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美軍調處撤離中國舊照

「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國內戰即將全面爆發的背景下,美國應國民政府的邀請,到中國參與國共雙方的軍事調停。


  美國總統杜魯門特派遣前任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五星上將為總統特使,來華進行軍事調停。成立了該部門。

馬歇爾抵華後,促成三方成立了一個負責進行軍事調停的由國民黨代表、共產黨代表、美方代表組成的「三人委員會」。美國代表就是馬歇爾、國民黨代表起初是張群,後改為張治中、共產黨代表是周恩來。為了避免國共雙方的軍事衝突,於是在「三人委員會」的領導下,1945年12月初在北平就成立了「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辦公地點就設在協和醫院。軍調部由三名委員組成,國民黨、共產黨、美國各派遣一名代表,由美方代表擔任主席,一切事宜均須三名委員一致通過,三名委員均有否決權,下設38個執行小組,而這些小組的任務是分赴各地執行停止內戰的任務,禁止雙方軍隊的戰鬥接觸,妥善處理雙方軍隊的相處與整編問題。

在成立的軍調部中,共產黨委員是葉劍英,參謀長是羅瑞卿;國民黨委員是鄭介民,參謀長是蔡文治;美方委員是羅伯遜,參謀長是海斯。軍調部只對「三人委員會」負責。

  1946年7月,內戰全面爆發,於是馬歇爾不得不宣布調停失敗,「三人委員會」、「軍調部」也都隨之解散。全面內戰後,參加各地軍調部執行小組的中共代表相繼撤回。

軍調處撤退時的場景

軍調處撤退時的場景

軍調處撤退時的場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life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