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張成澤 從「第一美男」到朝鮮二號人物

作者:

2003年7月,叛逃到韓國的朝鮮高官黃長燁在韓國國會作證時說:「若金正日體制垮台,最有可能接班的是張成澤,他是事實上的朝鮮第二號人物」。在姑母金敬姬和姑父張成澤的幫助下,金正恩先後在黨、政、軍鞏固了地位。韓國政府認為,張成澤幫助剷除了李英浩等可能在金正恩鞏固權力過程中成為絆腳石的高層人士

張成澤,生於1946年2月6日,朝鮮江原道內川郡人;朝鮮原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女婿、金正日的妹夫,現任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姑父。現任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中央軍委委員、行政部部長兼中央指導部第一副部長。其妻為金敬姬,其兄張成禹是前任朝鮮社會安全部部長,2002年4月被授予次帥軍銜。
 

  8月13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行政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張成澤率團訪問中國大陸6天,創了3個「突破」:

  在其出訪前,朝鮮官方媒體作了報導,一改以往事後再報導的慣例;代表團陣容龐大,堪與元首出訪媲美,獲中方最高層接見等元首級禮遇,也是史無前例的;訪問有實質性內容,只聽雷聲不見行動的中朝經濟特區運作有了進展——張成澤出席特區聯合指導委員會會議及簽署一系列相關協議。外界解讀:這是「朝鮮經濟改革」的標誌性事件。

  張成澤此次訪問中國大陸的隨行人員達30人,其中有不少人率先出發。韓國統一部人士表示:「除了金正日之外,從未聽說其他北韓人士出訪前派出先遣隊。」

  

金日成打不散的「鴛鴦」

  張成澤,生於1946年2月6日,朝鮮江原道內川郡人,畢業於金日成綜合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和金日成高級黨校。1969年,他從莫斯科留學歸國。

  在大學期間,張成澤有「第一美男」之稱,是眾多女生心中的 「白馬王子」。不過,他畢竟只是「布衣王子」。當金日成的女兒、金正日唯一的親妹妹金敬姬也喜歡上這個出眾的同學時,金日成並不認為張成澤是「理想的女婿」。但任性的金敬姬並不願意分手,他們分開一段時間後又恢復交往。金正日承認,她的妹妹任性起來,連他都沒辦法。

  1972年,時年26歲的張成澤克服身份差距,與金正日唯一的親妹妹金敬姬結為伉儷。

  《戰爭與和平:金正日死後的朝鮮將走向何方》一書披露,張成澤「酒量不錯,也很有趣,而且手風琴拉得很好。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希爾說,張成澤「相比其他人,似乎對朝鮮之外的世界更感興趣」。張成澤不僅訪問過中國,也曾出使過韓國和歐美。

  韓國前農業部長韓甲洙曾在2002年接待過朝鮮代表團。他表示,張成澤有點羞怯,但絕不可輕視。韓甲洙說:「大家的焦點都在張成澤身上,但他從不走到台前。當我們試圖拍照時,他盡力往後挪。」有一天早晨,因為頭天晚上喝了很多酒,張成澤沒按時出現,卻沒人敢去敲他的門。

  張成澤性格開朗豪放,而且頗有個性,在朝鮮人際關係不錯。日本媒體稱,在很早以前,張成澤就在朝鮮的核心權力部門廣泛活動,與黨和軍隊的幹部們建立了廣泛的關係網。

  

協助金正恩順利接班

  與金敬姬結婚10年後,張成澤開始在朝鮮勞動黨內擔任要職。1982年,他出任朝鮮勞動黨黨中央青少年事業部副部長。2002年,張成澤受金正日之命,「史無前例」地率團訪問韓國。

  2003年7月,叛逃到韓國的朝鮮高官黃長燁在韓國國會作證時說:「若金正日體制垮台,最有可能接班的是張成澤,他是事實上的朝鮮第二號人物。」

  2004年,金正日的妻子高英姬去世,朝鮮圍繞繼承人的問題產生內部矛盾。據傳張成澤介入了權力繼承之爭,被金正日「逐出」平壤,但很快「雨過天晴」。兩年後,張成澤又被召回。2006年,他率團訪問中國。2007年,他晉升為朝鮮勞動黨中央行政部部長。

  張成澤被稱為「關鍵先生」,路透社2008年首次稱其為朝鮮事實上的「第二號人物」。

  隨著權力代際交替壓力的增加,作為金正日最信任的妹夫,張成澤在2010年出任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之職,晉身朝鮮最高領導層。金正日在臨死之前一個月,授予張成澤大將軍銜。

  他的哥哥張成佑和張成吉也是軍隊的高級將領。

  2月24日,張成澤佩戴大將肩章,身著軍裝,跟隨金正恩在錦繡山紀念宮內向金正日遺體致哀。有消息人士說,2011年12月15日金正日去世時,張成澤是在其身邊接受遺命的「顧命大臣」。

  被稱為金正恩「軍部家庭教師」的李英浩近期突然去職。韓國政府消息人士分析這位擁有次帥軍銜的總參謀長下台是「勞動黨行政部部長張成澤和金敬姬在其中發揮了絕對的作用」。

  在姑母金敬姬和姑父張成澤的幫助下,金正恩先後在黨(第一書記)、政(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軍(最高司令官)鞏固了地位。韓國政府認為,張成澤幫助剷除了李英浩等可能在金正恩鞏固權力過程中成為絆腳石的高層人士。

  

訪問中國大陸以求經援為主

  張成澤此次訪問中國大陸雖然有「三個突破」,但還有「三個不變」——與之前朝鮮高級訪問團來華一樣,訪問時間冗長,與近鄰「串門式快訪」不合調:他8月 13日入華,8月17日才見有實質活動報導,「考察活動」估計就占了大半時間;與之前朝鮮高官訪問中國大陸一樣,均獲得了中國高層對其「促進中朝睦鄰友好」的肯定;中方高層往往對朝鮮遭受「自然災難」表示慰問。

  假如觀察者只盯著「三個突破」或「三個不變」中的一個,得出的結論可能大相逕庭。目前,觀察家們有了3個結論:張成澤訪問中國大陸預示金正恩將進行「鄧小平式漸進改革」;張成澤訪問中國大陸標誌著他從幕後走上朝鮮權力的前台;張成澤訪問中國大陸是為金正恩訪問中國大陸作準備。

  朝鮮設羅先經濟貿易區(羅津—先鋒經濟特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100%的資金、技術、管理和產業鏈來自中國,相當於「出租」給了中國開發。這與鄧小平啟動深圳特區改革是不一致的,屬「委託式改革」,非「自力式改革」,因為這一模式在朝鮮並無可複製性和擴散力。朝鮮這一系列特區建設是以解決政府資金匱乏為目標的。據多家外媒報導,中國企業給朝鮮工人的工資,大部分是直接交給政府。這意味著,一旦政府資金問題得到解決,這些特區的重要性就下降了。「改革」也就成了可要可不要之物。韓國媒體並沒有把張成澤劃入「改革派」。

  第二個結論是,張成澤盛大訪問中國大陸,是其從幕後走上權力前台的「代表作」。金正恩將其父的「國防委員會」置換為勞動黨「軍事委員會」。依照金正日時的憲法(朝鮮憲法可以隨時修訂),國防委員會是朝鮮的核心權力機關。金正日去世後,金正恩把金正日立為國防委員會「永遠的委員長」,然後在勞動黨框架下設立「軍事委員會」,自己擔任委員長。在軍事委員會中,並無張成澤「副委員長」。也就是說,張被虛置於過去的國防委員會。自金正恩接班以來,張成澤的職位就已經沒有變化了。

  第三個結論是,張成澤是為金正恩訪問中國大陸作準備。金正恩將訪問中國大陸是不需懷疑的。但金正恩是否樂意其姑父先享盡「光環」?

  從中方對朝鮮遭受「自然災難」的同情中可以看出,張成澤此行並非來沾光,而是來執行一項相當艱巨的任務:獲得中方的經濟援助。中方會給予朝鮮援助,但能否達到朝鮮預期之數額?倘若未能達到朝鮮的預期,按照朝鮮高層政治慣例,張成澤的前途將不容樂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