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金陵十三釵》美惡評如潮創紀錄 首日只有20多觀眾

——《金陵十三釵》美惡評:南京大屠殺災難中注入性

在中國國內廣受關注的張藝謀最新大片《金陵十三釵》(Flowers of War)21日正式在紐約上映,但與國內的風光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部被定為中國申辦2012年奧斯卡的影片招致多家英文媒體的惡評,甚至稱得上是近年來中國電影在美國所得到的最惡劣評論。該片目前僅限於曼哈頓下東城的Landmark Sunshine一家影院。
  
  《金陵十三釵》在美國由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負責發行,發行方在21日的公映前除了安排兩場媒體觀摩外,幾乎未舉辦任何公開的宣傳活動。在21日放映首日的下午,Sunshine影院內僅有大約二十幾名觀眾到場欣賞。
  
  雖然今後幾天的票房尚未可知,但該片卻招致《紐約時報》、《紐約郵報》,以及 《好萊塢報導者》(Hollywood Reporter》幾家英文媒體的極端惡評。《好萊塢報導者》 稱,在好萊塢只有最愚鈍的(the crassest)製片人才會在南京大屠殺這樣的災難中注入性的成分,但這卻是《金陵十三釵》的核心元素,整部影片做作而缺乏說服力。
  
  《紐約郵報》乾脆以「枯萎的戰利品」(The Wilted Spoils of War,對英文片名The Flowers of War的揶揄)來諷刺這部影片,並稱張藝謀在這個聖誕節之際應該得到的禮物就是大大的一堆煤炭 - 在西方傳說中,聖誕老人給予壞孩子的聖誕禮物就是一包煤塊。郵報的評論並將這部影片稱作是一部「極端荒唐的肥皂劇(ludicrous soap opera) 」。
  
  《紐約時報》稱對《金陵十三釵》的最好概括只能說是「片中每一個無端浪費的生命最終總算得到一滴勉強的眼淚」。評論認為張藝謀最大的敗筆在於對整個南京大屠殺採取了一種疏遠的、甚至是輕描淡寫的手法,全部故事都是發生在一個虛構的歐式教堂里,而且影片在一個日軍屠城的大背景下卻處處充滿了性的暗示(雖然床戲很短,但整個劇情的核心就是日本兵對於13個女學生的凱覦)。
  
  同上述英文評論相呼應的是,國內很多網站也充斥了不少人對這部影片的「鞭笞」,認為片中多數情節都違背常理,比如一名妓女為了給瀕死的浦生唱一曲《秦淮秋月》 ,竟然有「神通」躲過牆外的日本兵,不顧生死地跑回妓院去找琵琶弦,更有甚者同行的夥伴竟還有心思把玩自己的耳環,兩人最終一個被日本兵當場打死,另一個被強姦後慘遭刺死。
  
  根據發行方的計劃,《金陵十三釵》將先在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上映一周,新年後陸續在更多電影院投放。但《好萊塢報導者》斷言,影片在北美的票房前景將「非常有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亮軒

來源:海外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