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危機共振」離中共還有多遠?2012中共要垮?

作者:

在外國金融機構不斷就中國經濟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風險頻頻發出警告的同時,《華盛頓郵報》的傑克遜•蒂爾(Jackson Diehl)也來湊趣,發表了更悲觀的預言。他在美國《全球事務》的9/10月刊發表的文章認為,中共獨裁政權與另一個獨裁政權俄羅斯都面臨瓦解命運,但是2012美國大選兩位總統候選人卻都沒有對此作好準備。

外部觀察者們在觀察中國問題時,往往容易忽視一點:中共特色的政治是無責任政治,政府與黨的首腦從來不需要為自己的政策失誤承擔責任。中國現在的危機徵兆只要有一半發生(不用全部)在美國、日本、歐盟,這些國家的經濟危機早就轉化為政治危機,導致政府垮台、內閣辭職,如同希臘曾經發生過的一樣。毫無疑問,中國的經濟已經病入膏肓。就連胡錦濤日前在APEC的主題演說中也不得不承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明顯,部份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口行業面臨困難增多,解決新增就業人口就業任務繁重……」,此言一出,據說在場者感到更悲觀。

現在需要討論,經濟危機是否會導致政治危機並發生危機共振?如果會導致,會在何時出現?

我的判斷是,在最近3-5年內不會發生導致共產黨垮台的危機共振。這一判斷基於以下事實:

從歷史經驗判斷,中國歷代王朝衰亡,往往是幾大危機疊加所導致。這幾大危機是統治集團內部的危機、經濟危機(最高表現形式是財政危機)以及外敵入侵。如果這幾大危機先後出現並同時共存,再加上內部出現反對力量的集結,這個王朝必亡無疑。

今年這幾大危機的苗頭都已經出現,但遠未到威脅中共統治的程度,而且北京當局採取了許多措施防止政治危機與經濟危機同時出現,比如地方政府努力支撐房地產市場,中央政府啟動政府投資(發改委最近批准不少項目),這些飲鴆止渴的措施雖然會種下更大的惡果,但都能延緩經濟危機的衝擊。

第一,統治集團內部今年確實因權力鬥爭發生危機,這種危機感因這次權力鬥爭前所未有地藉助外媒打擊並醜化對手,加之網際網路傳播的同步性與即時性,具有放大效應。但是,外部由於厭惡薄熙來的原因,忽視了權鬥雙方的底線與共同點,即維護中共統治。向胡溫發難的一方尤其是其中的太子黨與紅二代,他們對胡溫無能,在任十年國內社會矛盾叢生、民怨四起、環境生態千孔百瘡的危局不滿。我曾多次說過,太子黨與紅二代對中國政治擁有潛在的非制度化影響力,這是中國政治中的特有因素即「京城政治」。

第二,經濟危機目前還處於初始階段,雖然影響到財政,但對經濟發達地區來說,主要是不能增收,還未到枯竭。從各地方政府採取的五花八門的稅收措施來看,目前還有迴旋餘地。只要熬過今年下半年,高層完成權力交接後,精力用在經濟上,會想出一些新招。

第三,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相對寬鬆。儘管中國比較孤立,但遠未成為西方之敵。加之美國正逢大選之年,白宮連敘利亞的人道危機都無力介入,更遑論中國與周邊鄰國的南海爭端。如果歐巴馬繼續當選美國總統,中國更可高枕無憂。

第四,國內的反對力量還非常弱小且分散。由於中共政府長期在異議圈「摻沙子」,再加上一些自身因素,海內外各個圈子的異議人士互相鬥爭排斥的熱情不亞於反對中共政權的熱情(有時可能更高),幾乎沒有集結的可能。觀諸歷史,任何國家(包括中國歷代王朝)就算出現政治危機,如果沒有具有組織力與感召力的反對力量加以利用,也不會導致統治者垮台。但這不只是異議人士的悲哀,而是一個國家的悲哀。當一個政權基於自身的奪權經驗而消滅社會的自組織能力及反對力量時,也就消滅了這個社會的重生機能。

從以上分析,今後3到5年內,中國暫時還不會出現導致中共政權垮台的危機共振。這段時間內,北京真正的難題不在於如何應付危機,而在於如何象一個正常政府那樣治理這個危機四伏的社會,並將其導入正途。從目前看來,中共除了高壓維穩與開動宣傳機器並堵塞言路,其他的正常管制能力已經喪失。這種潰而不崩之局如果延續得太長,中華民族將喪失社會重建資源。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