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感冒不用上班?華人和西人公司差別很大

公共衛生被認為是一個國家進步的指標。到美國念書的留學生或新移民會發現美國的衛生觀念和台灣或大陸不同,有時誤觸美國人「地雷」不自知。一名台灣來的理工科博士生說,他幾次感冒仍照常上學,結果不過輕咳幾聲後,實驗室其他人馬上面露奇怪的表情勸他回家,讓生病的他「很受傷」。

帶病上班在台灣很普遍,台灣法律雖然明文保障勞工權益,但多數員工還是不輕易請病假,一怕影響考績,二怕影響工作,除非病到起不了床,許多人都選擇照常上班。

這名博士生說,也聽過其他帶病上學的國際學生被「強力要求」回家休息,有些個性直的美國人甚至說「你不要傳染給我,我家有小小孩」,讓他直唿辛勤工作不但不被肯定,反而還被嫌棄,第一次發生時很難接受,「這就是文化差異吧」。

另一名來自台灣的林同學認為,以往遭人詬病的隨地吐痰和吐檳榔汁的情況現在較少見,而且自從經歷SARS大流行後,大家都更重視公衛。

林同學到美國念書後發現了東西方公衛差異,覺得很有趣。她說,直到一回坐地鐵聽到廣播在宣導「如何正確打噴嚏」後,才注意到大多數美國人打噴嚏時都對著上手臂,不像她在台灣是用雙手遮住,所以從此就「入境隨俗」。她笑說,衛生習慣是很個人的事,就算同學看到她打噴嚏不對著上手臂,大概也不好意思當面說。

另一方面,在台灣很常見民眾戴口罩,在台北捷運和火車站等公共場合尤其普遍,許多人是怕被傳染感冒,也有許多是愛美女性怕曬,懶得撐傘就直接戴口罩遮陽;在美國民眾戴口罩的比例很低,多半是民眾自己生病怕傳染給其他人才戴口罩,不知情的人到台灣可能會很納悶、甚至擔心,「怎麼這麼多人生病」。

凱薩醫院家醫科鄭卓漢醫師表示,美國極少看見民眾戴口罩,即使是工作上有需要的醫師也不全都戴口罩,「總覺得戴口罩與病人有疏離感」。

鄭卓漢醫師認為,美國的公共衛生觀念整體較為普及,台灣或大陸目前都比上一代改善非常多,但早幾十年到美國生活的老移民,仍依循著舊的衛生觀念或習慣,可能因而鬧笑話而不自知。

另外,像中式料理辣味菜餚多,有時可見民眾在餐廳拿著餐巾紙直接擤起鼻水,但在美國的公共場合,這麼做因為會被認為有傳染性和不合禮儀,很少看到民眾用衛生紙擤鼻水。

流行病專科醫師黃重德提醒,在公共場合擤鼻水最好拿手巾或是稍微遮一下,因為看的人並不知道你流鼻水是因為過敏、吃熱或辣的食物的正常反應還是感冒,觀感不好。他強調,這些小差異都跟個人衛生習慣有關,倒不見得是公共衛生問題,所以並不意味美國人比較愛乾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