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天價月嫂泡沫調查:特級月薪11800元 4個月前6800



  3月23日,北京靚嬰堂的月嫂在參加培訓考試。該中心月嫂證上印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字樣。月嫂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職業。 新京報記者 秦斌 攝

  誰吹起「天價月嫂」泡沫?

  北京、上海月嫂最高月薪超過1.5萬元;月嫂專業技能被公司誇大,產婦存在盲目追捧

  龍年出現「天價月嫂」,在北京、上海,她們佣金最高已超過1.5萬元。

  媒體或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或探討高價月嫂是否「物有所值」,但都忽略一個有趣的現象:月嫂這個連單獨職業都算不上的家政工作,為何收入能高於一個醫學博士?

  本報記者調查眾多產婦、月嫂,以及採訪專家後發現,「天價」由兩股合力造成,一方面,當代產婦對嬰兒護理常識匱乏,盲目迷信月嫂的專業性;另一方面,月嫂公司誇大月嫂服務的專業性,並用「月嫂證」、簡單培訓等方式,打造出一個「新職業」,賺取高額佣金。

  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表示,月嫂工作技術含量低,構不成一個新職業。但「天價」只是市場行為,政府不應干預,應讓市場自身調節。

  有專家說,年輕的寶爸寶媽,自學一些護理常識,多保持些理性頭腦,天價泡沫,自會破滅。

  龍年吉祥,生子扎堆,各地月嫂價格也在瘋漲。北京、上海收費最貴的月嫂,佣金已超過1.5萬元。其人力成本,遠高於一個經過多年專業培訓的醫學博士。

  然而在專業人士眼中,月嫂只是個普通的家政服務工作,連單獨職業都算不上。

  「我們的社會怎麼了?」章蓉婭,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在談及這個話題時懊喪地嘀咕了一句。

  她是個冷靜的旁觀者,沒有捲入到搶購月嫂服務的市場中。她的寶寶四個多月。月子期間,她只是請父母過來搭把手。

  相比章蓉婭,張鈺沒有那麼冷靜。

  這名27歲的公司白領,已懷孕7個多月。3月20日,她在市場轉了一圈,發現龍年月嫂價格「貴得離譜」。她馬上給老公打電話,「趕快!找個靠譜的月嫂,漲幅快趕上。「你看看這排隊的孕婦,比地鐵一號線的人都多,晚了就請不到好的了。」說著話,王姐把公司宣傳單塞進張鈺懷裡。

  看著王姐指甲縫裡殘留的黑泥,說話時唾沫橫飛。張鈺擺擺手,轉身走了。「太能說了,不靠譜。」

  瞅准一個孕婦上廁所的功夫,她找了個座位坐下。幾乎每次來產檢,樓道里都擠滿了孕婦,從分診台到樓道轉彎處,叫個號,護士都要扯著嗓子喊,跟菜市場一樣。

  旁邊兩個孕婦在聊天,說今年是龍年,估計分娩量會超過20萬。她們也在找月嫂,發現好月嫂難找。

  張鈺溜了眼手裡的價目表,特級月嫂11800元。她清楚地記得,四個月前,傳單上印的是6800元。

  張鈺有些坐不住了,心裡想,「產婦們都瘋了。」

  盲從,還是盲從

  吳莉請月嫂只因她們會催乳、會做月子餐;產科醫生章蓉婭說,這些專業性被社會誇大了

  張鈺開始逛各種婦嬰論壇,上面的內容看得她心驚肉跳。

  有月嫂給寶寶吃安眠藥;有月嫂挑撥婆媳關係;有月嫂用冰水拍打寶寶的臉。

  張鈺看到兩則最離譜的帖子。一則是,有月嫂要求僱主每天煮雞湯給自己喝,並要求僱主每天保證月嫂兩個蘋果,每天晚上要看兩集電視劇。

  另一則是,一個月嫂樣樣都好,卻藉口老家有事,把客戶「辭」了。原來,這個訂單是五個月前以6000元的價格簽的,如今接到一筆9000元的單子,月嫂就「跳戶了」。

  月嫂花費比保姆高出幾倍,服務又不「專業」,張鈺很糾結。

  張鈺給好友吳莉打電話,向她取經。兩年前,吳莉請過一名4800元的高級月嫂李阿姨。電話里,吳莉卻向她倒出一大堆苦水。

  「千萬不能找這個阿姨。」吳莉的聲音幾近控訴。

  面試的時候,李阿姨把自己吹得天花亂墜,一到家裡,承諾就不兌現。說是會催乳,結果只按摩了兩天,沒有達到催乳的效果。說是自己會做十多種可口的月子餐,整個月子下來就做了兩種,酒糟雞蛋和鯽魚湯,吳莉一說不好吃,她就不做了。最主要的是,李阿姨居然給寶寶穿紙尿褲都不掏邊,一點也不細心。

  吳莉當時請月嫂的情形,和許多產婦一樣,一是周圍很多朋友都請,二是相信月嫂能提供專業服務。吳莉承認,當時有些盲從,沒有細想,那些所謂的專業服務到底意味著什麼。

  讓產婦最看重的有兩項服務,催乳和做月子餐。

  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章蓉婭說,其實這兩項服務的效用,都被社會誇大了。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