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眾多黨媒突破禁區 譴責「延遲退休」

因「明年養老金缺口達18.3萬億」,中共官方試探性的「延遲退休」說法,引來了大眾的譴責聲。
 
因「明年養老金缺口達18.3萬億」,而要實行「延遲退休」這一官方試探性的說法,引來了大眾的譴責聲。近日,中共一些黨報也進入了討伐聲中,認為「最大的悲劇是『人還在錢沒了』」; 「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繳費的人,反過來決定那些繳費的人要延遲幾年才能拿到養老金……」.

近日,《北京日報》所轄的《北京晚報》,其打出的大標題是《人還在,錢沒了。延遲退休,你是願意呢,還是願意呢?》。

之後《揚子晚報》引用「明年養老金缺口達18.3萬億」的預測,自問一句「人還在,錢沒了,我們會這樣嗎」;《廣州日報》發表了一篇作者評論,嘆息「最大的悲劇是『人還在錢沒了』

大河報發表《養老金缺口不是勞動者的錯》,質問「機關公務員及很多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前不用繳納一分錢的養老金,退休後拿到的反而比企業退休人員高得多。如果他們也必須繳費,如果他們也只拿和企業退休職工一樣多的退休金,養老金的虧空還會那麼大嗎?」

還說道:「一群自己根本不用繳費的人,反過來決定那些繳費的人要延遲幾年才能拿到養老金,只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無異於慷民眾之慨,這是說不過去的。」

《新京報》乾脆提出「查帳」,根據今天這篇見報社評的觀點,「養老金政策調整當然可以,但對民眾來說,不管政策如何調整,有利還是無利,養老金的帳本首先應該讓人看明白」。

《重慶晨報》則是警告 公權力「應該給公眾一個說法,別動不動打延遲退休、延遲領取養老金的主意」,文章強調,「如果現行的養老金制度只是借新錢還舊債,拆東牆補西牆,不能保障勞動者養老,那麼就應該進行及時修改完善。」

成都商報》今天已允許作者推測那個18.3萬億的養老金缺口數據是專家學者們在為延遲退休年齡的官方政策提供「證明」:「以這種數據來反證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只會激起民眾更大的反對」。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比起「國進民退」或者「寬鬆貨幣政策」這樣的財經話題,還是「能不能拿到養老金」更貼近那些「草根屌絲」的民生,願意站在「平民百姓」立場的市場化媒體向研究者提供大量版面,批評政府此舉有違政治倫理、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底層民眾不公,更斥公務員群體從中不當得利。

事件回放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簡稱人社部)上周提議彈性延遲領取退休金,即相應推遲退休年齡,立即成為大陸輿論焦點。

儘管人民網調查結果顯示,截至本周二有近94%的網友反對退休金領取年齡延遲,但並沒有阻止人社部繼續研究,屆時人社部將陸續召開專家座談會並聽取各界對「推遲退休年齡」和「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是在1950年代規定的,男職工為年滿60周歲,女幹部為55周歲,女工人為50周歲。官方希望將法定退休年齡延遲65周歲,主要依據是民眾平均壽命從當年的50歲增加到目前的72歲,且有利填補養老金缺口,與歐洲各國延遲退休年齡的動機、受到的反對差別不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