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曝光中國大陸代工產業鏈 奢侈品進退兩難

——香港上市曝光中國代工產業鏈 奢侈品進退兩難

 近日,包括義大利著名品牌普拉達(Prada)、美國最大的旅行箱包製造與銷售商新秀麗在內的諸多頂尖品牌到香港扎堆上市成為新時尚。然而,在所有上市資料曝光的同時,一直被外界猜測、同時被奢侈品大牌視為「不能說的秘密」———中國代工產業鏈的信息也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中揭開謎底。


 南都漫畫:張建輝


CFP供圖

  近日,包括義大利著名品牌普拉達(Prada)、美國最大的旅行箱包製造與銷售商新秀麗在內的諸多頂尖品牌到香港扎堆上市成為新時尚。然而,在所有上市資料曝光的同時,一直被外界猜測、同時被奢侈品大牌視為「不能說的秘密」———中國代工產業鏈的信息也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中揭開謎底。

  根據《環球奢侈品報告》的研究,雖然83%的人表示中國製造的頂級時尚品牌不是廉價的象徵,但86%的中國顧客表示會因為奢侈品牌標有 「Made in China」字樣而不願再購買。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如今擺在眼前,在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和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廠之間,歐美的奢侈品大牌將如何平衡他們的利益?

  80%-94%的外判生產

  在過去10年,新秀麗從生產製造商已經轉型為主要分銷和營銷工作由該公司負責及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生產的行李箱企業。根據這家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信息,2010年,新秀麗產品中約94%由第三方製造商生產,其中中國代工總量約占2010年生產總額的84%,其餘比例則主要來自越南、泰國、印度及孟加拉的供應商。

  普拉達在招股說明書中則披露,該公司約20%的製成品是由分別位於義大利和英國的11家自設生產企業完成的,主要包括皮具用品、鞋履及成衣產品,而餘下80%的製成品是由在中國、越南、土耳其及羅馬尼亞的外判生產商製造,截至2011年1月31日的上一財年,其外判支付的採購金額高達2.6億歐元。

  「我們的五大外部生產商主要包括:一家在香港上市且為多個其它高檔時裝品牌設計、開發及生產鞋履的生產商;一個是土耳其鞋履、手袋及其他皮革配件的開發商及生產商;還有一個是在伊斯坦堡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皮革生產商;台灣一個運動品牌鞋的生產商,以及一家義大利男士西裝及外套生產商。」普拉達方面透露,他們已有4-8年的合作關係。

  六成奢侈品牌有中國代工廠

  其實,早在2009年,《環球奢侈品報告》就曾披露,60%的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擁有自己的生產線。儘管由港人麥志業擔任總裁的位於中山市的麥氏實業對普拉達代工廠的身份諱莫如深,但有業內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專門代工製作普拉達主打的一款皮具手袋。同時,他們的客戶還有知名手袋品牌 Coach以及H ugoBoss、V ersusV ersace、A igner等。

  阿瑪尼(A rm ani)中國公司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該公司旗下品牌線中,G iorgioA rm ani是純義大利的工藝和原料,而Em porioA rm ani有一部分是在中國生產的,副線品牌A rm ani Exchange則完全授權由合作商家生產經營。記者多方了解獲悉,浙江盛宏服裝有限公司正是他們的代工廠。

  「直到2009年,我們代工的量仍占公司3億多總銷售額的60%。」夏夢·意傑市場銷售部有關人士透露。據悉,該公司是由溫州一家西服生產企業與義大利頂級男裝品牌傑尼亞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

  30%的中國市場增長

  同一品牌旗下不同產地的奢侈品,究竟在質量和做工上有多大區別,業內很難判斷。但不可否認的是,海外代工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令奢侈品大牌們一直對這一話題諱莫如深,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國際知名諮詢機構貝恩顧問有限公司與義大利奢侈品生產者協會日前聯合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報告顯示,去年美國市場的奢侈品銷售量上升12%,歐洲上升6%,亞洲達到了22%,而中國的奢侈品銷售則增長了30%。若將中國消費者在海外的購買力計算在內,中國幾乎成了「奢侈品消費的天堂」。但是,中國消費者對產地在中國的奢侈品的排斥比例卻高達86%。

  一邊是消費市場,一邊是成熟的代工產業鏈,這讓那些意圖在中國尋找代工廠的奢侈品品牌不得不小心從事。

  縮減在華生產是否可行

  據悉,今年5月,由於受到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的影響,C oach執行長盧·弗蘭克福特在一次美籍華人的聚會上表示,未來5年,公司將去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工資較低的經濟體開設工廠,會把在華生產活動占總量的比例從目前的85%降至40%-50%。「我們已經開始將生產活動轉出中國,轉移至繁榮度不那麼高的其它亞洲國家。」C oach去年在華銷售收入增長了1倍,至1億美元。它計劃到2014年將收入提高至5億美元,獲得中國奢侈品市場10%的份額,並計劃在香港上市。

  然而,在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經理、資深分析師汪前進看來,高端產品轉移生產還很難形成大勢。「勞動力只是成本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中國的生產優勢還有產業鏈的配套,比如服裝產業方圓50公里內就能採購到面料、配件等產品,但越南、孟加拉等地很難實現,相關原料運輸需要很大的成本。」汪前進還認為,越南目前的生產能力有限,大約在100億,而孟加拉還達不到這一水平,「中低端產品急於轉移,但對高端產品生產企業來說,中西部還能承接,5-10年內還有空間。」由此不難看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代工奢侈品企業在市場和生產環節要不斷丈量並平衡「空中走鋼絲」的風險。

  記者手記

  中國消費者為何拒絕奢侈品「中國製造」?

  同一個版型的衣服在中國製造與在歐美製造到底有什麼區別?答案是,針對西裝等工藝要求較高的產品,的確會有一些不同。義大利人在工匠的素質和對手工業的專業程度上更勝一籌,其本土生產於細節上會用更精細的處理手段。

  「巴寶莉在中國生產的輕便環保手袋,邊縫一個月就脫線了,而在日本生產的手袋,兩年都相當完好。LV錢夾法國原產地的耐磨性也比西班牙產地的好。」一位奢侈品消費者向記者抱怨。

  或許產品的質量是中國消費者拒絕奢侈品「中國製造」的一部分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也許並非如此。世界奢侈品協會的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平均比歐洲奢侈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的年輕25歲。主流人群月收入約10000元的占總數一半以上,年齡在25到28歲。另外,奢侈品消費高度集中於五大品牌。

  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認知還相當有限,購買奢侈品的主要目的還是炫富。這凸顯了現有階段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畸形消費,也給奢侈品大牌開拓中國市場提出了新的課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