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外媒:美國企業結束「中國蜜月」?

作者:

在許多左翼人士眼中,跨國企業依稀仍是一副邪惡嘴臉。但在這個世界上,它們是促進和平、繁榮與國際合作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若不是憑藉大企業的力量,美中關係或許多年前就已惡化。在太平洋兩岸,都有許多勢力樂於見到美中關係變得更具對抗性,包括中國的國家主義者、美國的工會主義者以及兩國的軍方。一代人以來,美國跨國企業一直發出針鋒相對的聲音:一個更加強大、繁榮的中國,對美國或許是好事。

所以說,美國企業日益流露出對中國失望的情緒,無論對於商界還是國際政壇來說,都是不祥之兆。

近幾個月來,美國三家最負盛名、實力也最為雄厚的企業相繼與中國政府發生了衝突:谷歌(Google)、高盛(Goldman Sachs)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它們分別是美國在科技、金融和工業領域的實力象徵。

谷歌與中國政府之間沸沸揚揚的網絡審查爭議,使該公司險些撤離中國。雖然上周達成了顧全面子的讓步,但谷歌在中國的前途仍充滿不確定性。上月,高盛在中國遭到了強烈的抨擊。中國官方媒體譴責該銀行業集團「在中國市場到處啜金吸銀」,牟取暴利。

來自通用電氣執行長傑夫•伊梅爾特 (Jeff Immelt)的抱怨——通用方面隨後出面加以淡化——格外引人注意,因為伊梅爾特本人十分看重中國市場。去年我參觀了通用在上海新設立的光彩奪目的研發中心。在伊梅爾特前任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主政時期,通用在中國研發方面沒有投入太多資金。伊梅爾特大幅增加了相關經費。目前通用有2000多名中國工程師,從事尖端環境及醫療技術方面的研發,這些技術大部分面向中國市場。去年通用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

但放在通用身上,這些數字算不上多大。通用是美國最成功的跨國企業之一。去年通用全球營業額為1570億美元,且該公司先前的目標是,到眼下這個時候每年能在中國實現100億美元的收入。上月在義大利的一個私人宴會上,伊梅爾特吐露了對於中國對待外企方式的不滿。他表示:「我不確定最終他們是否想讓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獲勝,或者讓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成功。」

上述言論,與美中政治領袖有關兩國關係的講話大相逕庭。兩三年前在美國參觀波音(Boeing)的一間工廠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讚中方的大筆訂單是「雙贏」理念的一個範例。歷屆美國總統,包括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內,都曾表示美國歡迎中國的崛起,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商業關係的蓬勃發展對雙方都有利。

從某些方面來說,此時美國跨國公司對中國感到失望讓人覺得奇怪。在許多人看來,中國市場終於要開始兌現外界期待已久的承諾。肯德基(KFC)和麥當勞(McDonald's)等美國快餐公司在中國發展良好。中國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然而,谷歌、高盛和通用電氣同時遇到了困難,這似乎說明一種更大的趨勢正在形成。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高級官員私下裡一直擔心,中國經濟貿易政策的國家主義傾向似乎越來越濃厚,將美國企業置於不利地位。他們擔心,經歷了30年強勁的經濟增長後,中國可能開始認為,現在大可以對外國投資採取一種不那麼歡迎的態度,轉而著力扶持本國優秀企業。

美國企業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惡化,將適逢兩國關係格外嚴峻的時期。「大衰退」已開始削弱美國對全球化的容忍度。美國失業率仍處於近10%這一讓人不安的水平;預算赤字不斷攀升,加之軍事上遇到的挫折,使美國領導世界的能力受到了質疑。在此之際,美國政界和學術界越來越懷疑,美國是否應該歡迎中國的崛起?針對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美國國會大力推動對中國商品施加貿易制裁,從中可以看出對中國的牴觸情緒。

過去,美國企業一直是美國國內抵制反華聲浪的中堅力量。假如通用電氣、谷歌和高盛等美國企業不再鼎力支持中國,或是不肯為中國講話,那麼保護主義浪潮將進一步高漲。

當然,中國政府並不笨。在如何與美國和整個世界打交道方面,中國越來越有信心,但同時仍謹慎地希望避免衝突。在戰略性時刻,中國政府有可能做出戰術讓步——不管是在谷歌事件還是在匯率問題上——這是為了避免與美國發生具有破壞性的衝突。但是,鑑於美國商界和公眾越來越不好安撫,中國政府出現誤判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譯者/楊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