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方城岩畫「天書」綿延方圓十里 震驚四方

部分「天書

在方城縣清河鄉沙莊、張莊村西側山岡上,一片裸露的巨石上有幾十處排列有序的圓形凹穴。漯河一位考古學者馬寶光看到凹穴組合圖案後,認為這與具茨山岩畫如出一轍。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南召猿人的發現者張維華老先生推斷,方城岩畫可能是夏朝人留下的遺蹟,與具茨山岩畫應屬一類。

4月2日記者獲悉,方城岩畫「天書」考古驚喜不斷,不僅範圍已由最初的一個鄉擴展至6個鄉鎮,而且還發現了一幅由多個凹穴、方槽和溝槽線組成的遠古示意圖。

棋盤可能從此演變來

據悉,馬寶光是第一個在方城發現岩畫「天書」的人。2月27日上午,他來到方城縣考古時,在清河鄉沙莊、張莊一帶山岡上發現一片裸露的岩石,上面鑿刻著幾十處圓形凹穴,有單個凹穴、雙連凹穴、三連六連凹穴及多穴組合圖案,這些凹穴深淺不一、排列有序。他當時就覺得這和具茨山「天書」很像。

據清河鄉當地村民介紹,類似的「天書」在方圓5公里內還有分布,有的排列似「北斗七星」「 梅花」。獲悉此事後,方城縣主管旅遊的副縣長及文化、旅遊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趕赴清河鄉進行了實地考察。3月14日,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南召猿人的發現者張維華老先生,和具茨山岩畫發現者、禹州市具茨山岩畫研究會會長劉俊傑應邀來到方城,對已發現的近百處方城岩畫進行考察。

經實地考察,張維華說,方城岩畫分布面積比較廣,而且種類豐富。北有禹州具茨山岩畫,南有方城岩畫,儘管相距數百里,但風格極其相似。兩處岩畫可能都是夏人創作。方城岩畫很多內容可能是當時祭祀的一種記錄。同時,方城岩畫中比較少見的米格形圖案、方格形圖案都很像古時候的陣勢圖,可能與打仗有關,後來的棋盤或許就是由這樣的陣勢圖演變過來的。

其中一幅圖世所罕見

另外,馬寶光又在方城縣四里店、柳河、袁店、拐河、古莊店5個鄉鎮發現了岩畫群

其中,在古莊店鄉劉崗村一塊大石上,除鑿磨了成組而又排列規整的凹穴星紋外,還錯落有致地布滿了幾十個凹穴星紋。在凹穴間,又穿插鑿刻了四五個方槽。在凹穴、方槽之間,又鑿刻了不同方向的溝槽線,連接貫通,組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圖形。學者們推測,這可能是星象圖或示意圖。馬寶光說:「這幅遠古示意圖之完整,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岩畫中也不多見。」

方城縣文化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方城縣已將這些岩畫「天書」的發現地作為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要發現予以保護,並上報了省文物局。在做好保護的同時,還會再邀請有關方面專家進行詳細深入的研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中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