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港媒:對中國政局產生重大影響的三件大事

最近,有港媒聲稱,中國大陸連續發生的有關薄熙來陳光誠、李旺陽的三件大事對中共的政治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中共一黨專政下產生的大批權貴富豪,是阻止中國社會的民主和法治主要障礙。


《開放雜誌》7月6日發文表示,大陸近幾個月來連續發生了三件大事:薄熙來倒台被調查、陳光誠脫逃赴美,李旺陽被自殺,這三件大事都對中國最近局勢產生重大影響。

文章認為,薄熙來事件說產生的影響中最嚴重的是「引起軍心不穩」。雖然胡錦濤對薄案的處理不想牽連太廣,但事實上這種牽涉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只好暗中低調進行。

文章表示,現已知道薄熙來與軍中的關係,有解放軍後勤總部政委劉源、前成都軍區政委現任二炮部隊政委張海陽、以及曾經與薄一波很有淵源的成都軍區屬下駐雲南的第十四集團軍 。此外,現任國防部長梁光烈也被扯進薄熙來的關係里。

此前有媒體報導說,去年十一月十日,正當胡錦濤去夏威夷參加APEC會議的時候,由成都軍區、西藏軍區與重慶軍方聯合在重慶舉行了一次軍事演習,當時不僅梁光烈作為國防部長出席這次軍演,包括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政委田修忠、副政委劉長銀、參謀長艾虎生、西藏軍區司令員楊金山,以及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省軍區司令員在內的軍隊大佬都出席了這次軍演。

有輿論認為,這是一次不尋常的軍演,這可能是薄熙來計劃如果他無法入常奪取習近平大位時便發動軍事政變的一次預演。梁光烈等出席這次軍演,等於給它背書,被認為同薄熙來的政變計劃有曖昧關係。

事後有報導稱中央軍委派出五個調查小組分赴四川、重慶、昆明、貴州等地進行實地調查;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出面大聲疾呼,號召解放軍必須絕對服從以胡錦濤為代表的黨中央領導,並強烈斥責軍隊國家化言論。可見問題嚴重,局勢相當緊張。

文章表示,現任中常委,手握全國公檢法大權周永康與薄案關係更加密切,他是薄熙來企圖以政變方式推翻習近平的同謀者。

文章認為,周永康的權勢猶似希特勒時代的希姆萊和蘇聯時代克格勃首領貝利亞。他有權支配比國防經費更多的維穩經費,統率全國公安、武警和國安,其政法委系統由中央政法委直達各省市和各縣政法委,一條龍儼然是一個「第二中央」的獨立王國。

而繼薄案爆發之後,大陸又連接發生陳光誠案和李旺陽案,這兩樁大案都直接與政法委有關。因此,社會上對周永康及其政法委系統極之痛恨,反對周永康和政法委的呼聲日漸高漲。甚至在官方的百度網上也公然出現「取消政法委」的條款,並發表呂耿松的《中國最大的特務組織——政法委》一文;《南方周末》也發表了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陳光中的《建議取消地方政法委拍板權》一文,譴責地方政法委對所有案件在未審之前已作出定論,指令法院如何判決,嚴重干涉司法獨立。

五月十四日英國《金融時報》說,周永康已失勢。隨後傳出周永康稱病住院,其權位暫由公安部長孟建柱接替的消息。而山東省政法委書記柏繼民下台,其常委職務被解除,被輿論普遍認為顯然與陳光誠事件有關。

文章認為,薄熙來下台的另一個重大影響是打亂了十八大中常委人選。薄熙來案使習近平與胡錦濤結成同盟,大大改變了江派與團派之間對峙的原有格局,使得下屆中常委人選和人數都發生變數,陷於難產。

文章表示,在黨內各派勢力爭著搶位的形勢下,胡錦濤於五月十七日搞了一次黨內海選,讓三百多位大都具有中央委員身份的正部級官員投票選擇除習近平和李克強之外的五名常委,進行摸底,以便在七月北戴河會議上提出具有黨內「民意」說服力的名單。

這種非正常選舉的海選,讓一向鼓吹黨內民主的人士帶來小小興奮。主張黨內民主的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隨後公開接受《鳳凰網》訪談,大談他所提倡的「增量民主」,即不主張突變,而主張以漸變的方式來達成所謂「一種動態穩定」的民主和法治。

文章認為,中國遲遲未能實現民主政治,障礙不在別處,就在於一黨專政下已產生大批權貴富豪,他們為了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絕對要阻止中國社會的民主和法治,因為民主和法治必定會妨害他們及兒孫的特權和利益。

文章還列舉了江澤民的兒子中國電信大王江綿恆、一向霸占中國電力系統的李鵬家族和占有石油行業地盤的曾慶紅家族、以及依靠周永康過去在石油部和重慶掌權的關係大發橫財的周永康的兒子周斌;李長春的女兒李彤憑她父親在黨內主管文宣她自己又掌管金融機構的便利,給大型文化和傳媒企業進行整合、重組、融資和業務創新以獲利等等,權貴富豪權錢勾結的黑幕。

文章表示,這些強占全國最大份額財富的權貴們對中共的政權早已喪失信心,他們紛紛移民
外國,有些人自己在外國取得居留權後仍在國內當裸官,有些人根本連裸官都不想當,反正撈夠了,索性全家移民入藉外國當僑民去。

文章認為,現在胡錦濤將要移交給習近平的是「一個高壓後充滿爆炸性的政權」,是「一個大官和富豪都想離棄的政權」。 時勢發展到今天,習近平決不可能再將這個高壓的局面延續五年或十年。時勢不允許,黨內有識之士不允許,人民更不允許。而習近平捕手後是要繼續高壓下去,還要更弦易轍值得我們觀察。

文章作者推斷:習近平未來政策的趨向將不會推行政治改革,但有可能改變高壓政策,引入懷柔和疏導。而且不是上位之後馬上改變,而是會將改變作為未來施政的導向。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