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溫州到了瘋狂借貸地步 百萬年利息60萬


      9月5日,微博上一則名為《傳溫州信用擠兌涉案幾十億,再現中國式金融危機信號?》的帖子引發網友圍觀。儘管帖子很快被刪掉,其作者也解釋說:「不是銀行發生擠兌,是放『老高』的人跑了,出錢的人擔心提前收款!」但一股擔憂情緒仍不可避免地蔓延開來,因為帖子所反映的,正是今年以來溫州民間借貸困境的一個縮影。
      在當地,所謂「老高」指的是專門從事民間貸款的人。
      在溫州本地的「703」論壇上,類似欠錢不還「跑路」的帖子屢見不鮮,在這些帖子背後,擔憂、焦慮的情緒不斷被放大。

  已經至少有16起老闆「失蹤案」
      9月初,溫州市龍灣區「百樂家電」女老闆突然「無故失蹤」。
      9日上午,記者趕到位於溫州市城中街26-46號的「百樂家電」所在地,發現「百樂家電」兩處門面的捲簾門均緊閉著。
      「她也欠你錢了?」與「百樂家電」一街之隔的一家空調維修店老闆看到記者詢問情況,開頭第一句話便問。
      據這位老闆說,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人來詢問他關於「百樂家電」的情況,「前天晚上有一群人在那兒喊,還有人想把捲簾門撬開,搬東西抵債。」
      不過,捲簾門並未被撬掉,因為「後來有人說,這家店的東西已經被老闆賣給其他人了。」維修店老闆解釋。
      「百樂家電」還有另一個名字———「鄭菊珠家電行」,老闆正是鄭菊珠。
      「她人不錯,平時也沒看出什麼異常。」上述店主說,「出事前一天傍晚,她還像往常一樣鎖門,後來就再沒來過了。」
      之前8月底的一天,同樣毫無徵兆,位於溫州市炬園西路130號的「耐當勞鞋材廠」突然停工,塬因也一樣:老闆失蹤,或與高利貸有關。
      「上午還開著門,好好的。」與鞋材廠緊鄰的一家小吃店老闆說,「誰知道下午就鎖住大門,不讓人進了。」
      「老闆跑了。廠子現在被賣掉了,聽說賣了60多萬吧。」之後看到很多人來要債,他才聽說。
      再早之前的4月份,位於溫州市機場大道618號的「江南皮革廠」老闆黃鶴也突然「不知所蹤」。
      流傳於溫州的一則笑話說,黃鶴在失蹤前一天,還有擔保公司的人要借錢給他,並且此人還把500萬送給馬上要上飛機的黃鶴———據說這是黃鶴失蹤前「笑納」的最後一筆借款。
      ……
      「近幾個月來,媒體公開報導的已經至少有16起老闆『失蹤案』。」一位長期關注溫州民間借貸的媒體同行告訴記者。
      「做『老高』比做老闆來錢快多了!」
      記者瞭解到,此次鄭菊珠拖欠款項涉及百餘戶人家,總金額約3億元,其中現金1億-2億,票據約1億元。這些債主的一個共同點是,「聽說鄭菊珠賺錢有道,信譽極佳。」隨後他們就把錢「放」在她那裡,這其中有一部分是貨款。
      「我聽說最多的被欠了1000多萬」,前文提到的維修店店主說,「還是個上歲數的人。」
      「做『老高』比做老闆來錢快多了!」在溫州採訪期間,記者不止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假如放出去100萬,按照月息5分來算,一個月利息就是5萬,一年下來就是60萬,」溫州市市場營銷協會副會長、溫州市誠鼎房地產營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良溪告訴記者,這樣的來錢方式,比一般做實業「要快得多,高得多!」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年毛利潤率不會超過10%,一般在3%~5%。
      按此推算,投資100萬做實業,企業毛利至多10萬,而且還需要「費心打理企業,處理各方面關係」。
      所以,儘管明知道風險巨大,很多人還是樂此不疲,「利息會隨著資金的倒手,越變越高,只要鏈條不斷,參與其中的人都會穩賺不賠,何樂而不為呢?」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7月21日發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大約89%的家庭、個人和59%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
       像「炒樓」一樣「炒錢」?
      9月8日,溫州天氣依舊悶熱不堪。
      儘管接二連叄遭遇老闆「跑路」,這裡的民間借貸似乎仍未降溫。徐良溪對此顯得很是擔憂。
      「溫州人都很精明,凡是能發財的機會,都會被他們發現,」徐良溪告訴記者,「這次的民間借貸,跟溫州人以往『炒房』類似。」
      「溫州炒房團」全國聞名,他們的典型做法是,將手中巨量資金投入某地,一次性購置大量房產,然後「等升值後再藉機拋售」。
      這次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某種程度上也是「炒作」的結果。
      「民間借貸最基本的分叄部分,」徐良溪說,「借款人、放款人和擔保公司(或擔保人)。」其中,擔保公司(或擔保人)起著重要作用。
      「一般都是擔保公司或擔保人將一些人手中的錢組織起來,再統一放出去,」徐良溪說,「可能貸的時候5分,再放出去就變成1毛了。」
      值得注意的是,擔保人身份並非一成不變,借款人、放款人隨時都可能變身「擔保人」,這樣,最終結成一張密密麻麻的「借貸———放貸」網。
      如果將網上的每個節點都看做一個一個的投資者,貸款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體公司身上。
      「他們最需要錢,但付出的代價卻可能最高。」有知情人士如此分析。
      「甲以4分月利息把錢貸給乙,乙再以8分利息貸給丙,丙繼續以1毛利息貸給丁……」當這筆錢到了真正需要的人手上時,「已經不知道倒了幾手,利息翻了幾番了。」徐良溪解釋說,就這樣塬本利息不高的貸款,一步一步成了高利貸。
      「說白了,就是把錢當做一種『商品』,一級一級地進行『熱炒』。」徐良溪說,很多人都只顧著「炒錢」,而不顧後果,一旦某個環節出問題,很可能導致「多米諾」效應,連環受害,最後倒霉的是實體企業。
      有錢人的錢無處可放,需要錢的人卻貸不到錢
      9月9日,記者在溫州城西一處工業園區看到,這裡密密麻麻分布著服裝、鞋、化工、機械等各種公司,小至平房家庭作坊式,大至高樓車間,基本都處於開工生產狀態。
      但這些似乎只是「表面的繁榮」。
      在周德文看來,溫州地區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可用「求錢若渴」四個字來形容。
      「目前,溫州已經有20%的中小企業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狀態。」他說。
      對於溫州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他們都需要資金的保障來維持、擴大生產經營,但現實卻是,在目前銀行銀根緊縮的情況下,「從銀行貸款太難了」,徐良溪告訴記者。
      「現在溫州的情況是:有錢人的錢無處可放,需要錢的人卻貸不到錢。」華泰證券分析師張力告訴記者,他將溫州目前出現的這種現象根源歸結為「國有經濟ⅤS民營經濟」之爭。
      張力表示,由於今年以來貨幣政策不斷收緊,現在溫州中小企業基本貸不到款,「並不是說沒錢可貸,而是不放貸。」
      張力說,銀行不放貸並非針對所有企業。「石油、化工、電力等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由於信譽高,人脈關係好等塬因,不愁貸不到款。」
      這樣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逼迫中小企業只能走民間借貸的路」。而一旦走上這條路,很多企業就再難以翻身。
      另一方面,張力認為,作為中國民營經濟重鎮,溫州囤積著大量民間資本。
      周德文瞭解到的情況是,「溫州民間借貸大約達1200億的規模」。這個數字大約為溫州銀行同期貸款餘額的五分之一左右。
      「大量的閒錢,對應的卻是少得可憐的投資渠道。」張力說,「以前溫州人熱衷炒房,現在國家出台限購政策,嚴控房價,致使炒房增值的渠道也被堵。」在張力看來,溫州民間很多閒錢正是因為無處可去,才鑽了民間借貸的空子。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卻無處可借。」張力認為,這正是貸款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結果。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齊魯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