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北京垃圾除臭的尷尬

今年,北京將在全市18區縣600個居民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 運輸和處理,市政府給予10%補貼,預計總投資將達數億元。  「垃圾場養活了全北京的烏鴉」一門門「藍衣大炮」,看起來有點像望遠鏡,散落在一座高約20米的垃圾山之上。如果不仔細看,很難注意到它們的存在。成群結隊的烏鴉,在「大炮」的上空盤旋——這就是坊間傳說的除臭風炮,即將用來給北京阿蘇衛垃圾填埋場除臭。這些藍色的除臭風炮被拉到阿蘇衛垃圾填埋場已經有些時日了。Sally最近兩次偷偷溜進填埋場,和它們打過照面。Sally住在填埋場下方向兩三公里的別墅小區「保利壟上」。過去兩年中,她和周邊小湯山社區的居民們深受垃圾填埋場的臭味困擾,「過年的時候,還臭得更厲害。我很生氣,都不好意思請朋友來家裡玩。」今年3月,Sally帶著記者朋友去了一趟垃圾場,但垃圾場進不去,只好在旁邊看。當時北京下了一場很大的雪,把垃圾山都遮住了,即使這樣,「還是臭死了」,烏鴉還是在那裡飛。「烏鴉太多了,那裡養活了全北京的烏鴉。」受不了臭味的居民一遍遍向政府部門投訴。「以前只要聞到臭味就會給市政市容管委信訪處的處長發個簡訊,今天又臭了。市政管委的人說,2009年底會整改,到時就不會臭了。」可是到了2010年,還在繼續臭。「Sally苦笑說,」現在我都不發簡訊了,因為臭的天數很多,天天發也沒有意義。「由於垃圾問題,這片位於奧運村北、上風上水的社區淪為價格窪地。小湯山別墅的房價居然不如通州塔樓。通州區位於北京東郊,在新一波的房地產價格飆漲狂潮中,其普通住宅的價格已超過每平方米兩萬元。對於居民的這種處境,市政管委的副總工程師王維平表示理解:」填埋場臭味,就是臭啊,雖然我沒有做臭度實驗,但我去那裡轉了轉,根據我半輩子的工作經驗,我覺得那裡的臭度是超標的,按道理是,國家規定的防護距離是500米,500米就該聞不著味道,可是 800米,1000米,2000米還能聞著臭味。「一個多月前,Sally和其他業主又去市政市容管委信訪辦投訴,這回,她們得到了政府的一份書面答覆。 」答覆上說是5月份就不會臭了。「」5月份「是阿蘇衛垃圾填埋場臭味治理的工作」可基本完成「的時間表。市政管委說,到時」臭味將得到有效控制「。在垃圾填埋場安裝除臭風炮是這個除臭系統工程的一部分,其他的除臭措施包括:對填埋場垃圾堆體用HDPE膜覆蓋,膜下設置填埋氣體收集裝置,對收集的氣體進行點燃,以減少臭味。」給垃圾灑香水是掩耳盜鈴「Sally是典型的都市中產,2000年隨老公來北京開公司。她說並不清楚這100颱風炮能在多大程度上除掉垃圾臭味,」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除臭。「對垃圾填埋場周圍的居民來說,除臭風炮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北京媒體在報導阿蘇衛垃圾填埋場除臭工程時,也有意將 」風炮除臭「拎出來當成吸引眼球的」新聞點「。有網民在網絡論壇上戲稱,北京給垃圾場灑香水,屬於掩耳盜鈴。英文世界對這些風炮也充滿好奇。英國《衛報》特意刊發文章,介紹在北京垃圾戰場現身的」除臭大炮「:這種新裝備每分鐘可以噴出數十升的香水,噴射距離可達50米。這篇文章隨即被多家英文網站瘋狂轉載。有讀者發表評論說,這是一個壞主意(badidea),與其在除臭大炮上花錢,不如在垃圾回收方面有更多的投入。除臭風炮正式的說法叫」高壓噴霧風炮系統和常規噴淋系統「,是指利用高壓管路形成高壓水流,並在管路末端使水霧化,噴灑至周圍空間。這種裝備原本用於建築工地的控塵降塵、工業廠房的加濕降溫等,但有聰明的商家將它引入了垃圾填埋場。按照政府計劃,北京阿蘇衛、安定、北神樹等垃圾填埋場都將安裝這種」攔截掩蔽除臭系統「。除臭風炮噴灑的其實也不是香水,而是除臭劑。從理論上講,伴隨高壓水霧噴灑而出的除臭劑分子,可以和垃圾填埋場的惡臭氣體分子充分接觸,從而消除臭氣。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除臭風炮及其噴出的除臭藥劑,所起作用恐怕非常有限。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路鵬等人在2008年12月《環境衛生工程》雜誌發表的論文指出,目前人們對填埋場惡臭物質的組成、比例與化學特性不清楚,所採取的除臭措施針對性不強,要處理的目標惡臭化學物質不明確,在處理方法與藥劑的使用上存在盲目性,」一方面造成人力與物力浪費,另一方面除臭效果不理想「。」灑一些除臭劑,可能會在有限時空範圍內解決一些問題。但這只是一種治標的措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臭氣的來源並沒有得到任何解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說。不僅如此,除臭風炮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是一個擺設,因為它們只在極端天氣或其他特殊條件下使用。還有批評者說,與臭味相比,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是更大的麻煩。在不少地區,填埋場的滲濾液已經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而直到今年4月1 日,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工程技術規範才首次實施。王維平也承認,除臭風炮其實解決不了多大問題,也不是主要的治理措施。實際上,阿蘇衛垃圾填埋場臭味治理的主要手段包括覆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並在膜下埋設沼氣收集裝置,對收集的氣體進行燃燒。」我們要兌現沒有臭味的承諾。『五一』之前蓋膜,蓋了膜,就沒多少味道。還要收集氣體,每隔20米用一根管子。全世界的垃圾填埋場就沒有這麼密集的,一般是25米至50米一根管子。「王維平說,」這種做法肯定有效。「」是不是除了臭,就不給搬遷「Sally對除臭系統的效果還在觀望。」昨天晚上,有霧,氣壓低,9點多鐘我出去遛狗的時候,聞到很濃很濃的像臭雞蛋一樣的味道,一直到今天早上才散完。「另一名阿蘇衛居民甚至認為,」除臭有什麼用,垃圾填埋場這麼大地方,又不是密閉的,風一刮,味兒都到我們這兒來了。「不過,現在Sally最擔心的還不是垃圾的臭味,而是阿蘇衛即將興建垃圾焚燒廠的傳聞。」我隔壁一聽說有垃圾焚燒廠,就把房子賣掉了。「居住在橘郡小區的居民王永則說,」聽說這兒要建垃圾焚燒廠,感覺天都快要塌下來了。「」雖然垃圾填埋場的臭味很難聞,但這只是一個生活品質高低的問題,如果建垃圾焚燒廠,那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我當然不願意聞臭味,但如果要讓我在聞臭味和二惡英之間選,我肯定選聞臭味。「與王永同一小區的64歲老人雷英說。她說這番話的時候,附近社區的居民們正在相互發簡訊或打電話,提醒大家收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的節目《看不見的危害——二惡英》。但在政府看來,如果垃圾不焚燒,也面臨著一個幾乎無解的難題。王維平說,北京市每天產生1.84萬噸垃圾,但所有填埋場的設計日處理量只有1.1萬噸,填埋場基本上都是超負荷運行,」北京如果繼續採取現行的混合垃圾填埋方式,每年要毀掉500畝地,垃圾填埋場封場後,臭氣要釋放8年,不能搞綠化,不能種莊稼、不能修建築,頂多做一個環境教育基地。「居民對政府的垃圾焚燒決策並不放心。今年2月,由雷英起草,社區居民給市政管委寫了一封信。他們在信中說:」如果一個垃圾填埋場都管理不好,我們怎麼能夠放心讓你們在這裡再建一個垃圾焚燒場?「能否處理好眼下的填埋場臭味問題,被視為是對政府辦事能力的一個考驗。這時候,居民的意見和投訴,也開始得到政府的積極回應。包括除臭風炮在內的」攔截掩蔽除臭系統「,正是政府拿出的解決方案之一。不過,阿蘇衛一帶的許多居民對除臭系統的興趣似乎不大,」不知道政府的除臭計劃,也沒覺得有什麼改善。「阿蘇衛村的張大爺說。他們正在夢想著政府給他們搬遷,既可遠離現實中的垃圾臭味困擾,也能夠擺脫想像中的二惡英污染。根據北京市政管委的書面答覆,阿蘇衛填埋場周邊的牛房圈村和二德莊村與填埋場的距離達不到衛生防護距離的標準,應予搬遷;百善村和阿蘇衛村屬於昌平區城鎮規劃中未保留的村莊,也需搬遷。也就是說,無論垃圾焚燒廠是否上馬,這些村莊均要搬遷。在阿蘇衛村村口,貼滿了」彩鋼封屋頂「的廣告。村子裡,叮叮噹噹修房子的聲音不絕於耳,很多村民希望藉此多拿一些搬遷款。60多歲的張大爺甚至擔心:」是不是除了臭,政府就不給搬遷?現在每天每個人有三塊錢的污染費拿,但得病的話,要這個錢有什麼用呢?「」錢大都用來買焚燒爐了「Sally現在還沒打算搬走。」我為什麼要搬,我讓它(垃圾焚燒廠)搬嘛。我想它還沒有開始焚燒,我要是努力一下,也許就不讓它燒了。「一些與Sally有共同想法的居民,希望通過維權行動推動政策改變。早在去年7月,小湯山地區就有居民出來抗議垃圾焚燒。當時,他們偶然得知阿蘇衛將修建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廠。網名叫」驢屎蛋「的律師黃小山也參與了抗議。黃小山居住的別墅小區,位於垃圾填埋場上風口約六公里處,其實聞不到填埋場的臭味,但他認為維權行動很有意義。去年12月,在鳳凰衛視的一次訪談節目上,黃小山認識了王維平。後來,他被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邀請赴日本考察垃圾焚燒。此事也被多家媒體描述為政府與公眾溝通的一個樣本。從日本考察歸來的黃小山說:」我不是不贊同焚燒這個技術,但垃圾焚燒除了技術成熟之外,還要具備若干前提,包括在立法規定下實行全社會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嚴格監管等。如果在日本,住在焚燒廠邊上我都不會反對。「黃小山和其他居民現在正在自發進行垃圾分類實驗。」說垃圾分類不是焚燒的前提,簡直是搞笑。「Sally說。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一個治本之策,也可以緩解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燒的壓力。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說,」十幾年前,就有這方面的呼籲,但到現在還沒有什麼進展。在垃圾分類問題上,政府現在有多少投入?目前政府的錢大都用在買焚燒爐這個最大興奮點上了!「不過,北京今年已開始在全市 18區縣600個居民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運輸和處理,市政府給予10%補貼,預計總投資將達數億元。」要建成阿蘇衛垃圾焚燒廠最快也得四年,這四年的時間,垃圾分類能做好、法律法規也能健全,時間來得及。「身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王維平說,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已經把垃圾處理列入立法工作,今明兩年就會出台。即使用除臭風炮噴灑香水,也沒有辦法讓垃圾變香。但尋找到垃圾處理的適當對策,並非沒有可能。

  (來源:南都周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