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重慶周二圍攻日領館 中南海有難言之隱?

重慶星期二(10月26日)下午再度發生反日示威,抗議者在日本領事館外焚燒了日本國旗。抗議的起因是釣魚島主權問題再次引發中日間的爭議。

重慶星期二(10月26日)下午再度發生反日示威,抗議者在日本領事館外焚燒了日本國旗。抗議的起因是釣魚島主權問題再次引發中日間的爭議。BBC

報導說,反日遊行隊伍從朝天門出發,前往位於附近的日本總領事館,報導說約上千人參加了抗議。遊行隊伍兩邊布滿維持秩序的警察。

示威者高呼熱愛中國和抵制日貨的口號,有抗議者在日本領事館前焚燒了日本國旗。《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有遊行者試圖進入領事館所在的辦公樓,但被警察阻止。

10月26日(周二),四川重慶,中國數百名反日抗議者遊行至日本總領事館前焚燒日本國旗。(圖片:美聯社

10月26日(周二),四川重慶,中國數百名反日抗議者手舉橫幅向日本總領事館前進。(圖片:路透社

10月26日(周二),四川重慶,中國反日抗議者在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前焚燒日本國旗。(圖片:路透社)

目前還沒有關於逮捕和暴力衝突的報導。中共政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制止各地發生的反日抗議,當局說抗議者遊行的理由可以理解,但是反對違法和非理性的行為。

中國媒體引述中共主管政法的最高官員周永康的話說,當局必須加強宣傳和民意導向,讓公眾理性、有秩序、合法地表達愛國熱情,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

嚴加戒備

重慶本月早些時候曾發生一次更大規模的反日示威。一名在當地的記者在遊行開始前對BBC中文網說,遊行出發點有很多安保和警務人員。他說他們中不少人用手機或攝影機攝影。

此前寶雞反日示威中曾出現針對中國社會和政治問題的口號。

態度微妙

有觀察人士指出,中共政府對這些反日示威的態度微妙,一方面不能完全制止和希望借民眾之力對日本表態,另一方面又擔心示威失控由反日變成宣洩對中共當局的不滿。

北京的評論人士彭定鼎說,當局利用民眾的愛國主義作為鞏固統治的工具,但愛國主義對當局也有危險的一面,當局對此十分清楚。他說當局會確保反日遊行不會失控。

彭定鼎說,參加反日遊行的公眾會自然地提出疑問,為什麼保釣活動要靠民間人士,而不是靠國家的海軍進行。

他說放棄對釣魚島的控制是中共自鄧小平起的一貫政策。雖然中國外交部反覆說在釣魚島主權上不會讓步,但中共當局實有難言之隱。


中共政治:洞徹中南海時不時拿出揮舞的雙刃劍

事實上,日本所稱的「尖閣列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中共當局早就予以承認:「琉球群島散布在我國台灣東北和日本九洲島西南之間的海面上,包括尖閣諸島」(《琉球群島人民反對美國占領的鬥爭》,《人民日報》,1953.1.8),但此次為何大動干戈?

毛澤東時代,為改變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中共當局與日本關係發展得很好,不僅放棄對日戰爭索賠,毛澤東還一再感謝日本侵華:「日本皇軍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教員,也可以說是大恩人,大救星」、「沒有什麼抱歉。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國人民奪取了政權。沒有你們的皇軍,我們不可能奪取政權」(1964年7月10日,毛澤東會見日本社會黨委員長佐佐木更三)。

的確,沒有日本的侵略,就沒有西安事變,中共根本無從取得合法地位,一邊消極抗日,一邊積極發展壯大自己。1937年中共軍隊僅4萬餘人,根據地只剩下陝北一隅之地。抗戰之後,中共奇蹟般地創造出近百萬正規軍和220萬武裝民兵,大半個華北以及華中、華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它的天下(楊奎松《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軍事戰略方針的演變》)。

1972年9月29日,中國與日本建交。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訪華,開啟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的大門,以低息、長期為優惠條件,累計向中國發放貸款約32,000億日元(約合300億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所副所長金熙德承認:「ODA確實起了大作用,你找不出來哪個大型工程沒有日元貸款的影子。」1984年9月,3000名日本青年應邀訪華,中日友好達到了高潮。蜜月期間,雙方合拍了《玉色蝴蝶》、《天平之甍》、《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影片表現一衣帶水的情誼;《望鄉》、《人證》、《追捕》及栗原小卷、高倉健、中野良子等日本影片和明星風靡大陸。

日本1960年代就在研究南京大屠殺,相關著作、論文汗牛充棟,而1980年代之前,為避免破壞中日友好的氣氛,南京大屠殺在中國大陸是禁區中的禁區:1958年版中學歷史教師手冊之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關於1937年只有:「日軍侵占上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別說南京大屠殺,連南京淪陷都好象沒有發生過;1975年版《新編中國史》之歷史年表,關於1937年只有:「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南京防禦失敗」的記載,完全沒有南京大屠殺的蹤影。

六四」大屠殺和「蘇東波」之後,共產主義烏托邦破滅,畏啟蒙如虎的中共當局,轉而在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里尋求合法性資源。形成同仇敵愾的氣氛,樹立一個外部敵人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那麼,當局為何選中日本來充當這個敵人?

2009年2月15日,中國新星號貨輪遭俄羅斯軍艦擊沉、8人失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將此描述為「中國貨船在俄羅斯海參崴附近海域遇險」。在全球媒體鋪天蓋地報導這一慘劇的情況下,當局只得承認這並非一起交通事故(遇險),連個起碼的抗議都沒有。至於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其它周邊小國,開槍開炮襲擊中國漁船,打死打傷、抓扣、虐待中國漁民,索要大量贖金,早已是家常便飯。2010年6月8日,中國外交部罕見地證實了「朝鮮槍擊中方越境人員造成3 死1傷」的事件,同樣沒有抗議。

與周邊國家發生的諸多後果嚴重、性質惡劣的事件,中共當局或輕描淡寫,或忍氣吞聲、視若無睹,單單抓住撞船事件跟日本過不去,若說只是對釣魚島經濟價值的重視,恐怕說不過去,因為南海的經濟價值顯然更大。

原因在於,1950年代中共不惜血本地「抗美援朝」,金日成得以保全獨裁統治,北韓民眾至今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獄,1979年又為援助紅色高棉入侵越南,不僅令中共當局在國際社會臭名昭著,成為助紂為虐的同義詞,還強化了泰國、菲律賓、韓國、日本、巴基斯坦、紐西蘭等國的集體安全意識,紛紛與美國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或軍事援助協議,中國在亞洲稍有動作,都會激起周邊國家的高度警覺和強烈反彈。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或通過國內立法、或通過加強軍備的方式強化對中國南海島礁的搶占,一方面知道中共投鼠忌器;另一方面,也是吃准了中共當局的核心利益是維護其獨裁統治,屁民的死活根本就無所謂。

美、俄太過強大,惹不起,尤其是俄羅斯,中共一度是蘇俄共產國際的支部,扯出蘿蔔帶出泥。日本有歷史包袱,是至今沒有宣戰權的非正常國家,鼓動反日不僅可以掀起民族主義情緒,凝聚民心、民意,在國際政治上的副作用也較小,何樂而不為?

日本拒絕戰爭道歉的謊言在中國大陸盛行已久。事實上,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就道歉:「對不起啊,我們發動了侵略戰爭,使中國受到很大的傷害。」 毛澤東回答:「不要對不起啊,你們有功啊,為啥有功呢?因為你們要不是發動侵華戰爭的話,我們共產黨怎麼能夠強大?我們怎麼能夠奪權哪?怎麼能夠把蔣介石打敗呀?我們如何感謝你們?我們不要你們戰爭賠償!」2001年10月8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觀盧溝橋抗戰紀念館,對日本侵華戰爭的中國死難者表示道歉和哀悼。

今年中國遭遇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和美韓亮劍黃海、美越亮劍南海,以及人民幣升值和要求政改的壓力,內憂外患之下,病急亂投醫的中共,希望找日本的不痛快,轉移國內的矛盾和焦點。日本方面,菅直人內閣以著名的鷹派前原誠司出任外相,亦有強化日美韓同盟關係和疏離中國、應對北韓威脅的意味。

中共當局深知民族主義是雙刃劍,很有可能砍向專制政權,因此,一直在壓制民間「保釣」,即便此翻撞船事件也不例外。而民間也在分化,誰也不想永遠被欺騙和愚弄,尤其是江西宜黃拆遷戶三人自焚,對網絡民意是一個巨大的刺激:一家不保,何以保國?沒有人權,談何主權?主權不為人權服務,保之何益?如韓寒所言: 「一個對內不能和平遊行的民族,他的對外任何遊行是完全沒有價值的,那只是一場集體舞。」

作者:餘味 中國人權雙周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