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賴斯:為埃及民主化努力過的人

2月7日,美國前國務卿康多莉莎.賴斯(Condoleezza Rice)在舊金山的Moscone中心發表演講。針對埃及目前的局勢,她指出,埃及社會目前的動盪正是專製造成的,「如果沒有民主,民眾無法以和平的方式來替換政府。這對極權專制者也是不幸的。民眾的恐懼是支撐極權專制者掌權的因素;但當民眾突然不再恐懼時,對極權專制者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刻」。她還強調,美國必須對外輸出民主。

由賴斯女士來講這個題目,真是再合適不過。這不僅是由於她曾具有的政治身份(美國前國務卿)與專業身份(史丹福大學政治學教授),還在於她在美國國務卿任上時,曾為推進開發中國家的民主事業做過不懈的努力。

賴斯成長之時,經歷了美國的民權運動;曾長期研究蘇聯政治,深知極權政治的黑暗與弊端。她一直認為,在促進人權進步方面,各類政權的性質比權力的國際間分配更為重要。2005年賴斯任美國國務卿之後,就表示要利用對話方式促進開發中國家的民主。

2005年1月18日,作為候任國務卿賴斯在參議院外委會公聽會上的講話,為她未來四年的外交政策勾畫了一幅清晰的藍圖。這次講話中出現的一個新詞彙——暴政前哨國(或譯「專制前沿國」)激怒了全世界大大小小的獨裁者。被賴斯列入暴政前哨國的共有六個國家:古巴、緬甸朝鮮伊朗、白俄羅斯辛巴威。儘管這次講話並未將中國列入其中,北京卻有如芒刺在背,中國媒體曾以「賴斯外交標新立異的新詞彙:『暴政前哨國』」 為題,大加嘲諷。

賴斯在任期內將促進民主化的重點放在非洲與中東地區。埃及是美國政府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盟友,無論是軍事技術還是經濟上都獲得美國大量援助。賴斯很有遠見地敦促埃及做過一些重要的制度變革。當時,美國認為埃及政府有三方面亟需改善:一,薩達特總統於1981年被穆斯林兄弟會刺殺身亡,穆巴拉克繼任總統後宣布實行緊急狀態法,美國希望穆巴拉克廢除這條法令。第二,穆巴拉克前四次當選總統都是「一個人的遊戲」,先由埃及議會先提名和通過候選人,再由全體公民投票選舉總統,每次都是穆巴拉克作為唯一候選人高票當選。美國認為這種選舉是有名無實的不公平競爭。第三,埃及反對派明天黨(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的領導人艾曼尼·努爾因在政黨登記過程中被穆氏以欺詐罪投入監獄,時論認為這是77歲的穆巴拉克總統為了排斥40歲的努爾而對後者實施的栽贓陷害。為了施加壓力,2005年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對中東進行穿梭訪問時,以努爾被拘為由,臨時取消了原定對埃及的訪問。

面對美國的壓力,埃及政府不得不作出一些回應。總統穆巴拉克被迫提出修改埃及憲法中有關總統選舉方式的條款,允許通過公民直接投票的方式在多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結束了總統選舉淪為一個人的遊戲這一局面。這次修憲被認為是埃及政治改革邁出的重要—步。埃及警方被迫釋放努爾,當年埃及歷史上有了第一次共有十位候選人競選的總統選舉。

在國務卿任期內,賴斯還將「跨國關係-國內政治」分析模式用之於促進開發中國家的民主進程。這一模式認為,西方的民主理念要滲透到第三世界國家,首先要促使這些國家由「強國家-弱社會」向「弱國家-強社會」的模式過渡。其次是建構並發揮溝通行為體的作用,所謂「行為溝通體」是指跨國公司、非政府組織,移民等。這一理論認為,只要這這些溝通體可以自由進入一國的內部政治經濟體系,就有可能使國內決策權威分散化直至被分享,從而產生重大影響。第三就是國際力量被內部化的過程,即外部規範的合法性在國內政界得到理解和支持,並逐步上升到立法層次的議程中。出於這點考慮,美國不僅支持埃及發展各類NGO,還將曾參加過埃及立法機構工作的努爾和他所領導的明天黨視為很好的溝通行為體,希望通過上述措施改善埃及的國家主導型國內結構。

賴斯還發揮她作為學者兼政治家的優勢,試圖通過演講等方式影響埃及的青年人。2005年6月19日,賴斯在開羅的一所大學演講。她並不諱言美國外交政策的缺點,「民主是每個民族的理想之路,……我的國家——美國,60年來以犧牲民主的代價在這個地區追求穩定,但結果是,我們既失去了民主,也沒有贏得穩定。……現在,我們下決心支持這個地區所有嚮往民主的人們。現在已經到了放棄任何藉口的時候了,所有的藉口都只是為了逃避建設民主的艱苦工作。」這場演講讓非洲的獨裁者們很不高興,曾被中國新華社譏諷為「沒有掌聲」的演講。

現在,埃及人民反對穆巴拉克獨裁的革命,讓賴斯看到美國與她多年為促進埃及民主化所付出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我也堅信,開發中國家人民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前途,正象2月7日賴斯演講的主題一樣,Bright Future Ahead.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