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金融教授:北京應轉移財富給家庭以免經濟崩潰

 


隨著國內各種經濟泡沫的破裂,幾乎人人擔心,中國經濟可能就處於崩潰的邊緣。著名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指出,如果中共當局能管理良好的進行調整,中國的金融體系也許不會崩潰,而且社會成本也將最小。然而,這種調整將要求北京嚴肅的把財富從國家轉移到普通家庭。許多人解讀說,這意味著中共的利益集團必須停止掠奪民眾財富,似乎很難實現。

把財富從國家手裡轉移到各個家庭,為什麼這麼必要?佩蒂斯解釋,因為中國幾年來持續的快速增長是由越來越浪費的投資帶動的,是由不可持續的債務增加帶動的,這已犧牲了每個家庭的利益。迅速崛起的債務意味著,不幸的家庭儲戶資助著極其低利率的貸款,才能保持還本付息的成本控制。

節目長度:4分26秒  下載mp3(16k) | (128k)

由於普通家庭實際上背負著還債,他們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中共為了保持高增長率,還有其他類似的轉移也是讓普通家庭支付代價,例如直接補貼和人民幣匯率低估,也加劇了家庭儲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

結果,家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已下降到危險的低水平,消費水平也下降到危險水平。為了將經濟重新平衡轉向消費,北京必須通過大幅減少投資和貸款,來消除家庭未來的負擔。如此這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在10年內下降到3%以下。

但是中國的銀行會倒閉麼?佩蒂斯分析說,為保證銀行體系的盈利和穩定,北京通過社會化貸款風險,強制執行貸款和存款利率之間的高差距。只要政府有可信度,銀行就有還債能力。

可是,對中國來說真正的風險是,政府債務水平會上升到足以破壞政府的可信度地步。日本就是一例。日本20年的調整期中,銀行體系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不變,但政府的債務水平猛增。日本就是通過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將財富有效地從國家和企業部門轉移到各個家庭,逐步重新平衡日本的經濟。

因此,佩蒂斯警告說,如果北京希望家庭消費拉動未來的增長,那麼也必須將財富從國家轉移到家庭。實現這種轉移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日本方式,就是在北京吸收銀行體系的虧損時,讓政府債務水平的增長速度比政府資產的增長速度更快。另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將財富轉移到家庭,也許可以通過私有化或提高國有資產的大眾所有份額。

無論哪種方式,隨著中共停止過度投資,未來十年內中國經濟中家庭的比重必須增加。隨著家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的增長,家庭收入的增長速度會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的速度。

佩蒂斯指出,在未來幾年內,中共必須決定如何完成這種轉移,而且越快越好。佩蒂斯建議,中共可以出售或轉讓資產,然後用這些收益直接或間接地增加家庭財富。或者像日本一樣,北京可以讓政府債務負擔上升的速度遠遠高於GDP增長速度。兩種情況必選其一。

但是他說,前者雖有政治上的困難,但最終將導致更健康的增長。後者會產生難以撼動的長期債務負擔可能將拖累中國經濟。

佩蒂斯最後總結說,由於市場日益擔心中國的債務大潮,前幾年對中國經濟樂觀的人們,越來越多地轉向恐慌心態。但是,北京仍然有時間在避免社會動盪的情況下控制過渡。條件是:犧牲地方、省級和中央政府的既得利益,讓普通家庭占有更多的國內生產總值份額,才可能管理這樣艱難的過渡。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和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