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歐媒:埃及被北京從網際網路上抹去

北京屏蔽關鍵詞「埃及」,擔心埃及和突尼西亞爭取民主的運動會蔓延到到本國。中國和瑞士在達沃斯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將給瑞士帶來巨大機會,人權將在談判中被邊緣化。

奧地利《小報》1月30日寫道:「中國於星期天(1月30日)在網際網路上封鎖了關鍵詞『埃及』。這個屏蔽是針對中國的社會網絡如新浪網和搜狐網的微博功能。在類似於Twitter的頁面上進行相應搜索,要麼沒有結果,要麼就是相應的法定限制的提示。」

該報指出,「政府採用網絡審查措施,看來是要防止埃及和突尼西亞爭取民主的運動蔓延到本國人民和4.5億網際網路用戶之中。中國的媒體此前雖然詳細報導了開羅的抗議,同時卻明確指出,北非的事件不應轉移到中國。親政府的《環球時報》在評論中稱:民主與埃及和突尼西亞是不相容的,在亞洲的相應努力將會同樣導致『街頭騷亂』。」

德國《商報》也在題為「中國將埃及從數碼地圖上抹去」的報導中指出:「北京政府總是對在中國設籍的網頁進行審查,同時阻止國內大約4.5億的網際網路用戶訪問外國網頁。

中國的官方媒體最近幾天報導了埃及的動亂,可是,報導的重點放在由遊行者引起的暴力上,而不是抗議政府的原因。」

中國與瑞士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針對中國與瑞士在達沃斯啟動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1月30日的《新蘇黎世報》認為,瑞士以北京為取向,可能會取得世界經濟論壇邊緣的「可觀成果」。

該報寫道:「中國是21世紀的經濟強國,而美國和歐洲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沉重的危機之後虛弱不堪,還在緩慢而吃力地振作自己。相反,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則記錄了夢幻般的增長數字:去年超過了10%。」

「對於瑞士出口業來說,(自由貿易區)開啟巨大的機會。與歐洲鄰國相比,減少關稅和行政障礙可望(給瑞士)帶來貿易優勢,並且對於債台高築的歐元區會具有更大的獨立性。」

「預計貿易額會增長大約50%。對瑞士來說,人民共和國今天已經是它在亞洲的最重要的銷售市場。超過12萬人在大約300家瑞士在中國的企業就業。反過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瑞士設籍,並且利用瑞士作為通往歐洲的大門。」

該報斷言,「可是,在和中國談判時,人權可能會成為一個邊緣題目。(瑞士經濟部長)施耐德-阿曼(Schneider-Ammann)雖然保證,也應該討論社會和生態問題。相反,他的中國同事陳德銘明確表示,中國不會做出讓步的。」

該報引用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的話說:「可以和北京談社會問題,只要明顯與經濟有關,否則,就會拖延談判。陳警告說,『這將對瑞士公司不公平』,並且以此清楚地表明,是誰在瑞士和中國的關係中定調子。」


摘譯:林泉

責編:苗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