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中共和美國關係有多危險?

——中美「婚床」的裂縫將有多寬? 擁有什麼反制王牌?

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中美關係風波迭起。從Google事件、對台軍售,直至歐巴馬準備接見達賴喇嘛,所有過去美國為顧及中共政府情緒而暫時擱置的事接連推出。這些事情與去年開始出頭的貿易保護主義結合在一起,使中美關係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一向慎談政治的美國在華商界人士對中美關係前景也持悲觀態度,歐亞集團甚至將中美關系列為2010年全球十大風險之首。 


       戰略研究中有個經典方法,叫做「場景想定」(Scenario)。這次中美「婚床」出現的裂痕,會將中美關係推向何處?已經有人在做「場景想定」。但是,無論是何種「場景想定」,必須從現實中推論得出。所以本文還是從分析中美關係緣何出現裂痕開始。


 「婚床」緣何會出現裂縫?


          中美關係一向就被一些人比喻為「聯姻」,雖然觀察者都知道這樁婚姻的兩造實屬「同床異夢」,但由於雙方都希望保持這一關係,所以「婚床」一直未曾裂開大口。即使是目前硬招迭出的歐巴馬政府,最初也對中共政府充滿友善之意,在對華關係上創造了「兩個第一」,一是在對華政策上充分考慮了來自中國的「智囊」的建議,歐巴馬的「對華政策期望清單」是由美國東西方研究所邀請中國外交部屬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從「中國視角」出發參與起草的;二是開創了美國總統上任不到一年就訪問中國的先河。這次訪問中,歐巴馬公開表達了正面接納中國和平崛起、願意同中國分享部分「領導責任」等意願,這一姿態被媒體形容為歐巴馬試圖「與北京共舞」。


         從表面上看,這次出現裂縫是歐巴馬向中國伸出的友誼之手卻並未贏得北京的友誼,特別是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受到中共政府的輕慢,導致中美關係出現轉折點。中共政府如此做派的心理基礎,是認為美國霸權呈現衰勢,中國崛起大勢已成,美國對華需求日漸增高。此情此勢之下,無需擔心中美關係出現變數。


        但從長期戰略角度看,中美關係這張「婚床」並不牢固,這除了雙方的價值觀完全對立之外,還在於這對「非友非敵」的大國都把對方看作是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競爭者,缺乏建立長期戰略盟友關係的基礎。 


        除了這點之外,中國方面顯然還忽視了為國內政治經濟服務是美國政治的基本規律。


     美國經濟轉型,中國因素減弱


         先說中美經濟關係。2005年以前,中美經貿的重心是貿易(紡織品、玩具業、製衣業等)。2006年以後,美國則將促成中國開放金融市場作為首要任務。中國在推出國有銀行業上市之時,美國銀行、高盛等好幾家金融巨頭都成為中國國有銀行的「戰略投資者」,搭上這些由中共政府保駕護航的金融巨艦在中港兩地上市,撈得盤滿缽滿。但隨著投資的「三年鎖定期」屆滿,這些「戰略投資者」都獲利回吐,離開中國市場。也就是說,在以往中美外交中,先是產業界,後是金融界,都曾是中共政府遊說美國政界的有力同盟。而目前這一階段,這兩大利益團體與中國暫時處於利益疏離狀態。


        美國經濟目前正面臨轉型。歐巴馬執政以來,美國開始加強出口導向,以此刺激經濟、增加就業與儲蓄。這些措施促使美國的經濟結構與消費方式迅速轉型。 2009年12月中旬美聯儲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的儲蓄率持續上升,穩定在5%左右,美國家庭已成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買家;而外國投資者在美國國債餘額的增量中占據的比例下降,已經從2008年的54%降至2009年的第三季度的27%。這種情況下,中國無論是作為廉價消費品的提供國,還是作為美國國債債主的重要性均大大下降。  


        2009年12月31日,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屬於中國的新年」(Chinese New Year),文章指稱中國的匯率政策是「重商主義的」,是「掠奪性的」,贊成用保護主義來解決美國就業不足的問題,並判定中國沒有膽量大量拋售其美國國債儲備來做出反應。由於這位學者的專業地位,他這一提倡會產生較大影響力。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問題容易上升到戰略高度,與正在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一起,共同衝擊中美經貿關係的基礎。


        而中共統戰部副部長朱維群日前就歐巴馬準備會見達賴喇嘛發出威脅,特別強調「美國領導人如果選擇在這個時候會見達賴,破壞兩國的信任和合作,對美國度過目前的經濟危機有什麼 好處嗎?是為『無利』」。這類威脅只能說是昧於美國經濟形勢的昏憒之言。


        中共擁有什麼「反制」美國的王牌?


         在美方宣布對台軍售計劃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月2日在批評美國的決定時,使用排比句「嚴重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危害中國國家安全」來表達憤怒。《環球時報》則援引「中國專家」的話說這回中國對美國是「真罵、真反制」。


         前面已分析過美國經濟方面的中國因素正在減弱,沒談到的是中國可能將原定於購買波音飛機的訂單轉給歐洲的「空中巴士」。現在再來看中國手中還握有什麼「反制」美國的王牌。


        軍事方面。中國聲稱要制裁那些參與對台軍售的美國公司。但實際情況是中國多年來一直在遊說美國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就在Google事件引發中國黑客討論,輿論對中共政府多有指責之時,代表美國300多家軍工企業的19個遊說團體還在積極活動,希望歐巴馬政府能夠放鬆對華武器出口的管制。中共政府在多方懇求美國解禁而不得的情況下,何談制裁?所以這種「制裁」最多是取消或者推遲雙方軍事交流罷了。


         拋售美元國債,與美國打貨幣戰。從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以來,就一直有人在做這種「場景想定」,倒是中共政府從未用此作為威脅。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在此先做個「場景想定」:中國將其龐大的美元債券在市場拋售,如果無買家(事實上沒有這麼大的買家)接盤,有價無市的狀況只會迫使賣家打折廉售,這時候美國再來個趁低吃進,結果是中國的外匯資產嚴重縮水。所以這種自殘式的「殺敵」,不到萬不得已,相信中共政府不會採用。


       只剩下朝核與伊朗這些「重要的國際與地區問題」上的合作了。但這張「王牌」打出來,中國也無出奇制勝的勝算。就算是中國在這倆問題上故伎重施,放棄和美國有限的合作,重回杯葛任何美國提議的老立場,大不了也就是將小扯皮化為大扯皮,比中國與美國「合作」時糟不到哪裡去。更何況,歐巴馬已經為中國重歸「不合作」老路作了足夠的準備,在明年的新預算當中列了7080億的國防預算,用來增強「提供安全的能力」。


        但中共政府有必要在國際上多一個處處與自己叫板的敵手嗎?看不到目前有這個需要。現階段,中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已經進入高風險期,經濟狀況更是遠不如外部觀察者們看來那樣樂觀。也就是說,目前中國沒有與美國比拼的本錢。而孤注一擲,象前幾年朱成虎威脅的那樣,要以焦土策略與美國打一場核子戰爭,中國國內的狀況又還沒糟糕到這般令統治精英絕望的程度。更何況精英們撈錢的機會還多,全家移民外國的前景正美著呢。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預測,這次中美「婚床」出現的裂痕,其結果嚴重不到哪裡去,至少不會成為所謂「第二次冷戰」的開頭。但既然美國已經決定不再謙卑地向中國示好,令中共政府不快的貿易保護措施、網絡戰、抓捕中國間諜的行動、支持西藏達賴喇嘛、人權話題等一道道大菜均少不了要端到中共政府面前。中國當局還得做好準備:形勢一度對中國極其有利的亞洲地緣政治可能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日本的親中共態度會有所改變,台灣馬英九的頭也不會再叩得咚咚作響。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縱覽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