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海外龍頭黨媒:陳光誠赴美 胡錦濤親自拍板

——中美驚險博弈揭開陳光誠案決策過程

作者:

來源:海外龍頭黨媒亞洲周刊 (阿波羅網編者註:關於《亞洲周刊》的背景,角色和作用,請參考趙紫陽智囊吳國光教授的媒體控制分析文章吳國光: 多重的真相還原 )
https://tw.aboluowang.com/comment/data/2007/0112/article_2653.html

希拉蕊訪問中國大陸﹑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與陳光誠案微妙互動。中央外事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美工作小組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拍板,​​絕對不能讓陳光誠案影響中美戰略大局,確定了最終可以讓陳光誠出國的方案。中美雙方驚險博弈鬥而不破,被國際稱為兩國集團的兩個大國,在對話中歷史性地開始向兩國協調邁進。中國外交部批評美駐華大使館,但信訪局也派官員到醫院送花給陳光誠。


結束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的專機直刺京城上空,轉向她下一程的亞洲訪問。山東盲人維權者陳光誠,在「對話」前出走山東走入美國大使事館躲避,過程驚心動魄的曲折,令中美深感困擾。短短二天內,中美二次為陳光誠留中還是赴美作協議,最後戲劇性地暫時劃上句號,讓希拉蕊安心離去,也讓中美關係經受了戰略對話以外的考驗,雙方驚險博弈鬥而不破,被國際稱為G2(兩國集團)的兩個大國,在對話中,歷史性的開始向C2(兩國協調)邁進。

有中美兩國高層參與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五月四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在為期兩天的對話中,中美兩國圍繞宏觀經濟合作、促進開放的貿易和投資、國際規則和全球經濟治理、推動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等議題,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在此次對話取得的六十七項成果中,美國首次明確表示將放寬民用高科技對華出口管制以及中美雙方承諾,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等特別矚目。

中美不可搞對抗只可搞協調

早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方框架下的戰略對話中表示,中美不搞「兩國集團」(G2),不搞中美主宰世界,也不搞中美衝突對抗,但可以搞「兩國協調」(C2),加強溝通、協調與合作。努力摸索出和平相處、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嶄新模式。

這一天,恰恰也是中美兩國為陳光誠可以離開中國赴美達成的第二份協議,成為中美兩國驚險博弈中,又通過「兩國協調」處理陳光誠案的意外收穫。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表示,陳光誠可以通過正常途徑申請出國留學。但早前,劉為民曾指責美國駐華使館「以非正常的方式將陳光誠帶入使館」,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但另一方面,信訪局官員也送花到朝陽醫院給陳光誠,表達善意。而美國方面發表聲明稱,紐約大學已經授予陳光誠赴美留學獎學金。希拉蕊指出,中國關於陳光誠赴美留學的態度讓她倍受鼓舞,美國方面今後將繼續在高層外交會晤中提及人權關切。

從摸黑逃出山東,驚險進入美國大使館,卻堅持不申請政治庇護;到微笑離開大使館,進入朝陽醫院診治並與家人團聚,堅持留在中國;到向美國救助,要求舉家離開中國,陳光誠創下神奇的勝利大逃亡,衝破長期被囚禁欺凌的網羅。陳光誠還讓中國人權和民主成為美國大選年議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陳光誠走出美國大使館後,曾炮轟歐巴馬,說這是美國自由黑暗的一天。

亞洲周刊獲悉,其實早在擬定第一應對方案時,就有身兼中共中央外事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美工作小組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拍板,​​在中美即將展開戰略與經濟對話的重要時刻,絕對不能讓陳光誠案影響中美兩國的戰略大局,確定了最終可以讓陳光誠出國的方案。

北京承諾調查山東官員問題

不過,陳光誠翻牆出走山東,正如他到北京後相見的好朋友胡佳所言,最初他並沒有離開中國的打算,他進入美國大使館後,自始至終沒提去美國的要求。中美雙方是按照陳光誠留下中國的預案磋商,這讓美國感到輕鬆,也給中國留了面子。雙方磋商過程中,中方作出多項承諾,包括提供學費生活費、七個地方的大學讓陳光誠選擇,也承諾調查山東官員問題。中美雙方都希望在兩國高層對話前解決陳案,避免陳案衝擊「對話」。

五月二日,陳光誠在大使館接到妻子袁偉靜從朝陽醫院打來的兩個電話,駱家輝說她「懇求」丈夫離開使館,到醫院來團​​聚。陳光誠激動的催促駱家輝大使起程前往醫院。到了醫院,陳光誠還天真的用大使館陪同官員的電話打給曾經是他的辯護律師李勁松,他告訴李勁松,自由了,叫朋友們都到朝陽醫院來看看他。

隨著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措詞強硬的「美國干涉內政,要求道歉」的指責,北京公安出動了,不僅驅趕得到信息趕來醫院探望的陳光誠朋友曾金燕﹑江天勇等人,還把聞訊前來採訪的記者攔在門外,並對在場人士攝影。在陳光誠走出使館後,北京警方採取了一貫的強硬態度。

夜幕降臨,醫務人員以探視時間已過為由,要求其他美國官員離開。這些讓被營救到北京後的陳光誠感到了從來沒有的孤單。突然的寂靜,讓陳光誠一家變的不知所措,加上妻子轉述,在他離開時山東地方的惡行,她被捆綁,受威脅,讓陳光誠又陷入了極度的不安全感。

陳光誠和袁偉靜還是相信自己的朋友,在和好朋友曾金燕通電話時,訴說了見不到任何美國官員、醫院晚上八點半還沒有飯吃的狀況。他試著給兩名使館官員打電話。沒有人接,他還表示,是受脅迫離開使館的,而且很擔心他家人的安全。曾金燕將陳光誠的現狀放上了推特。接著,律師滕彪也和陳光誠通了電話,陳向滕彪表達了同樣的意願。陳光誠指,有人告訴他,中方官員說,如果他不走出美國大使館,那麼他的妻兒將被帶離北京返山東,他永遠看不到家人了。

此時,正是美國德州時間五月二日清晨。早上七點,對華援助協會負責人傅希秋牧師在家中接到了來自北京的電話。隨希拉蕊到北京的次國務卿伯恩斯在電話中以心情極輕鬆的口吻告訴傅希秋,剛跟希拉蕊到了北京,已就有關陳光誠的事件與北京達成了一個很好的協議,很高興,希望可以成為歷史性的契機,讓陳光誠留下中國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與家人可以團聚。

不過,早已收到曾金燕提供的資訊,傅希秋當場就向伯恩斯潑了一盆涼水,告訴他,情況並非那麼簡單,陳光誠是受到威脅了。這讓伯恩斯大吃一驚。接著,傅希秋又接到白宮來電,說當日十點,白宮人權事務負責人、歐巴馬人權事務得力助手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會召開包括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國務院韓裔法律顧問高洪柱,以及美國大使駱家輝等的電話會議,通報事件進展。

傅希秋告訴亞洲周刊,在電話會議上,他提供了曾金燕和滕彪與陳光誠通話的資訊。並問,美國政府是否知道他家中受到威脅,陳光誠出使館前,中共政府有人說,你不出去的話永遠見不到你家人了。美方當場都否認聽到過這樣的話。 「我不知道是他們理解上有問題,還是當時沒有這樣的資訊。但那時事情很明朗了,反正陳光誠離開使館是個不得已的錯誤」。美國官員覺得陳光誠把矛頭轉向了他們。美國大使駱家輝有所抱怨,在接受媒體訪問指,沒有人威脅陳光誠,他自覺走出美國大使館,自己改變了主意。

在陳光誠案中,中美談判商議的雙方分別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領軍中方代表;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帶著美國的代表。但實際上可以看到,中美雙方背後都是最高層直接指引,美國除了國務院,白宮也直接參與協調。

由於雙方都想趕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速戰速決,陳光誠本人也沒有提出要去美國,問題解決似乎難度不是很大。雙方商定陳光誠離開美國大使館到醫院療傷,北京確保陳光誠的安全,提供學校和學費供他學習,陳光誠不再回山東等條文,但沒有任何文字協議。最後卻欲速而不達,陳光誠在接受了相關條款後又因為失去安全感而改變了主意。傅希秋認為,匆促的協議在中美及陳光誠三方信息不對稱,陳光誠未能全面掌握相關信息作出的,等他掌握了全部信息,自然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表達自己真誠的想去。

「綁架電話」背後

傅希秋還認為,美方有評估失誤,陳光誠在出大使館前,袁偉靜打來電話,催促陳光誠到朝陽醫院和家人團聚。那時的袁偉靜是被山東公安或國安押解控制著的,他們要她說什麼都只能照說。 「這是一個『綁架』電話,對陳光誠意味著,太太要你出來,你不出去就是對家的背叛了。這是美國大使館人員的嚴重疏忽。好在陳光誠最後在國會聽證時通過電話真實傳遞,一一說清楚了,各方都沒藉口好找。」

就在中美展開年度「對話」之際,陳光誠去美國還是留中國的談判再次展開,也好在有中國最高領導層早前「允許出國」的定案。第二次協議,在二天內一次達成。美國提供陳光誠赴美紐約大學訪問的邀請和簽證,中方辦理陳光誠一家出國的手續。美國還特別要求陳光誠不需要再回山東,中方都作了承諾。在接著的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會面時,兩國領袖又私下就陳光誠的出國作了承諾。零七年,「中國民間防愛第一人」高耀潔獲美國「生命之音」人權獎,河南地方阻撓高耀潔出國領獎。希拉蕊是頒獎給高耀潔的美國「生命之音」組織的名譽主席,她寫信給胡錦濤,得到胡的回應,高耀潔如期赴美領獎。陳光誠案,胡錦濤再次給了希拉蕊一個承諾。

在中國戰略和經濟對話中,人權對話沒有被忘記。希拉蕊五月三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必須保護人權。各個國家不能夠、也不應該拒絕公民享有追求尊嚴與法治的權利。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則針鋒相對表示,在人權問題上雙方確實存在分歧,但強調沒有任何國家盡善盡美,中國承諾讓民眾生活更幸福有尊嚴,社會更加公正。戴秉國說:「人權問題不應成為國家間關係發展干擾因素,更不能用它來干擾別國內政。」戴秉國坦承中美對人權問題有分歧,但不應干擾國家關係發展,「更不能拿人權來干涉別國內政」,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亦表示不會因為這種分歧「干擾我們的關係」。

雖然,中美對話沒有因為陳光誠案受到干擾,中美關係目前也沒因陳案受干擾。但就在中美談判,商議二次協議期間,曾經涉及圍堵陳光誠的宣傳和政法系統曾一陣喧囂,北京權威媒體,包括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及北京青年網等爭相破除語言禁戒發聲,將矛頭直指美國政府﹑美國大使館及駱家輝,並將陳光誠事件定性為「一小撮」人擾亂中國的「無聊遊戲」。有評論擔心,中國媒體陸續「開戒」發表倒陳的文章,傳遞出一個訊號——中方很難兌現早前對陳光誠的允諾。媒體熱議之外,網際網路空間也不乏「點睛」之語。前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的外甥女、香港衛視採訪總監秦楓近日在香港發布了一條指責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干涉內政的微博,引起網上罵戰不斷。隨後,資深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台長楊錦麟發出「藐視無限上綱上線,謾瘞攻擊」的言辭,力挺秦楓。秦楓圍繞陳光誠事件發出的「美國走狗論」,拉開了網絡口水戰的序幕。

陳光誠在接受亞洲周刊的電話訪問時也表示出一些擔憂,雖​​然他認為,兩個大國和大國領袖之間會兌現承諾,「沒有最後落實,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政法系統並沒有因為中共政府允許陳光誠離去而變得仁慈。曾金燕在推特發表了陳光誠的真誠表達,被警告不能接受記者訪問,限制她出門,變相軟禁了她。曾金燕去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的錄取,準備赴香港讀研究生,但北京國保限制她出境,不讓她到香港讀書。

五月三日,知名維權律師江天勇因為看望陳光誠而遭到北京海淀國保杜宇輝等五人毆打,致使江天勇律師鼓膜穿孔,失去聽覺。江天勇律師妻子金變玲說:「江天勇說他的耳朵好像進水了一樣,擤鼻涕時,左耳發出像口哨一樣的響聲,當他憋氣讓頭部空氣集中耳部時,感覺空氣從左耳排出,右耳不通,根據這些症狀,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有可能他的耳朵是鼓膜穿孔了。」

江天勇律師被毆致聾

江天勇律師被毆打致耳聾後,海淀國保不許他看醫生。金變玲說:「那些便衣原來在我家樓下守著,現在已守在我家門口了。」一批聲援陳光誠的朋友﹑訪民被帶走,也有香港記者被收去回鄉證和駐站證件。卡達爾半島電視台英語頻道駐北京的華裔記者陳嘉韻(Melissa Chan) ,日前簽證到期後申請新簽證時被中國拒絕,該台表示,由於中共政府不允許其他記者來代替陳嘉韻,該台駐京辦公室已關閉。

雖然,陳光誠五月八日對亞洲周刊表示,國家信訪局來訪接待司郭姓副司長再次來到醫院看望陳光誠時承諾,會應他的要求為他辦理出國手續,但到亞洲周刊截稿時間,還沒有聽到好消息。傅希秋表示「中方眼裡,陳光誠只是一個盲人,一個突然登上國際舞台的麻煩製造者。是中美關係的小議題,與他們所期待的美中戰略,高調的經濟戰略合作的議題,陳光誠的事情只是小事情,對中國的政治格局不會影響太大。」

曾經為艾未未﹑趙連海等維權人士發聲的全國港區政協委員劉夢熊,連發五篇專欄文章呼籲:當今中國,亟需推行政治體制改革,避免經改成果得而復失。而政改應由法治始,而法治契機不妨由妥善應對陳光誠事件作切入,請中央領導人把握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