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網民熱議取消戶籍制社論 中宣部禁止媒體轉載

作者 台北特約記者 陳民峰, 香港特約記者 麥燕庭

 
發表共同社論的中國十三家地方主要報紙
法廣中文部
本台香港特約記者麥燕庭報導稱: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前夕,大陸十三分地方主要報章破天荒發表共同社論,促請政府取消令不同戶籍人士有不同待遇的戶籍制度,有關做法和意見獲得政協發言人趙啟正肯定及推薦。雖然如此,據本台了解,有關意見不會包括在兩會的常委會工作報告內,而主流傳媒已按指示,不轉載有關訊息,相關傳媒的網站亦已拿下有關文章;不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預期,共同社論的做法日後會更廣泛地被使用。

包括廣東《南方都市報》等十一個省區市的普及報章,在三月一日發表題為《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並敦促戶籍制度改革》,在接近一千七百字的社論中,新聞界促請與會代表或委員提請政府設定時間表,改革並最終撤銷做成不公平而且有違憲法保障的平等原則的戶籍制度,以平息弊政和民怨。有關社論迅即獲得新浪網等三家主流網站具名支持,網上回應更為熱烈,絕大部分表達了支持聲音。不過,本台了解,中央級或受制於中宣部的傳媒均已按指示,沒有轉載有關社論和相關評論。

全國政協會議發言人趙啟正二日在記者會上避談有關問題,但在會後響應記者追問時卻肯定了社論,他說,傳媒有權對政府政策提出意見,認為今次共同社論有推動力。他又說,已看過有關社論,認為它說出不同階層,尤其是農民子弟的呼聲,呼籲其它政協委員也要閱讀這篇社論,研究哪些地方值得贊同,哪些建議需要補充。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台訪問時讚揚十三家傳媒的做法既肩負新聞界天職,又有技巧,例如談的是總理溫家寶也有提及的民生問題,相信他們不會有飯碗問題,不過,中宣部和主責思想工作的官員必然會有跟進行動,包括對談、發新指示等,這都應該在發出共同社論的傳媒的預計之內。

雖然在中國近二千家報紙中,只有十三家發表共同社論,劉銳紹認為,不能低估其影響力,因為中國的改革從來都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多的,當年的包產到戶亦是由十八家農戶自簽生死狀促成而推行全國的。他相信,有關行動日後必會擴而充之,發生的頻密程度亦會不斷增加,但不會很快。

熟悉中國事務的評論員林和立亦肯定共同社論的做法,但預計,由於戶籍制度涉及太多人士的利益,不可能在今次兩會會期有任何公布。

發出撰寫共同社論邀請的《經濟觀察報》下屬的經濟觀察網副總編輯張宏在社論刊出後,撰文解釋,指行動受到英國《衛報》去年九月邀請《經濟觀察報》參與當年十二月哥本哈根會議時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社論活動啟發。張宏又說,在中國當代史上,媒體從來就不是旁觀者,作為黨的喉舌,媒體更有責任積極參與到推進中國改革的進程中。他更引述溫家寶上周與網友交流時的說話作支持,溫家寶說,「對新生代農民工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那些長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並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民工融入城市。」

社論出台後,受到網民熱捧,被譽為今年兩會「民間一號提案」。一位網友在他的部落格上表示,「聯合社論發出媒體本來應當發出的正義呼聲,…,它表明中國一些傳統媒體正在覺醒,努力重返偏離太久的正常軌道。…令人鼓舞」。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國社會有許多問題和矛盾都與戶籍密切相關,在兩會前提出這個共同社論,十分適時。

中國的戶籍制度始於一九五八年,至今只有極少數國家實行。由二零零五年起,中國著手改革戶籍制度,但成績不顯著。

另據本台台北特約記者陳民峰的報導:北京經濟觀察報、南方都市報等十三家媒體發表聯合社論,籲請大陸全國兩會代表敦促政府進行戶籍改革,中止弊政。但是台灣的媒體今天追蹤報導指出,這十三家媒體可能受到壓力,非常低調,對於外界的詢問,不作任何回應。

據指出,中共中宣部在聯合社論見報當天下午,就明令大陸各網站及媒體不能轉載,也不能討論這篇社論;原本轉載共同社論的網路媒體,也都撤掉了相關內容。十三家媒體中,甚至有部分主管通知記者,在跑兩會新聞時,不要談論戶籍改革的事。

大陸全國政協發言人趙啟正2日在政協會議的記者會上也迴避有關戶籍改革的問題。當時一家香港電視台記者問趙啟正,有沒有注意到聯合社論呼籲兩會代表和委員敦促政府加速戶籍改革,結果因為那位記者同時問了另外兩個問題,趙啟正只選擇回答了中美關係的問題,對戶籍改革避而不談。

這篇聯合社論是由大陸經濟觀察報發起,構想來自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之後,全球五十六家媒體共同刊登了一篇有關全球暖化的聯合社論。今年春節前夕,經濟觀察報認為,戶籍問題亟待改革,於是向大陸各省市媒體發出邀請函,但最後只有十三家地方媒體參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