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熱帖:香港地鐵讓北京地鐵變成白痴

我們要為大多數人服務優先,還是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優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香港地鐵在換乘這個細節上的一個簡單設計,反襯出內地地鐵,尤其是北京地鐵的白痴。

別說香港的硬體先進,現在內地的硬體後來居上,但是每次到香港都會發現一些我們沒有重視的人性化軟體設計。為節省交通費,從來不坐190元的穗港直通火車,而是從羅湖步行過香港再換乘東鐵輕軌和地鐵(這個方法每次可節省80元)。無論是在旺角換乘過海的荃灣地鐵線,還是在金鐘站換乘去銅鑼灣的柴灣線,都是下車對面就是你要換乘的另外一條線。而不是本條線的反方向線路。那麼本條線的反方向線路哪裡去了呢?對不起,被放到了地下或者樓上。這個小小的不同,充分反映出了香港地鐵的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本的人性化設計。

因為你想想,在地鐵樞紐站下車的人中,是換乘另一條線的人多,還是做錯了車要改坐回本線路的反方向的人多呢?當然是換乘的人多了!那就把最近的對面軌道讓給大多數人要使用的另一條線路吧。因為同層有不同的線路,香港地鐵聰明的只標地鐵目的地(如:地鐵調景嶺線、荃灣線),不為地鐵編號。因為你編了號,還是要告訴別人幾號線是去哪兒的,等於多了一道問題。

反觀我們內地北京、廣州和上海的地鐵站,都是把最近的對面軌道給反方向列車,而大多數乘客,管你帶了多重的行李,要換線路?對不起,擠在一起爬樓梯吧!人多,路長。最離譜的上海人民廣場地鐵轉運站,中間的通道距離比一站公車路還遠。如果你要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換地鐵線上,就得火急火燎地趕,怪不得劉翔這跑賽冠軍會產生在上海。真要感謝這些公共設施設計者。

北京的東直門轉運站的設計也是為馬拉松運動員設計的,而且那些老地鐵站的台階路始終沒有改造。其實沒有電梯也不要緊,只要在台階靠牆的邊上用水泥填出一條斜坡,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以讓拖行李的人省去很多力氣。

對比香港的人性化設計,內地最白痴的地鐵站設計要數我們偉大首都的這個最門面兒的地方了。你也不能說人家不人性化,人家知道旅客從火車上擠了一身臭汗跑出來,才專門給你們設計了這個「帶三溫暖沐浴功能」的地鐵售票廳。真不明白這售票的事兒,猴兒急猴兒急的要在外面完成才准許下地下是為了什麼?怎麼就不能到淋不著曬不到的地下去完成?難道怕坐火車的人沒有坐飛機的人素質高?個個都成心想逃票?誰都知道北京的地鐵票2塊錢通天下,為了那2塊錢逃票值嗎!真是太小瞧全國人民了!拖著沉重的行李在瓢潑大雨中排出的隊伍很長,因為售票員很慢,反正他們在房子裡淋不到。建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地鐵也學香港把換乘的另一條線放到對面軌道的時候,你也許會說:老線路已經用很久了,不好改,新線路走地下理所當然。可你知道嗎?香港的地鐵也不是同時建好的,也是一條一條增加的。

新的地鐵線路建好了,對老線路進行調整,在香港人眼裡天經地義。哪怕是讓對面的列車與新線路調換地道這樣的麻煩事,只要是能讓乘客省力、方便,香港的地鐵方面都會努力去做。這就是以人為本。

相對北京無電梯的地鐵連在台階邊加一條坡道這樣並不麻煩的事都沒有去做,對應的是:香港地鐵不斷優化調整卻是在多家公司的協商下完成的。因為香港的多條地鐵並不屬於同一家公司,可以想像調整之難。

與香港相比,我們內地的城市地鐵都是屬於同一家公司,按人性化的需求,讓大多數人方便,在內部進行調整應該不是難事,關鍵是看你願不願意去做。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