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存款沒了 虛假按揭猖獗 建行案可能牽出驚天大案

誰盜走了我的存款

  市民遭人冒名貸款買房銀行扣其4萬餘元拒返還

  其實,建行此案揭開了房地產虛假按揭冰山的一角,深究下去或許會牽出一個驚天大案。

  存在中國建設銀行儲蓄卡里的46659.07元資金被一夜間划走,儲戶雷石賓拿著這份從不知情的貸款帳單,多

次與銀行交涉後不知所措。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僅僅是麻煩的開始

  建行收貸簡訊突然降臨

  「大半年了,手裡的工作被一份突然冒出的貸款帳單攪亂。」2月13日,中國建設銀行儲戶雷石賓拿著手裡的貸款帳單不停嘆氣。

  原本以為是一條不足為奇、見怪不怪的詐騙簡訊,但是,雷石賓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完全想錯了。

  自從2010年3月27日,雷石賓收到中國建設銀行發來的一條信息後,就陷入一場迷局。

  該簡訊稱,帳戶於3月27日02時09分收回貸款本息支出人民幣46659.07元。

  此前未曾接受過此類信息的雷石賓迅速前往銀行諮詢,在該卡的開戶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郴州市資興支行得到證實,確實已經扣除46659.07元。

  雷石賓迅速向95533進行電話投訴。

  次日,雷在位於資興、郴州的中國建設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協調下,與長沙的中國建設銀行取得了聯繫,並約定4月12日到長沙碰面。

  雷石賓稱,在隨後得到的答覆中獲知,這筆貸款是2004年1月15日湖南洞庭房地產開發公司所代辦,並代雷石賓與長沙市建行芙蓉支行簽訂的房屋貸款協議。

  此筆貸款金額為29萬左右,貸款年限為20年。到2010年4月12日為止,該貸款還欠銀行234162.32元。

  相關資料顯示,該筆貸款的房產所在地是長沙市韶山北路398號天澤大廈1棟2單元204房。

  雷石賓疑惑,其在此之前從未授權過任何人、任何單位代替其進行過任何貸款,也從未向任何個人、單位擔保過任何貸款,更不用談購房一事。

  這筆突然冒出的貸款,緣何會降臨在雷石賓的身上?

  真假「雷石賓」

  這個不明扣款讓雷石賓頓感迷惑。

  雷在獲取銀行提供貸款的樓盤和房號後,找到了房子所在地。出人意料的是,雷發現這套位於長沙市韶山北路398號天澤大廈的房子,根本就沒有1棟2單元204.

  雷說,最後找到一套類似房號,A座2單元204房,很明顯,這個房號錯誤,且該房已經有人入住。

  「我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套房。」雷隨後再次找到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市芙蓉支行,表示希望查詢購房及貸款按揭的相關資料,但是查詢並不順利。

  雷獲得了一份中國建設銀行個人貸款對帳單。

  該帳單顯示,從2004年5月31日開始,到2008年6月30日,每月均有扣款。

  其後扣款中斷。

  2010年3月27日和3月31日,又分別一次性扣款46659.07元和111.75元。

  雷石賓發現,2010年3月27日之前的扣款記錄,並沒有在他的儲蓄卡中體現。

  「我從沒有這樣的購房,又怎麼會有這樣的貸款!」雷石賓說。

  如果說,雷石賓沒有購房貸款,是不是他與真實購房者同名?但是,銀行工作人員出示的一份資料讓雷也感到吃驚。

  貸款人的確清清楚楚寫著雷石賓的名字,並且身份證號碼以及相關資料與雷石賓沒有任何差異。更重要的是,還有雷石賓的簽名。

  所有資料都證明,這份貸款是雷石賓所為,雷石賓又為何要幾經周折地找銀行討要貸款?

  這樣一來,雷石賓顯然已經處於無理的一方。

  此時,雷石賓在這份借款合同的簽名上發現了問題,這份有「雷石賓」簽名字跡的合同,雷感到字跡很陌生。

  「很顯然,這是假『雷石賓』冒充我,簽的名字!」雷石賓感到憤慨,「簽名肯定有人造假。」

  雷的代理律師李志員認為,「這不排除他人利用雷石賓的身份證複印件私下所為。」當「實際借款人」沒有按時還款時,中國建設銀行就在雷石賓的銀行帳戶上划走了46659.07元。

  「這筆錢的劃出,從頭到尾,我都不知情!」雷石賓感到困惑。

  如果雷的說法屬實,銀行與實際貸款人共同指定還款的帳戶,與實際扣款帳戶上就存在嚴重問題。是不是當指定帳戶上金額扣完,中國建設銀行才劃扣了雷石賓在該銀行帳戶上的資金?暫不得而知。

  「第三人」湖南洞庭房地產

  雷石賓在被扣款後十分不安,為了避免自己在中國建設銀行的存款再次被突然劃扣,他不得不把自己在該行的所有存款轉移,並多次與扣款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長沙市芙蓉支行進行交涉。

  雷說,在跟銀行幾次交涉後,得到的答覆是,這是前任行長辦理的業務,現任行長無法解決該問題,要解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

  為了儘快解決此事,雷石賓委託律師向湖南省銀監局投訴,在該局指引下,代理律師到了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紀檢部門。

  雷說,從受理舉報到最後一次與湖南省分行溝通曆時9個月,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相關工作人員告知,會要求芙蓉支行查清事實,給當事人答覆並妥善解決。

  但是,長沙芙蓉支行對此遲遲沒有書面答覆。

  2010年歲末,雷只得選擇法律途徑,向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不久,雷了解到,對方提出要求追加湖南洞庭房地產公司為被告。

  法院經過審查,裁定追加湖南洞庭房地產公司為第三人。按照法律規定,要向第三人送達起訴狀副本,並且通知其出庭。

  而在雷石賓看來,原本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事情,現在又要牽涉到另外一個跟自己更沒任何聯繫的房地產公司。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公告送達需要在60天以後,案子只得再做推遲。

  在雷的催促下,法院組織了調解。

  雷說,調解後,2011年元月雙方已經基本上達成了調解意向,中國建設銀行償還全部本金,並支付銀行同期貸款利息,消除所有因本案留下的不良記錄,賠償雷的相關損失10000元,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但是幾天後,銀行方面因為內部意見出現分歧,該案調解失敗。現在,雙方均只能等著法院在追加湖南洞庭房地產公司為第三人後開庭審理。

  2011年2月15日,雷石賓的代理律師第三次前往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進行溝通,隨同而去的本刊記者了解到,省分行工作人員已經關注此案,並將此案交辦給長沙芙蓉支行,一名工作人員說,如果沒有處理結果,他們會繼續督辦,並將信息及時向當事人反饋。

  怎樣的操作模式

  雷石賓說,他從未與湖南洞庭房地產公司簽訂過任何購房協議,也沒與建設銀行簽訂過貸款或抵押協議,銀行不應在他的帳戶上劃扣資金。特別是,貸款協議上指定的還款帳戶不是雷現在被劃扣46659.07元的帳戶。

  讓他至今難以理解的是,中國建設銀行和湖南洞庭公司,是如何給他辦理了這份貸款按揭?是不是當實際借款人沒有履行還款義務時,還款責任就到了他的身上?

  一名銀行內部人士告訴本刊記者,根據相關規定,銀行的貸款流程是,由借款人本人持身份證明原件,向銀行提出申請,經過銀行嚴格審查後認為符合條件,當面簽署貸款協議,並辦理抵押手續。

  該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沒有到現場親自簽名和辦理貸款手續,那麼貸款就是違規。如果扣款帳戶與還款帳戶不一致也是違規中的違規。

  「問題是,這一切都是在我不知情的時候發生!」雷石賓說,自始至終,中國建設銀行都沒有和他簽署這份按揭貸款協議。

  這背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操作模式?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銀行可以通過一些關係,將這筆貸款貸出不會太難。這個好處就是,把這筆錢貸出後,可以做別的事情,比方房地產方面的事情。

  「其實,這揭開了房地產虛假按揭冰山的一角,深究下去或許會牽出一個驚天大案。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房地產商拿著購房人的資料,到外面貸款建房。」一名銀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當房地產老闆資金周轉不過來時,拿著這些業主的身份證等資料,然後把銀行的關係打通也是有可能的。對於銀行來說,不應當貸出這筆款。如果貸款人不是本人簽名,沒有親自到場也是不行。

  銀行房貸出去,可以放給任何人,但是必須符合程序。

  很多房地產商的資金緊張時,在銀行內鬼的配合下,就利用這個方式貸款。也有的房地產商做不下去了,就用這個方式去貸款,如果按照這個程序,資金不斷裂且及時還貸,就沒人知道;資金鍊一旦斷裂,銀行就會去找當事人,問題就暴露了。

  「開發商為了套取銀行的貸款,銀行為了發放貸款收取高額利息,而辦理的一件虛假貸款按揭。」李志員律師認為,這可能是背後隱藏的實質問題。如果實際借款人無意向銀行還款,僅僅以此為手段騙取銀行貸款,且數額在2萬元,則可能涉嫌貸款詐騙罪。

  銀行工作人員如果明知是冒名借款,仍然違反國家的金融監管法規辦理該貸款手續,則可以構成貸款詐騙罪的共犯,同樣可以追究責任。

  針對此案,本刊記者2月17日上午專程採訪建行長沙市芙蓉支行。芙蓉支行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她對本案並不清楚,也不方便透露其支行負責人電話,本刊記者提出與其宣傳部門聯繫,該工作人員隨後提供了該行法規部的電話。

  本刊記者致電芙蓉支行法規部,法規部一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採訪要先到建行湖南省分行備案,但他不方便透露建行湖南省分行宣傳部門的電話。

  信用記錄不堪重負

  雷石賓原本以為,如果銀行意識到錯誤,及時更改,就會返還這筆款項,事情就能順利解決,但是現實卻讓他再次陷入困局。

  自從這條扣款信息發來後,妻子認為雷私下在外購房。雷說,這導致夫妻倆的矛盾鬧了數月,後來雷將案子起訴到了法院,這個誤會才得以緩解。

  與此同時,他的生意也因為不良記錄,受到影響。

  2010年8月24日,雷石賓向湖南省資興市信用合作聯社申請個人貸款,得到的答覆讓他吃驚。

  該社給他的貸款回復是,「由於你個人信用報告上顯示你有一筆不良個人住房貸款記錄,我信用社對你現在提出的個人經營性貸款要求不同意辦理。」

  此後,雷石賓先後在幾家銀行貸款時,同樣碰壁。

  「個人信用記錄在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現代社會都在極力完善徵信系統,個人信用記錄就是現代人的名片甚至面子。」雷石賓說,個人信用記錄上的污點,也就成了社會人面子上的污點,導致社會對個人的評價大為降低。

  雷最擔心的是,以後和個人信譽要求較高的工作也無緣了。

  從近年來看,個人的社會評價降低會導致個人的信譽甚至名譽受損。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個人名譽受損,當事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李志員律師認為,銀行本應依法保障雷石賓存款的安全,現在卻被銀行無故劃扣並留了諸多不良還款記錄,遭受了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失,銀行在該行為中獲得了利益,所以本案當以「不當得利糾紛」作為案由立案。

  本刊記者了解到,類似案件在長沙市天心區就不止一例。

  同樣遭遇的另外一名儲戶也已經向法院提起訴訟。同一法院對兩個案件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案由,雷的案子是儲蓄合同糾紛,另一起是借款合同糾紛。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記者,此類事情在銀行里已經不算新聞了。通常情況下,銀行系統對不良記錄沒有辦法消除,必須在法院判決或者調解後,持相關法律文書並經一定程序後,才能消除。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