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內蒙古窩電700億度送不出去 國家電網壟斷設限

就在中國十幾個省都在為電荒忙得團團轉的時候,裝機總量和外送電量都位於全國之首的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區內,送不出去!因為,占內蒙古發電大頭的蒙西電網如果想把富餘電外送,只能通過國家電網。而外送通道的建設,以及外送電量的多少,都由高度壟斷的國網公司說了算。

 


在供需兩端的擠壓共振下,今夏或遭遇最嚴重電荒。CFP/圖


就在中國十幾個省都在為電荒忙得團團轉的時候,裝機總量和外送電量都位於全國之首的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區內,送不出去!因為,占內蒙古發電大頭的蒙西電網如果想把富餘電外送,只能通過國家電網。而外送通道的建設,以及外送電量的多少,都由高度壟斷的國網公司說了算。

  700億度電砸在手裡

  由於沒有足夠的電網通道把電送出自治區,目前蒙西電網約三分之一的火電機組被迫停機,超過42%的風電機組棄風。內蒙古每年放棄的發電量可供應北京一年用電量的約82%。

  「內蒙古的電,用不完吶!」

  就在湖南等多個省份發愁沒煤發電的時候,中國最大的「電源」內蒙古,卻愁的是怎麼把富餘的煤和電送出去。

  發出上述感嘆的是國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國電蒙能)新聞辦一位李姓負責人。上周三,她驕傲地對本報記者說:「這裡是內蒙古,抬頭就是火辣辣的太陽,走路都能被風推著走,扒開鄂爾多斯(18.48,-0.02,-0.11%)的草甸子,就有煤露出來。」

  不經意間,內蒙古現在已是全國的「煤」「電」雙雄。據中電聯的統計信息顯示,2011年2月底,內蒙古發電總裝機容量第一次躍居全國第一,其中風電裝機容量也是全國第一,而其跨省外送的電量更是連續六年蟬聯冠軍。此外,早在2009年,內蒙古就已經取代山西成為中國產煤第一省份;而2007年,其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就已是全國最大。

  然而,儘管坐擁「煤」「電」雙料老大,但由於少「路」可走,本可以在電荒時大展身手的「煤」「電」卻困守「孤城」。

  就在湖南全省為400萬度的用電缺口忙得團團轉的時候,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自治區內,送不出去!

  「連華北都送不過去。」內蒙古一位電力業內人士嘆道。

  「700億度還是保守數字,如果卯足勁發電,風電和火電機組都滿發,我們每年可以多生產900億度電,而北京全年的用電總量在 1100億度左右。」蒙西電網總經理張福生說。

  由於沒有足夠的電網通道把電送出自治區,目前蒙西電網約三分之一的火電機組被迫停機,超過42%的風電機組棄風。

  而煤的外銷也受制於運力。內蒙古的鐵路網密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鐵路複線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然而,本來就緊張的鐵路通道,絕大多數被神華等國有企業占據,而一般中小型煤炭企業,只能依靠公路。

  長距離公路運輸成本高企,反過來又蠶食了內蒙古煤炭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

  2011年5月23日的最新數據顯示,大同55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含稅價是630元/噸,鄭州5000大卡動力煤的車板含稅價是600元/噸,而內蒙古李家塔煤礦57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含稅價為470元/噸,長灘46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售價僅為240元/噸。但從內蒙古煤炭坑口運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噸煤價格將因運費上漲1000元左右,是煤炭成本的兩倍有餘,占據煤炭最終價格的近70%,而全國平均的煤炭運輸等中間費用占煤價的比重在 36%-50%左右。

  此外,今年1月,澳大利亞動力煤在每噸比去年同期狂漲40美金後,其到達廣州港的價格為目前的130.85美金/噸,折合人民幣僅850元/噸,依然比內蒙古煤炭的運輸成本還低。

  電力外送為何屢試屢敗?

  過去6年間,全內蒙古發電量翻了一番多,但與此同時,蒙西電網對外電力輸出通道卻沒有增加一條。

  和其他省份不一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內有兩張電網:蒙西電網 (也稱內蒙古電網或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電網。

  作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中特別保留的唯一自治區屬電網,蒙西電網管轄著內蒙古自治區除蒙東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四個盟市之外其餘8個盟市的電網建設等工作,這8個盟市同時也是內蒙古主要的電力來源地,占內蒙古發電總裝機的60%。

  另外40%的發電裝機來自上述蒙東4個盟市,由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管轄,後者是隸屬於國家電網公司的省級電力公司(稱蒙東電網)。

  而國家電網的覆蓋區域,是除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歸屬南方電網)以外的所有地區。

  因此,蒙西電網相當於區域網,如果蒙西的富餘電要想輸送到其他地區,就只能通過國家電網。

  目前,蒙西電網外送的通道共有5條,其中蒙西電網與國家電網的網對網通道2條,三大發電廠直接與國家電網連接,實現點對網的輸送通道有3條。

  然而,蒙西電網想外送多少電,得由國家電網說了算。「現在的情況是,國家電網要我們輸送多少就輸送多少,基本是壓極限運行。」說到網對網的兩條通道時,蒙西電網的張福生特意拿起了記者手中的筆,在紙上有力地寫下了「壓極限」三個字。

  即使是「壓極限」,蒙西電網還在嘗試著在現有的網對網通道上尋找著可以用風電填補的「縫隙」。目前,網對網通道白天的輸送量是400萬千瓦,晚上是300萬千瓦。內蒙古自治區曾向國網公司提議,在晚上風大的時候將電力輸送量提升至400萬千瓦,多送100萬千瓦風電。

  然而,這個方案最終未能實現。

  蒙西電網又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在現有的3個點對網的火電輸送通道中,按照風電火電1∶2的比例加入風電。目前,大唐托克托電廠與國家電網點對網的輸送通道可以送690萬千瓦的電力,但實際情況是該通道輸送的電量還不到400萬千瓦,另有300萬千瓦的富餘輸送能力未使用。張福生告訴記者:「現有的托克托火力發電可以為新接入的風電做調峰,而且如果能夠用上這個300萬千瓦的通道,就相當於建立了第三條網對網通道。」

  不過這個風電增容計劃也沒能最終落實。最後,雙方的興趣點都落在了增加網對網新通道上。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6年間,全內蒙古發電量翻了一番多(從2005年的1056億千瓦時增加到2010年的2485億千瓦時),但與此同時,蒙西地區對外電力輸出通道卻沒有增加一條。

  蒙西電網方面提出了建設兩條超高壓線路,使內蒙古電網網對網交流通道送電能力達到1000萬至1100萬千瓦。2010年6月12日的國務院研究室送閱件《關於儘快解決蒙西電力外送難問題的建議》中提及,蒙西電網提出的建設兩條超高壓通道的建設方案已於2005年通過專家論證。

  2007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來到內蒙古,宣布其中一條超高壓通道2009年可投產使用。但最後,這個項目不了了之。

  夭折的原因是,內蒙古電網一直計劃建設超高壓,或者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而國家電網則堅持建設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後者的電力輸送能力為800萬千瓦。

  「因為特高壓通道審批非常複雜,我們當時強烈推薦建設超高壓通道。」張福生告訴記者,雙方爭執的結果就是,這兩條新通道的建設至今都沒有落實,而國家電網公司規劃的替蒙西特高壓項目也一直未開工,致使蒙西電力送出通道6年來未開工建設,裝機富餘問題日益嚴重。

  就在不久之前,希望又一次出現在了蒙西電網面前。國家電網公司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到,要在「十二五」期間在華北、華中、華東建設特高壓同步電網,將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網架結構,並建成15條直流輸電工程。其中,有「三縱一橫」交流工程和3條直流工程起點在內蒙古。

  數據顯示,這7條起點內蒙古的通道總輸送能力6250萬千瓦,約相當於外送標煤2億噸。此外,規劃明確指出要實行「風火打捆外送」,風電比例要達到20%以上。按此規劃可外送內蒙古風電1250萬千瓦,折算為風電裝機約3600萬千瓦左右。

  內蒙古是中國風電最大的供應商。2011年,內蒙古的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300萬千瓦。根據規劃,這個數字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如果在「十二五」期間規劃的7條特高壓外送通道能夠如期投產,蒙西電網的風電電量比例將會突破25%。

  不過,這個看上去雙方皆大歡喜的方案,「目前沒有正式開工,還處在宏偉的藍圖階段。」張福生說。

  而另一個更致命的不確定因素是,在這7條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可研報告中,沒有任何文字痕跡顯示這7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是與蒙西電網相連的,現階段只是蒙西電網和國家電網之間做了口頭交換意見,國家電網方面的個別領導表示可以考慮連網。

  如果不連蒙西電網,那麼蒙西的風電、火電還要窩在蒙西。

  在與國家電網打交道的漫長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先後與湖北、山東、江蘇、浙江、天津、河北等省市政府簽訂了送電協議,容量已超過2000萬千瓦。「協議是簽了,但是這些地區都是國家電網的覆蓋範圍,我們和國網之間的輸送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協議簽了也是白簽。」一位內蒙古電力行業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飛越國家電網?

  蒙西電網正計劃與南方電網合作,共同建設從鄂爾多斯到廣州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直接從國家電網的頭頂上飛過。

  一面是越來越緊俏但卻不能變現的煤和電,一面是國家電網的銅牆鐵壁,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

  繞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合作,在國家電網的網路上再搭一條±800千伏的特高壓直流電線,把電從鄂爾多斯直接送到廣州去!

  5月9日,這項「北電南送」的工程已經由鄂爾多斯市政府委託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和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著手初步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內蒙古政府為這個大膽的設想已做了充分的準備。上述內蒙古電力行業內部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內蒙古現在有意和南方電網公司合作,為廣東提供最好的煤炭資源,總量大概在100億噸左右。其中一半是優質煤,也就是發熱量在6000大卡的動力煤,將通過陸路或者秦皇島口岸,運到廣東;剩下50%的劣質煤就地發電,而後通過特高壓直流通道全部送往廣東。」

  這條輸電線路採用的是特高壓直流通道,即使內蒙古的電網出了事故,也影響不到廣東省的用電安全。

  按照初步設計,這條輸電通道的輸送成本,以及與鄂爾多斯的發電成本之和,將低於廣東目前的電力成本。經測算,從鄂爾多斯輸送到廣東的總成本是 0.3849元/度,而目前雲南水電機組給廣東輸送的電力,其落地價格為0.48元/度。此外,南方電網新上馬的火電裝機成本已超過0.53元/度,這為電網留下了充裕的利潤空間。

  但這個大膽的設想依然存在著不確定性。目前,該項目還處於蒙西電網和南方電網雙方互通有無的階段,而最終是否能夠順利開工、投產的決定權還要由國務院決定。「這個事不容易。」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賀錫強和張福生探討此項目時,曾這樣感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南方周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