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謝選駿:拉什迪並非《撒旦詩篇》的作者

作者:

    
    一般認為,印度人拉什迪(salmanrushdie,1947—)是《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另譯名為惡魔詩篇、魔鬼詩篇)的作者,《撒旦詩篇》作為拉什迪的第四部小說,出版於1988年,許多穆斯林指責該書褻瀆神靈,1989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霍梅尼宣布判處拉什迪死刑,並號召教徒對其採取暗殺行動。死刑令一出英國與伊朗的關係迅速趨於惡化,隨後霍梅尼還在全球懸賞300萬美元要取拉什迪的人頭,使得拉什迪一夜間成名,也迫使拉什迪東躲西藏許多年。儘管機靈的拉什迪自己一直逃脫,但《撒旦詩篇》的各國翻譯者與出版者中已有多人遇害身亡。
    
    2007年6月,拉什迪還被英國政府授予騎士身份,伊朗對此表示強烈不滿,稱英國的這種行為表明了英國是在「對抗伊斯蘭」。
    
    人們不禁好奇:作為一部小說的《撒旦詩篇》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大的論戰?
    
    事實上,《撒旦詩篇》之所以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是因為拉什迪並非《撒旦詩篇》的真正作者。
    
    《撒旦詩篇》之所以具有如此之大的「威力」,是因為《撒旦詩篇》有一個極為古老的來源,而正是這個來源深深地傷害了穆斯林的感情。
    
    拉什迪的小說《撒旦詩篇》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它的「揭短」行為,挑起了這道歷史的傷痕,從而導致新的流血。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撒旦詩篇》的原作者是誰呢?
    
    是傳說中的回教創立者穆罕默德本人!
    
    事情是這樣的:回教的教義堅持一神教、反對偶像崇拜(對於新月和黑石的崇拜另當別論),可是穆罕默德時代的阿拉伯人卻是多神教徒,認為神跟人一樣有好多關係。在《可蘭》裡面更說及三位女神﹐
    al-Lat,al-Uzza, Manat,她們的聖地就是後來的回教聖地,麥加的克爾白神廟,她們都被認為是真神的女兒。
    
    穆罕默德在麥加的時候﹐信徒很少,根據和穆罕默德同時代的學者傳說記錄,穆罕默德為和當時的阿拉伯權貴進行妥協,就在《可蘭經》53章19和20節的啟示了以下經文:
    
    你有沒有想過 al-Lat, al-Uzza 和Manat呢?她們都是真神的仲介者。她們的祈求我們是需要的。
    
    傳說當穆罕默德說出這是真神對他的新啟示時,穆罕默德和他的門徒以及還不信回教的阿拉伯人一起跪拜起來,他們的緊張關係也因而緩和。
    
    可是不久之後,穆罕默德就收回了他作為和解的新啟示。傳說真神的大天使告訴穆罕默德,說那是魔鬼利用穆罕默德想要和解的心態,在真神對穆罕默德啟示之中加插了以上名為《魔鬼詩篇》的經文。修正之後的經文在53章的第19和20節變成了這樣:
    
    阿拉伯人啊,你們喜歡男兒,為何真神只有女兒呢?這不是太不公平嗎?
    
    意思就是說真神有女兒的觀念是錯的。真神就是真神。有其它女神的觀念是錯的。
    
    早期的回教著作中,例如對聖訓著作的討論里,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到穆罕默德在第一次遷居衣索比亞後,作出了一個不尋常的妥協。以下是有關這次妥協的一篇報導:
    
    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發現他的人民正在離他而去。有一天他獨自坐在那裡表達他的願望:「我希望阿拉沒有向我啟示過任何讓他們覺得不悅的事。」然後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靠近他們(古萊什氏族)並和他們親密起來。有一天,他坐在他們靠近克爾白的集會當中,並且宣讀:「以沒落時的星宿盟誓」(《可蘭》53:1),直到他讀到「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可蘭》53:19,20)時,撒但(惡魔)讓他重複以下這兩個短句:這些偶像是在高位的,她們的說情是被許可的。」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重複這些話,並繼續宣讀整章,然後俯首敬拜,人們也和他一同俯首敬拜。瓦利德伊本穆吉拉是位老人,不能俯首敬拜,他就抓起一把塵土放在前額向它敬拜……他們對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所說的話很滿意。他們說︰「我們知道阿拉賜下生命和促成死亡。祂創造並賜我們糧食,但我們的諸位神會向他說情,無論你分配甚麼給她們,我們都贊同你。」這一席話刺痛了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他坐在房裡直至深夜,加百列(吉卜利勒)(願平安歸於他)臨到他並修改了這章。然後加百列(吉卜利勒)說:「我有提到這兩句話嗎?」阿拉的使者,願阿拉保佑他,說:「我把阿拉沒有說過的話當作是祂說的。」(伊本賽爾德,Kitabat-Tabaqatal-Kabir,卷一,237頁)
    
    當使者看到他的族人都背離他、遠離他從真主那裡帶給他們的事,感到很傷心,他渴望真主賜他一個信息,使他的族人能夠與他和好。因為他熱愛自己的族人,為他們感到憂慮,如果障礙他事工的難處可以被除去的話,他會非常的高興。所以他默想著這個事情、響往著它,它對於他來說太珍貴了。然後,真主賜下話語了:「以沒落時的星宿盟誓,你們的朋友,既不迷誤,又未迷信,也未隨私慾而言」,當他讀到他的話語:「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撒但(惡魔)在他思考想把它(和好)帶給他的人民的時候,利用他的舌頭說出「她們是在高位的Gharaniq,她們的說情會蒙悅納。」古萊什族聽到這些話感到很高興,對於他如此論到他們的神印象深刻,因此他們聽從他;信士們認為他們的先知從主那裡帶給他們的信息是真實的,並沒有懷疑他犯了錯、或者認為這是一個愚蠢的欲望或疏忽。(伊本伊斯哈格,SiratRasulullah,165頁)
    
    阿拉伯語中的gharaniq指的是一種飛得很高的鶴。麥加的異教徒對這些卓越的鳥印象深刻,因此用這類比來描述他們的女神。當穆罕默德引用麥加人的特別詞語來讚揚他們的女神時,他們就對彼此說︰「穆罕默德以極優美的方式提到了我們的神」(伊本伊斯哈格,SiratRasulullah,166 頁)。
    
    但這故事同樣記錄了那晚加百列(吉卜利勒)會見穆罕默德,否認了他在克爾白的時候向他透露過這些話。然後加百列(吉卜利勒)來到使者那裡並對他說:「穆罕默德,你幹了些甚麼?你向那些人宣讀了不是我從真主那裡帶給你的話語,你說了祂沒有告訴你的事情。」(伊本伊斯哈格,出處同前書,166頁)
    
    ……
    
    上述所引用的兩本作品都說明當穆罕默德宣讀《可蘭》53章的時候,撒但(惡魔)突然介入其中,他「建議」穆罕默德說出麥加多神教徒對其女神所表示讚美的辭句。於是,「真主宣布撒但(惡魔)的建議無效」(出處同前書,166頁),並以下面譴責這些偶像的話語來取代之:
    
    「他們告訴我吧!拉特和歐薩,以及排行第三,也是最次的默那,怎麼是真主的女兒呢?難道男孩歸你們,女孩卻歸真主嗎?然而,這是不公平的分配。這些偶像只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所定的名稱,真主並未加以證實,他們只是憑猜想和私慾。正道確已從他們的主降臨他們。」(《可蘭》53:19至23)
    
    上面的故事頗為引人注目,因為它與穆罕默德始終堅定宣告獨一真主並且拒絕阿拉伯人的女神和偶像的使命不相稱。所以,伊斯蘭教徒普遍反對這個故事,而西方人的著作卻一般都相信它。
    
    在我們看來,不論這個故事說得對,還是不對,也就是不論穆罕默德本人是否《撒旦詩篇》的作者,小說家拉什迪反正都不是《撒旦詩篇》的作者。因為拉什迪只是寫了小說,而沒有寫出詩篇。
    
    正因為拉什迪不是《撒旦詩篇》的作者,所以拉什迪的小說《撒旦詩篇》在1988年9月26日出版後,有些穆斯林雖然感到受了傷害,起初卻並沒有激烈舉動。他們平靜地同作者、出版商、國會議員、檢察總長以及首相講理。他們並沒有要求禁止該書發行,只要求作者和出版商在書中添一面插頁,聲明該書故事純屬虛構,所涉及的伊斯蘭歷史並非準確。但作者和出版商為了擴大營銷效果,必須對此置之不理,因為惟有觸發了軒然大波,最好是政治事件和暴力行為,才能大幅提高書籍的發行量。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