麼積蓄的孩子來說,更是不公平。它撼動了整個社會的價值理念,對年輕人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常此以往,將使我們的更多的年輕人變成啃老族。所以,建議大家要向這種文化現象多抱怨,而不要僅僅抱怨房價。

  ◆記者手記:當我們面對這個無法逾越的話題

  「急匆匆地生活,來不及感受。」如果要描繪中國都市年輕一代人整體的生活狀態,那麼普希金的這句經典,我認為是很貼切的。

  老一輩人常說:「我們那個時候,周圍人的收入都差不多,誰家過得好不好,就看那家的主婦會不會過日子了。」當80後們陸陸續續結婚,組成了中國社會最年輕的夫妻家庭後,他們的持家能力,他們生存狀態以及心理狀態如何呢?面對瘋漲的房價,正屬於奮鬥階段的他們,又該如何面對?為此,我們推出了《80後小夫妻住房狀況調查》系列報導。之所以把焦點集中在住房上,是因為這將是小夫妻們面臨的第一項重大家庭開支,更是這一代人無法逾越的一個共同話題。

  真正走進這一代人的小家庭後,我們很少看到曾讓80後備受非議的「叛逆」、「沒責任感」、「月光」的影子。面對家庭生活,他們同樣有計劃、有目標,並願意為目標去奮鬥。雖然很多人買房子都要靠父母的支持,但他們同樣在考慮父母將來的養老問題。「不想帶著父母和孩子到處搬家。」是很多人堅持買房子的理由。

  我們將訪問對象確定為九個家庭,他們分別處於有房有貸、有房無貸、尚未購房三個階段。我們希望通過幾個個案,能夠折射出這三類家庭的某種生活狀態,匯聚更多的力量,來關注這些年輕的家庭。當然,不管我們怎樣努力,我們選擇的家庭都不可能代表所有80後小夫妻的生活。每個人奮鬥的歷程、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一個調查也不可能起到撫慰每個人內心最敏感最脆弱地方的作用。關於住房,我們的報導不能給出一個結果、一個答案,而我更願意它只是一個開始。有什麼會比這一代人的生存、一代人的心態更為重要?

  所以,我們理解網友們的不理解,更能體會那種被房子煎熬的複雜心情。報導出來之後,引起了巨大反響,這一點我們不會感覺絲毫興奮,反倒是沉甸甸的壓力。三天下來,我們收到了10萬多的投票,更有幾百樓的評論。這些讀者評論,是我多年職業生涯難得一見的——它是無比真誠的,它是飽含辛酸的——很多網友把自己關於住房的情況、心態、故事講述得非常詳細,那字裡行間,甚至會讓我恍惚,他們更像是這一系列報導的主人,他們的故事串聯起來,就是一副生動的都市人的生活全景圖!

  謝謝你們,你們有權利憤怒,有權利夢想,就像有權利幸福生活一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北青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